分节阅读 190(2 / 2)
后妈帮忙打扫做饭洗衣,爸爸帮忙供后妈的孩子上学。
俩人不像夫妻,倒更像战友同事,分工协作,配合无间。
田月也学着城里人,买了个红包,把钱放在红包里,见到十六就塞给她。
银杏不要,田月铁了心要给,说是她爸给侄外孙的一点小心意。又道家里去年蔬菜丰收,小赚了一笔钱。
拗不过去,银杏只得替十六收下。
当然,私下里又包了双倍红包给田月。
初八下午,银杏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回t市。
这回许扬没来接,他又出任务去了,初七上午接到的通知,下午就和队友们整装待发。
不过走之前,交代了大壮,让他帮忙接一下。
大壮开着三轮车去火车站接人,三轮车上还坐了一个人。
他即将过门的小媳妇。
大壮的媳妇名字比较具有时代特色,叫马带弟。
银杏他们都认识马带弟,还是田双当的媒人。
马家和银杏在t市的家相隔不远,田双和崔红爱散步,经常从马家门口过,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马家共五个孩子,头四个是女儿,分别叫马招弟,马来弟,马带弟,马有弟,最后一个终于是个儿子,叫马圆满。
马带弟既不是老大,又不是儿子,也没有带来弟弟,得不到父母的另眼相待,从小就学着干家务活,八岁时垫着凳子就能烧一手好饭菜。
田双觉得她为人朴实能干,动了当红娘的心思。
银杏有点不同意,马父马母把儿子宠成个妈宝男,姑娘嫁出去以后,还要时不时的上门哭穷要东西。不给吧,再怎么也是自己的父母,不忍心。给吧,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奈何李大力一眼相中马带弟,觉得她勤劳会持家,和印象中的妈妈一样贤惠。
马带弟晓得李大力有房有存款,还有摊煎饼的手艺,主动出击,牢牢把握住机会。
对着李大力保证,除了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点礼品过去,其余时候不会假大方,绝不给他们当吸血鬼的机会。
俩人准备正月十六结婚。
除了大壮,余光头的婚期也定在正月,只不过晚几天,正月十八。
余光头的媳妇倒不是田双帮忙介绍的,是他自己瞅的。
媳妇叫陈小荣。
个头不高,有点胖,大眼睛大脸盘,整体比较圆润,用老一辈人的话讲,看着是个好生养的。
银杏觉得余光头挑中对方,这点占比重很大。
陈小荣上面有两个哥哥,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她的待遇比马带弟好太多。即便如此,手脚还是很勤快,做家务活尤其利索。
陈父还帮忙走了关系,在纺织厂给她弄了个工作名额。
余光头起了心思以后,就把她的事打听的一清二楚。又暗搓搓的请“朋友”老陈头帮忙算算,看看俩人是不是天作之合。
老陈头一阵掐算后,告诉余光头,陈小荣是个旺夫的命。
余光头乐得合不拢嘴,之后日日在陈小荣的下班之地守株待陈。
时日一久,他们自然而然的走在一起。
陈小荣的父母对余光头的条件还算满意,管理一个铺子,有三套房子。虽说跟大学生或者捧铁饭碗的人没法比,但是小荣的条件也一般。
人要知足,才能常乐。
陈家父母经常这么教育孩子,养的三个儿女俱都知足常乐,一家人常年笑挂在嘴边上。
银杏暗搓搓的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余光头不也是一张嘴特别厉害,见面说话见人三分笑。
结婚的日子也是余光头请老陈头算的,据说那天特别利他。婚后的日子能如鱼得水,早生贵子,发大财。
当然,大壮的婚期也是老陈头帮忙定的,余光头自己过得好,又开始操心兄弟。对着老陈头大言不惭,算一个也是算,算两个也是算。
反正都是一包烟的事,大不了,两包烟。
大壮对算命不信,他当过兵,无神论者,认为算命的都是神棍。要是以前,保准逮着人扭送到局子里。
但是面临着自己一辈子的事,始终有所犹豫。再加上马带弟一个劲的念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最终大壮还是听了老陈头的话。
大壮和余光头即将脱单,最羡慕的当属大个。
他明明是几人中最先有未婚妻的,结婚却在最后。
真是订的早不如订的巧。
谁让他还在读书,还要一年半才能毕业,对着媳妇只能远看不能近摸。
特别是旁边有个虎视眈眈的老太太,跟防狼似的防着他。
老太太不喜未婚男女走太近,哪怕订婚都不行,只要没摆酒席没领证,就不是合法的。
每次想和媳妇出去吃个饭看场电影,老太太都要再三询问,生怕他占到便宜。
、第393章你不是十万个为什么
银杏接连参加两场婚礼,每次都坐在贵宾席上,一堆敬酒的人。
特别是在大壮的婚礼上,他请了好多战友,大家都晓得银杏是许团长的媳妇,每人都要意思意思喝一个。
许扬不在,大个帮着喝,可一张嘴抵不住多张嘴。
银杏不会喝酒,以茶代酒,一杯一杯的往肚子里灌,菜没吃多少,厕所跑了一趟又一趟。
两场婚礼都结束后,银杏回到学校。
刚到办公室坐下来,院长打电话叫她上去。
除了关心论文,还是关心论文。
论文是否投递出去。
论文写没写学校的名字。
论文投的是不是说的那个期刊。
银杏耐心的一一作答,院长的脸上笑容一丝丝露出来。
旧论文投递出去,银杏并没有闲下来。
不是泡图书馆,就是泡办公室。
她打算在暑假前搞定第二篇论文,下半年写毕业论文。
勤奋的态度让全院老师侧目,院长特地在大会上走表扬了她一番。
四月百花争放的季节,苗晴收到好消息,她的论文被期刊录用。
印老师高兴的到处宣扬,还从来没有学生在校成功投递过那个期刊。
给本科生上课时,告诫他们要好好努力,向自己的学生苗晴学习。在办公室时,则大奖特讲为了那篇论文,苗晴多么勤奋,她多么辛苦负责。
中心思想就是,苗晴是天之骄子,她教导学生有方。
虽说苗晴去年才转到她名下,可全校师生都晓得,李老师不管学生,苗晴是她手把手教的,论文是她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改的。
太有成就感了。
有了苗晴的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