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 / 2)
听到两人的回报,贾亦韬没有一点泄气的意思,反而自语了一句“杀猴儆鸡”,这才再次看向洛养性与曹化淳,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些权贵没有一点表示的意思,就分别拿黄立极和国丈的一个儿子立威,当众杖责,打得皮开肉绽,只要留一口气就行。事过之后,你们再放出消息,如果再没有交罚金,就难保那些公子哥能够走出大狱。”
“如果还没有效果的话,从那些被抓的公子哥之中,挑出几个罪大恶极之人,施以重刑,最好弄死两个,朕就不信那些人还会无动于衷。”
洛养性与曹化淳骇然了,这才明白“杀猴儆鸡”的意思,国丈绝对属于皇亲国戚的顶层存在,而黄立极又是官员中的代表,以两人的儿子以儆效尤,绝对能够起到震慑的效果,那些放出去的消息绝非是说说而已。
同时,两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皇上的决心这么大的,非要从那些官员和皇亲国戚的手中抠出银子,不惜施以严酷刑罚,逼迫他们就范。
这个时候,等到曹化淳与洛养性点头回应之后,贾亦韬再次话题一转。
“曹化淳,刘鸿训一案,既然已经调查有了结果,也就意味着你处理魏党余孽有了新的突破口,明天早朝之后,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等人就交给你处理了。一定要切记,即便是有了证据,也不可能将事态扩大到魏党余孽的那些官员,先剪除那些小角色即可。”
曹化淳有一些蒙了,心里很是不解,皇上不是一直想要清除魏党余孽,现在怎么又改口了呢
张了张口,曹化淳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任何话。
贾亦韬拿起了刚刚的那本奏折,当着两人的面,在空中晃了晃,像是在提醒自己,又似在向两人解释,徐徐说道:“不妨向你们透一个底,黄立极已经向朕请辞,明天早朝之时,朕就准备答应这个请求,准他告老还乡。而且,朝堂上除了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多的官员诬陷一个朝中大臣,施凤来却是一言不发,难逃其咎,肯定是要被罢官夺职。”
恍惚之间,曹化淳与洛养性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知道了皇上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自己两人先剪除魏党的外围羽翼,而皇上就以其他的名义拔掉黄立极与施凤来这样的“大佬”
如此一来,就能将朝野的震荡降到最低点。
第三十六章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
看着懿安皇后离去的背影,贾亦韬有一些感叹,更多的是无奈,那种全力之下、却一拳打在空气里的感觉,不管是准备离京的黄立极,还是将要被自己罢官夺职的施凤来,这些都是魏党中的核心人物。
现在却动不得,不能查没家产,最多也就是放归,任其离去。
为官那么多年,依附魏忠贤那么久,个个绝对都是隐形的富豪,敛了不少钱财,如今之时,自己却只能看着这一块快肥肉从眼前溜走,不能立即“吃下”,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使用这些“策略”,从那些人身上扣一些银子。
仅仅是想一想,贾亦韬就有一种憋屈的感觉。
“呼一定要忍住,这些人不过是暂时保管那些钱财而已,只要收拾了朝中的那些魏党,就能够慢慢秋后算账,莫说这些老家伙只是辞官归故里,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依旧可以拿回那些金银财物。”
贾亦韬暗暗告诫着自己,一定要忍住,即便是财政再如何的拮据,国库再如何的空虚,都要忍耐住。
形势比人强,即便是帝王,也有无奈的时候,在某个时候,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百官刚刚行完礼之后,就见贾亦韬的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满脸的喜悦,一副心情很不错的样子,朗声说道:“各位爱卿,想必大家都看了今天的大明日报,不知道对头版头条的内容有何感想”
大殿里静悄悄的,气氛显得很是诡异,每个官员都有一种悚然的感觉,皇上那看似是在缓缓讲述,面带笑容,却让人有一种冷冽之感,言语虽然不多,却暗含着咄咄逼人。
毕竟,言语虽然稀松平常,但结合大明日报的今天报道,却别有意外,让人不得不深想。
大明日报已经正式运营了好几天,几乎是在皇权的强制之下,每天的早朝之前,每个京官都会买一份大明日报,每每看到上面的报道,犀利而尖锐的内容,都会让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冷气。。
当然,百官之所以买大明日报,主要还是以为,每次早朝的开场白,几乎都是报纸的头版头条,那些极其尖锐的问题,什么党争啊,什么官员尸位素餐啊,什么不作为啊,等等。
凡之种种,由不得这些官员不重视。
这些问题几乎每个官员心里都很清楚,确确实实存在,以前的时候,都有一个默契的共识,心里清楚就行,不能将这些问题拿到台面上。
然而,现在这些问题却被公之于众,官场上的潜规则完全曝光在天下,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魏党余孽,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心中恼怒不已,对黄宗羲的愤恨与日俱增。
此刻,回想大明日报今天的的头版头条,百官的目光就有意无意地扫向工部给事中颜继祖的身上,恨得牙根痒痒。
看着默然不语的文武百官,贾亦韬的目光逡巡不定,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不易察觉的莫名笑意,随着众人的目光,视线最终落在颜继祖的身上,和声问道:“颜爱卿,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听说是你投的稿,所撰文稿,针砭官场弊病的内容,是否属实”
“当然属实”
回答了一句之时,颜继祖已经迈步走出,仿佛没有看到那些官员择人而噬的目光,自顾自地向前走,来到场中央,躬施一礼,这才继续刚才的话题。
“启禀皇上,微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向大明日报的投稿内容,全都是句句属实,若有丝毫作假、夸张之处,微臣甘当造谣生事之罪。”
“别的衙门不敢保证,但微臣在工部任职多年,深知其中的利弊,对于种种不良之风深有体会,冗员繁多,三殿续功浮滥,尸位素餐者居多,整日不思政事,却对勾心斗角乐此不彼。”
“在这里,微臣再次请求,对各个衙门进行肃清,将那些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官员剔除除去,如此一来,将会为朝廷节省一笔不菲的开销,也能为那些干吏腾出位置。”
贾亦韬轻轻点头,神色为之一敛,并未回应什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工部尚书李长庚的身上,悠悠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