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3(1 / 2)
抚袁可立和辽东水师孙元化两人,不仅如此,整个大厅周围的数米之内,再无他人。
“孙将军,你看,这就是刘兴祚,也就是鞑子称其为刘爱塔,差人送来的书信,请求投降的信笺。”
说话之间,袁可立从衣袖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孙元化,在对方浏览的过程中,并没停下讲述,语气多了几分真诚。
“实不相瞒,孙将军,早在天启年间,我与孙督师就已经开始着手谋划此事,策反刘兴祚,以其为内应,一举收复辽东的金州、复州、盖州和海州,即便不能收复失地,也能予以建奴一定程度上的重创,毕竟,刘兴祚在辽东的汉人中颇具影响,有着相当程度的威望,尤其是建奴占领地区的汉人之中。”
“奈何,随后发生了诸多变故,由于阉党势大,孙督师不得不隐退,退出官场,而在下也因为毛文龙的弹劾,其投奔了魏忠贤一党,不得不急流勇退,辞官归故里,因此,这件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
“回想起来,之所以能够顺利地策反刘兴祚,全都是仰赖于孙督师的鼎力支持。”
渐渐地,袁可立陷入深思之中,回想起了过往,如果不是魏党的权势过大,孙承宗不得不隐退;如果不是毛文龙与魏党同流合污,勾结在一起,攻击自己,恐怕天启末年的辽东局势,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刘兴祚「刘爱塔」的配合之下,以其为内应,未尝不可以收复金州、复州、盖州和海州,最不济,也能收回前两者。
毕竟,金州和复州距离莱州那么近,仅一水之隔,通过渤海湾,不需几个时辰,就能达到,最为关键的是,刘兴祚还是负责镇守四镇。
孙元化很快就看完了书信里面的内容,迎向袁可立那颇具感慨的目光,等到对方说完之后,脸上现出沉思之色,略有迟疑地说道:“袁大人,本将军有一言,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就怕您听过之后,会有一些不高兴。”
“呵呵孙将军,但说无妨”
袁可立爽朗的一笑,如此言语,更是显得他胸怀坦荡,摆出一副认真的倾听之色,等待着孙元化的讲述。
“袁大人,那本将军就直言了,有着刘兴祚作为内应,在攻其不备之下,确实可以出其不意地收回辽东四镇,然而,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建奴的风头正盛,实力非常强悍,恐怕也守不住金州、复州等四镇。”
“不同于现在,建奴与一些蒙古部落的联盟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那时候的建奴,在努尔哈赤的统治之下,通过各种拉拢手段,联盟极为牢固,兵锋正强,在没有林丹汗的强有力地牵制之下,即便是收回了四镇,恐怕也守不了多久。”
“而且,当时的朝中局势十分混乱,魏忠贤权倾朝野,阉党把持着朝政,排斥异己,如此情况下,先不说不适合大的军事行动,就是守城的各种军需、援兵等等,也很难做到保密周全。”
袁可立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这才想起,遥想当年,人家孙元化乃是孙承宗的幕僚之一,身处辽东最前线,不管是辽东的局势,还是朝中情况,地位虽然不显,但了解到的东西,一点都不必自己少。
袁可立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讪笑了一下,毕竟,堂堂的登莱巡抚,位列二品官衔,被人如此当面置疑,尽管心中并不在意,但面子上还是有一些过不去。
“所以啊,孙将军,本官觉得,如今之时,有着刘兴祚作为内应,虽然他不再是后金镇守四镇的将领,但以他在辽东汉人中的影响力和威望,如果咱们突然发难,不是没有一举夺取四镇的可能。”
“而且,你也说了,如今的建奴,处境非常的不妙,与蒙古族的联盟关系,渐渐趋于分崩离析,现在不断地在收缩防线,已经无力再控制金州、复州、盖州和海州等地,正是咱们用兵的最佳时机。”
“建奴退出辽东,返回建州老巢,乃是大势所趋,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如果咱们不取四镇,反而会便宜了野心勃勃的察哈尔林丹汗,既然如此,咱们还不如主动出击,收复失地,占据有利态势。”
“说实话,袁大人,本将军非常赞同这个这个提议,这样做,如今之时,正是出兵的最佳时机,若是谋划好的话,不仅仅是收回四镇,未尝没有可能收复整个辽东,彻底将建奴赶回老家。”
孙元化轻轻点头,附和了一番,满脸的若有所思之色,这个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神色为之一敛,郑重地提醒道:“不过,袁大人,此事牵涉甚大,为了保密,即便不能直接发文于兵部,也要密奏于皇上,请示这件事情。”
刹那间,袁可立的心中为之恍然,神色也变得极为郑重了起来,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其中的暗示之语,先不说这样大而又牵涉甚广的行动,不是两人能够轻易决定的,单单是一旦打起来,所需要的军需物资和炮弹,就必须朝廷保证充足的供应,还需要孙承宗在宁锦一带的配合,而这些都需要兵部的居中统筹和协调。
最为关键的是,密奏于皇上,不仅少了一份事后兵部问责的麻烦,即便是行动失败,他们遭到的惩罚也要少许多。
感受到孙元化话语里的好意,袁可立冲着对方笑了笑,朗声回道:“好,既然这样,孙将军,为了保密起见,咱们先以密旨的形式请示皇上,稍后在做决断。”
“呵呵袁大人,本将军也是这样想的”
第三百零四章暗流涌动
这一天,随着一辆辆囚车涌入京城,原本因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引起的风波,这才平复没有多久,再次风起云涌起来,这一辆辆囚车就像一块块石头,相继扔入平静的湖面之上,引起波澜阵阵,直至演变成惊天骇浪,使得京城里的人议论纷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不过是寥寥数天,押入京城的囚车已经多达数百辆,这送入京城的囚犯数量,比往年一整年还要多,难道朝廷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不成”
“看着吧,一定有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了,只是咱们这些小老百姓还不知道而已。”
“看看,这些囚犯的身份不简单啊,绝对是非富即贵,看看那身子骨,看看那一身的肥膘,尽管身穿囚服,整个人蓬头垢面,显得好不凄凉和悲惨,可是,这些囚犯,难得身材肥硕,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女的更是纤纤身材,皮肤白嫩,还有那小脸蛋,水灵无比,一看就是美人胚子,富贵人家才会有的大家闺秀,寻常人家可生养不了这样的闺女和妇人。”
这个时候,京城内形成了一股暗流,不断地涌动,不断地积累和酝酿,而越来越强烈,然而这股暗流,却是仅限于官场之上与商人之间,寻常百姓之人,却是很难察觉得到。
林府
此刻,商部尚书林宗载正在客厅里待客,接见十几位商界的巨鳄,都是一方的代表性人物,气氛有一些异样,更多的还是一种近乎于压抑般的紧张,尽管林宗载一副笑呵呵、很亲民的样子,然而,分坐两侧的这些商人却没有一点的安全感,心里愈发的没底,越来越忐忑起来。
“大人,还请您明示,范文程那些山西商人究竟是犯了什么样的罪行,不仅祸及家人,被抄家产,还累及到了族人和亲朋,几乎是株连九族,堪比谋逆这样的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