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8(1 / 2)
其,若隐若现,周奎知道,自己的这番言语奏效了,并没有白费这番口舌和心血。
“女儿啊你要明白,立储之事,这不是过家家,事关重大,更是一种政治,即便慈烺被立为太子,事前也远未结束,才是刚刚开始而已,明里暗里的斗争依旧激烈非常,被立为太子,只是第一步,随后还要一点一点地巩固慈烺的地位,并逐渐积累他的声望”
此刻,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周奎好像是一个教书先生一般,循循善诱之间,不断地向周皇后灌输着政治斗争的重要性,晓以朱慈烺被立为太子的利害攸关,还关乎着她的后宫之主的地位。
毕竟,古往今来,一般情况下,皇后的儿子,该是太子爷,未来的储君。
否则的话,事情可大条了,值得玩味了。
渐渐地,周皇后似乎是想通了一切,意识到了一点,自己的儿子,只有一条路,那是成为储君,直至最后登基称帝,否则的话,自己娘俩,不,应该是娘三,前途堪忧了。
“那,父亲,女儿现在又该如何做呢”
数日之后
福建泉州府,郑家宅院,书房之,座之人,此时坐得却是巡抚熊灿,而郑芝龙和朱一冯却是分坐于两侧,屋子里一片寂静,看似祥和的氛围,却夹杂着几分异样之感。
“郑将军,此次前来,是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
“喔熊大人,末将这里能有什么喜事大人不会是在开玩笑,拿末将开刷吧”
看着熊灿一脸的笑意,一副打趣的模样,郑芝龙连忙赔笑,连连反问了一句,又有一些期待之意,心里更多的还是疑惑和好。
究竟是什么事情,居然让两人如此兴师动众,联袂而来
这个时候,熊灿并未回复郑芝龙那看似开玩笑的询问,而是和朱一冯对视了一眼,同时轻轻一点头,脸的笑意也收敛了许多,郑重地再次看向了郑芝龙。
“郑将军,本官此次与朱元帅前来府,不仅仅是为了秘密商议一下,如何拿下táiwn府,更是征询一下你的意见,也是皇的意思。”
“大人,究竟是什么事情,居然如此煞有其事,还要征询末将的意见,全凭皇定夺不行了吗”
看到熊灿一脸认真的模样,郑芝龙也郑重了起来,寒暄的同时,心里是一沉,咯噔一下,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更是进而补充道:“不管是什么事情,哪怕是刀山,下火海,只要皇一声令下,算献末将一家老小的性命,末将也是在所不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绝对会坚定地去执行,不会有丝毫的折扣。”
听到郑芝龙后面的一番豪迈之语,效忠之言,不仅是熊灿,连朱一冯,都是很意外,微微愣了一下,经过短暂的错愕,熊灿连忙接过了话茬。
“郑将军,看你说的,事情没有你想得这么严重,你误会了,之所以这般,全都是因为,这件事情和你有莫大的关联。”
说到这里,熊灿停顿了一下,面有迟疑之色,脸闪过某种决绝之意,似乎做了什么决定,一咬牙,再次开口的同时,声音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实在憋死我了,这种藏着掖着的谈话方式,实在是没有意思,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本官将事情的始末直说了吧,不再拐弯抹角了。”
“郑将军,事情是这样的,皇来信,朝廷准备派遣一个使团,前往倭国,交涉一下,为得是将你的妻儿给接回来,免得你再为此分心,有什么牵挂。”
很显然,即便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枭雄,往日是海盗的一号人物,猛地听到这个消息,郑芝龙的神色也是微微一变,心忐忑不已,紧张了起来,而熊灿似乎早有所预料一般,依旧自顾自地说下去,好像是在唠家常,哥们儿之间的促膝长谈。
“话说回来,郑将军,将这件事情挑明了,皇还征询了你的意见,恰恰说明了,皇对你的信任,不管是对你,还是对你们郑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实不相瞒,本官也得到了消息,听到了一些风声,郑将军你,也在为这件事情发愁,想要将他们母女二人接回来,免得引起什么误会。”
“不过,郑将军,莫怪本官话说得难听,相于朝廷,你的分量还是太轻了,恐怕还无法让倭国人做出让步,放走你的妻儿。”
“不要忘了,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声望,不仅仅是大明的水师将领,手还握着一支实力不俗的军队,单单是你在海盗的号召力,在东南沿海商界的影响力,若只是由你出面,恐怕日本人还不会放人。”
话虽直白,带着轻视之意,然而,郑芝龙的内心却有着一股莫名的感动,也感受到了熊灿两人以及朝廷的诚意,将自己当做了自己人。
换而言之,从这一刻起,不管是他郑芝龙,还是整个郑家,才算开始融入朝廷,融入东南的这个官场,真正地受到朝廷的接纳。
而这,不正是他和整个郑家想要,并且迫切追求的吗
呼
郑芝龙长松了一口气,尽可能地按捺住心里的那股躁动情绪,让自己表现的沉稳起来,紧跟着问道:“大人,征询末将的意思,末将有一些不太明白,这话从何说起”
第四百六十五章筹码
很显然,看到郑芝龙这副郑重的模样,熊文灿就知道,对方的这一番表现,没有丝毫的做作之处,所问出的话语更不是搪塞之言,而是经过了一番的深思熟虑和仔细斟酌,是真的没有弄明白。
在这一瞬间,熊文灿略微思索了一下,回想自己刚刚的那番言语,特别是一开始的询问,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有一些模糊,太过笼统。
想通了这一点,于是,熊文灿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先是将崇祯派使团的大概意思讲述了一遍,这才转而说道:“事情就是这样的,皇上之所以再次征询你的意见,不仅仅是打一声招呼,让你知道这件事情,事先能够有一个准备。”
“主要还是在于,由于诸多的原因,朝廷鲜有人对日本国内的情况有所了解,而郑将军以前去过日本,呆的时间还不短,就是想问一下,使团去了日本之后,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能够顺利地接回你的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