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8(1 / 2)
就是打着相类似的主意,以更加柔和而隐蔽的手段,不断地削弱建奴,使其自我摧残,一点一点地走向消亡之路。
众所周知,一个正常的国家,就应该文武兼备,文官主政,武将主征伐,一旦发生失衡,都将对国家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害,不仅仅像是一个跛脚鸭那般。
没有文官的治理,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内政将会十分的混乱,陷入自我消耗的境地,难以形成内部的循环机制,以民生养军队,而后者保家卫国,抵御外敌。
不难想象,一旦后金没有了文官主政,治理天下,对于现在的后金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短期还看不出来,一旦日子久了,就会显现出来,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休养生息,若是一味地只靠渔猎和抢劫,根本就无法长久下去,更无法快速地恢复元气。
毕竟,只靠一味地劫掠,骚扰他国的边境,从而获得财富,并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
这一刻,刘鸿训的心态变了,折服于崇祯的深谋远虑的同时,已经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计划,破坏后金的官制,从而破坏后金内部的自我恢复能力。
换而言之,若是能够达到目的,就等于剥夺了后金的发展潜力,国势只会越来越弱,最后成为不入流的小国,直至消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皇上,综合各方的消息,以微臣的初步判断,野猪皮不可能不知道那些文官的重要性,他能答应吗”
刘鸿训的语速稍稍放缓,停顿了一下,深深看了崇祯一眼,紧接着继续说道:“如果只是一两个,十个八个,交出来也就算了,杀了也就杀了,但是,皇上您罗列的这份名单,几乎涵盖了野猪皮创建的文馆的大半成员,其他的文官更是多达近百位。”
“不难想象,如果野猪皮真得答应的话,等同于自废武功,后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推行的那些重农政策,几乎是不可能再实施了,皇上,野猪皮会答应这个条件吗交出名单上的所有人”
“当然会”
崇祯依旧是那么的自信,对于这份名单上的后金官员,就好像有着十足的把握,志在必得,却未说出自信的原因,仰仗所在。
“好了,刘尚书,不用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你只需将朕的要求告诉建奴的使臣,将这份名单交给他们,即可。”
“是,皇上,微臣遵旨。”
“刘尚书,稍等一下”
这个时候,就在刘鸿训答应一声,就要躬身退去之时,崇祯忽然将其叫住了,整个人的神色也变得郑重无比,看到刘鸿训投来十分疑惑的神情,进而幽幽说道:“刘尚书,朕不希望再出现万历年间的朝鲜之役那种情况。”
一时间,犹如天马行空一般,突然说到这个话题,刘鸿训没有反应过来,没有明白崇祯的意思,整个人有一些发呆,而后者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想当初,为了将倭寇赶出朝鲜,朝廷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物力和财力,战事持续了将近两年,朝廷才取的一定的优势,使得倭寇不得不提出和谈。”
“然而,结果却是,沈惟敬之辈,却仰仗着通晓倭寇之语,欺上瞒下,暗中答应丰臣秀吉,也未将事情的真相告诉朝廷,酿成了严重后果,为日后的第二场战争埋下了祸根。”
“当时的兵部尚书石星,更是在知道了真相之后,居然是胆大包天,继续隐瞒,弄出了一个和谈的假象,使得朝廷真得以为,倭寇会退兵朝鲜,致使整场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
渐渐地,听着崇祯的这番言语,犹如是在追忆一般,刘鸿训已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沈惟敬事件,绝对是震惊天下的一个外交耻辱,堂堂的大明王朝,居然被一个官员骗得团团转,堪称是史无前例了。
当所有人都以为,和谈成功,倭寇答应了大明的全部条件,撤兵朝鲜;从此与朝鲜修好,不得再犯;只册封而不得求贡。
然而,事实却是,丰臣秀吉提出的议和条件:迎娶大明公主为日本tinhuáng后;发展勘合贸易;明、日两国武将永誓盟好;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给日本;朝鲜送一王子到日本,作为人质;交还所有的俘虏,包括朝鲜的二王子以及诸多官吏;朝鲜大臣,永誓不得背叛日本。
毫无疑问,先不说其他条件,暂且不论沈惟敬的弥天大谎,单单是第一条和第四条,就是在严重的挑衅大明的尊严和底限,绝不允许,也绝不会答应的事情。
皇明祖训有云: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关于第一个条件,迎娶大明公主,作为日本的tinhuáng后,自不必多言,虽是迎娶,但与和亲无异至于第四条,朝鲜虽是一个国家,但却是大明的藩属国,若是答应的话,与割地求和有什么区别
何况,丰臣秀吉提出议和条件,这本身就是在挑衅大明的尊严和国威
第四百八十七章低声下气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弥天大谎,却骗过了所有人,正当万历皇帝还在夸耀自己的政绩,百官弹冠相庆之际,沈惟敬出使日本回来了,并带回了日本的使臣,进行最后的批准。
谎言终究是谎言,不管石星和沈惟敬圆的有多么的天衣无缝,都经不起事实的检验,都将会被戳破。
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丰臣秀吉,还被大明羞辱了一番,被封为日本tinhuáng,自然是怒了,悍然发动发兵,而大明支援朝鲜的军队,大多数都已班师回朝,退出朝鲜。
显然,战事一起,所有的谎言都被戳破了。
无疑,万历皇帝就像被人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丰臣秀吉的再次发难,再次挑起战端,更是使得万历皇帝、乃至于整个大明,都陷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统统被严重打脸,朝鲜的形势也是急转直下,愈发的严峻。
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即便是没有亲身经历,但刘鸿训也能够想象,当时的情况有多么严重,当时的神宗会有多愤怒。
“当然,刘尚书,这次与那次不同,朕相信,不会,也不可能再出现那样的事情,建奴虽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他们的官方语言,办公文字,都是咱们汉语汉字。”
“而且,不管是建奴那里,还是咱们大明,都有不少人通晓彼此的文字语言,根本就不可能再出现沈惟敬那样的弥天大谎,骗过了所有人。”
“所以,朕想要强调的是,在建奴与咱们议和的过程中,不希望看到任何的投机取巧,将朕的要求大打折扣,议和或许很重要,但却不能屈辱的议和,更不能在整个议和过程中,吃亏。”
“是,皇上,微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