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248

分节阅读 2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地位。

否则的话,崇祯要是真得想帮女真族渡过难关,就没有必要让科尔沁兀鲁特部的博尔济吉特明安出马,而是辽东的明军做出一个架势,干涉林丹汗的行动,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还更加的有效。

毕竟,以现在的形势来看,以女真族目前的内部情况,最好是林丹汗主动撤兵,不再骚扰,而这对满清国最为有利,也未有大明才能做到。

只要是一个细心人,纵观整个北方的形势,就不难发现,林丹汗虽然已经强势崛起,实力虽然越来越强,势力范围虽然越来越大,但是,却无法忽视一点,林丹汗几乎是处于大明的包围圈之中。

辽河套的南面与东明都是明军,实力强的一塌糊涂;西面是察哈尔右翼,以卜失兔为首的蒙古诸部落,也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与大明的关系还不错;北面就是科尔沁的兀鲁特部落;至于西北和东南,就是漠北蒙古和改国号的满清。

如此形势之下,只要大明说一句话,林丹汗不敢不听,最起码也要慎重考量,不敢轻易对建州用兵。

然而,现实却是,大崇祯却采取了一个最为笨拙的相助之策,让博尔济吉特明安出兵相助,足可见这位大明皇帝并不全是好意,也是胸怀叵测,有着险恶用心。

英俄尔岱没有愤怒,更没有生气,反而心里很是平静,思绪百转千回的过程中,神情没有任何的变化,脸上更是始终挂着貌似感激的笑容,恭敬地看着崇祯。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之人,英俄尔岱没有抱怨什么,觉得崇祯这样做再正常不过了,若是换作自己,也一定会这样做。

何况,莫说两国之间有着莫大的恩怨纠缠,就算是没有,放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也会以本国的利益为先,制定相应的对外策略。5

第五百二十九章供不应求

“报皇,东南传来捷报,东南水师重创洋人的海军,余下的洋人全部接受朝廷的要求,以大明制定的规则,进行通商贸易”

一阵急切的话语响起,瞬间打断了大殿里的谈话,使得原本很轻快的氛围,更是平添了几分喜悦,英俄尔岱为之一愣神的时候,大殿里的群臣却已经窃窃私语般的议论了起来,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么快,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东南的战事结束了,居然还是大获全胜”

“这怎么可能以往之时,只要与那些洋人发生战争,哪一次不是数个月,少说也得两三个月有余,这次怎么结束的这么快不会是有人在谎报军情吧”

“嘿嘿应该不会,谁又敢这么做而且,这次与洋人的战斗,可是不同于以往,不只是单纯地战争,还有其他的辅助手段。”

“呵呵总算出了口恶气了,真是解气,以前的时候,那些洋人嚣张的不得了,想来来,想走走,凭着战船的优势,在东南沿海如入无人之境,经常劫掠沿海的百姓。”

偌大的奉天殿之内,氛围有一些嘈杂,纵观所有人的表情变化,举止表现,恐怕属崇祯最为镇定了,听到这个捷报之时,也只是淡然地笑了笑,让身旁的司礼监太监张彝宪将邸报拿了来,那么神情古波无澜的看了起来。

不到几个呼吸的时间,崇祯将邸报看完了,显而易见,对于这件事情,他早有所了解,收到了相关的消息,而在整个过程,始终都在留意着崇祯神情变化的周道登,更是心一动,想到了许多。

皇手里握着锦衣卫和东厂两个tèwujigou,天下又遍布他们的爪牙,自然而然地,皇得到东南捷报的消息,肯定要更早更快一些,毕竟,福建的锦衣卫,可以通过信鸽传递消息。

否则的话,反而有一些反常了。

“好了,都安静下来,如此吵吵嚷嚷,哪还有朝廷命官应有的表现”

崇祯放下了手的邸报,再次抬头看向了武百官,若有若无间,更是满含深意的扫视了英俄尔岱一眼,说话之间,同时双手下起伏,以示强调之意,进而又补充道:“都注意一点,满清的使臣还在这呢,注意一下仪表,不能让人家看笑话。”

嘴虽然这样讲,尽管早知道了这个消息,并有了心理准备,但崇祯还是情不自禁地暗暗一阵激动,兴奋莫名,和武百官一样,近乎于失态的表现,并不是全都因为东南的捷报。

而是因为,一年之内,大明连续取得了三场大的胜利,相继解决了三大祸患,西南的安奢之乱,辽东的失地,东南沿海的海权,全都是大获全胜。

莫说是在大明的历史之,算是历朝历代,一年之内,相继获得三场大胜仗,还是分别发生在完全不同的三个方向,都是古今罕有的,仅此一点,不管是他崇祯,还是大明的这些官员,都足以在青史面留下浓浓的一笔

毕竟,一年之内,三连胜不足为,但三场大战都获胜,还是不同的地域,那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大殿里再次恢复了平静,崇祯也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转而看向了吏部尚书韩一良,有一些突兀地询问道:“韩爱卿,朕让你草拟的一份名单,前往táiwn岛的主政官员,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官员选好了没有”

谁也没有想到,东南战事刚刚结束没有几天,还未完全控制住táiwn岛,皇这么着急,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选派官员,管理táiwn岛,将其真正地纳入大明的统治之。

“启禀皇,微臣还未甄选好,目前为止,只是确定了十几人,作为主政táiwn一些地方的官员。”

说话之间,韩一良有一些心虚地低下了头,不敢正视崇祯的目光,连说话都缺少着一种底气,而在这个时候,作为知"qgren"之一的首辅周道登,看他这副模样,站了出来,忍不住帮忙说情道:“皇,此事怪不得韩尚书,实在是时间太紧了,一时来不及甄选那么多人。”

“而且,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朝廷数次迁移灾民,或是西南之地,或是辽东,亦或是东南,征用了大量的官,即便是翰林院的那些编修,以及国子监的新进之人,大部分都被派到了外地,当了地方官。”

“尤其是云贵等地,随着朝廷推行郡县制,渐渐废除土司制度,更是占用了大量的官员,管理地方的同时,也在教化当地的那些少数民族,使其能够更好地和汉人融合。”

随着周道登的讲述,众人相继反应了过来,自从皇登记以后,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尤其是最近一年,大明出现了官员短缺的问题,都快不够地方的需求了。

毫无疑问,除了建国之初,不管是哪个朝代,这都是古今罕有的事情,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朝廷的人才储备,无法满足各地的职位需求。

然而,即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崇祯也并不着急,因为他打起了另一个主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