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262

分节阅读 26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因此,就算心里清楚,崇祯不会要他们的性命,但还是害怕的要死,至今也不敢有触碰大明律之举,人人都是犹如惊弓之鸟。

然而,真正让京城中以及周遭百姓高兴的是,觉得日子越来越好,不是那些权贵子弟的收敛,变得越来老实起来,而是他们获得了实惠,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此,此刻的他们,即便崇祯没有收复辽东的成绩,即便没有一连串针对侯门贵族子弟的敲打,老百姓也是感激涕零,对他充满了感激,发自内心的忠诚。

原因很简单,他们分得了可以赖以生存的田地,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田产,只要不是懒人,只要辛勤耕作,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而这,才是真正让他们高兴之所在。

有人欢喜就会有人忧

相比于老百姓的高兴与喜悦,在如此欢快的氛围之中,官场上却是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气息,不少官员都嗅到了丝丝危险,尤其是随着一些小道消息的传出,不少的官员都变得紧张了起来。

“嘿听说了没有朝廷准备撤销南京的中央机构,所有的官员都另做安排”

“不可能吧两京制,那可是存在了两百多年,怎么可能说取消就取消了何况,如果撤销南京的那个中央机构,还有那么多的官员呢,他们又怎么安排”

“是啊撤销南京的那个中央机构,倒也没什么,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皇上的一道旨意就行,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麻烦的是,那些官员该如何安置”

“中等偏下的官员,倒还好办,但像南京的那些尚书、侍郎的官员,他们可没有犯错,总不能将其安排到低阶位置吧”

当各种谣言满天飞、满城风雨之时,而在此刻,紫禁城最不显眼、也是权力最为密集的红色小房子之中,也就是大明的内阁办公所在地。

作为内阁之中的四人,周道登、来道宗、杨景辰和刘鸿训济济一堂,而周道登却是端坐于上方,泰然自若的正在处理着政务,就好像没有察觉到站在对面的三人,一副专心工作的样子,神情是那么认真而平静。

屋子里很安静,安静的近乎于诡异。

“周阁老,外面的那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

最终,还是来道宗最先按耐不住心中的那股浓浓的好奇与疑惑之意,语重心长地开口了,看到周道登抬头望来,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表达过于模糊,太过于笼统,进而又补充道:“阁老,皇上真得准备裁撤南京的六部与五军都督府等衙门吗”

周道登并未立即回答,而是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折子,也将毛笔放在了一旁,神情依旧平静,面对三人灼灼的目光,以及来道宗的一再询问,却是不答反问道:“三位大人,你们觉得那些传言的可信度有几成而且,朝廷有裁撤南京中央机构的必要吗”

“周阁老”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来道宗的性子有一些着急,出口吐出三个字的刹那,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却是变为吭吭哧哧地吐出三个字,尾音拉得很长,后面的话语也是随之戛然而止。

周道登的第一个反问稀松平常,甚至让三人有一些为之气恼,脸上更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满之意,但听到最后一个反问之语,他们的表情顿时就僵住了,都在品味这句话所暗含的意思,嘴里更是缓缓复述,念念有词般的吐出四个字,一字一顿,有一些失神。

有必要吗

毫无疑问,不管那些传言,或者说是谣言,是真是假,皇上是否真得准备裁撤南京的中央机构,周道登的最后一句反问,正好提醒了他们,有必要吗

也就是说,是否具备那样做的需要

在这一刻,来道宗、杨景辰和刘鸿训相继陷入深思之中,思绪纷飞了起来,脑海里更是浮现出了崇祯这两年多一点的所作所为,脾性表现,性格类型,以及行事风格等等

务实,爱财,无下限,雄才伟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渐渐地,三人的心里矛盾了起来,实在是,他们对崇祯的印象太多了,有褒有贬,又爱又恨,有敬佩有畏惧,等等,却又无法做出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务实、爱财和用réndà胆,真真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可以说,在他们的心中,崇祯的务实与爱财,那是出了名的不择手段,一点都不在意什么帝王风度之类的,只要能弄到钱,就可以变相地“bǎngjià”权贵与皇室宗亲,勒索钱财。

毫无疑问,皇上登基之初,改元之后,大明之所以能够暂渡财政危机,一小部分是查抄魏党的家产,主要还是归功于皇上的“敲诈勒索”。

否则的话,朝野上下,早就被国库空虚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向百姓征加赋加税,从而缓解朝廷的财政紧张。

第五百六十一章前科

现在看来,还好皇上当初不择手段了,不然的话,又怎会有今天的大明,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想到这些,对于崇祯当初的毫无节操的表现,没有下线的“敲诈勒索”,只是因为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上不了台面的理由,就将人家的子侄关入锦衣卫和东厂的大牢之中,这两个骇人听闻的tèwujigou,三人不仅理解了,反而还有一些庆幸。

结合当今的大明情况,西北愈演愈烈的旱灾,三人能够想象,如果朝廷价税加赋的话,莫说平复陕西的民乱,只会越镇压强大,乱军只会越来越多,直至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短时间无法除去。

压榨了京城的权贵,却换来了西北的民心,换来了西北的稳定,简直太值了。

至于用réndà胆,自不必说,卢象升、孙传庭、刘若宰、洪承畴等人,哪一个不是青壮年

而这,又是三人为之折服的地方之一,崇祯太有魄力了,为人钻营之中,又不失大气的表现。

虽然其中也不乏耄耋老人,高龄的官员,但绝大部分人,都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一下子启用了如此多的年轻官员,还都是委以重任,恐怕也可以旷古烁今了。

毕竟,那个时候的大明,可以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多灾多难,内忧外患,四面环敌,崇祯做出这样的用人举动,面临巨大的压力,顶着极大的风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