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2 / 2)
刘大力说道:“师父,正在建耐火砖窑和焦炭炉子。只要煤炭到位就可以出焦了。”
朱宏三说道:“高炉先建两座,生铁炉子建一座。人手不够可以找佟养甲去要。”
说完又对着铁牛问道:“铁牛那边怎么样”
铁牛说:“大哥,我这边简单,只要钢材和车间跟上,我就可以出武器大炮。”
朱宏三说道:“钢材可能要等一会儿,大力那边没半个月弄不完。武器你那边以后冷兵器不要生产了。以后全都生产火器。”
铁牛问道:“全都是生产火器盔甲也不用了”
朱宏三说道:“对,不弄了。咱们以后要全火器部队。你现在准备好人手,几天后咱们就能生产枪管了,以后全部装备火枪。”
铁牛问道:“都用火枪的话那需要大量人手,我们都缺人手。”
朱宏三说道:“我会让佟养甲去招人的。”
这是龚大发带人回来了,每人背了一袋子土回来。朱宏三知道在一般人眼里,这些浮土、硝土根本一文不值。
朱宏三让人搭起了土灶,土灶上支一口大锅,灶台边上是几口大缸上边担着木棍,木棍上放着一个柳条编的大花筐。
筐底上垫上两三层细篾编的炕席头,用缸里的水将花筐里的硝土浇花似地淋透,再慢慢地浇水,花筐里的硝土被浸透了。
水就慢慢地渗漏下来,滴滴答答的硝水渗漏下来,硝水是褐黄色的,渗漏得差不时,再淋水,硝水又滴滴答答地渗着。
这一筐土过滤得差不多了,再装上一筐硝土,再浇透硝水又渗漏下来。
就这样一筐一筐地过滤。等到大缸里的硝水满了时,就可以生火熬硝了。
熬土硝的过程,也就是将硝水中的水通过加热焅干一部分,最后使土硝结晶倒进瓦盆里的过程。
为了充分利用火,一般都是砌的连二的双眼灶,熬硝土不能太旺,多数是拢着囊柴禾烧火,通过不断地加热将硝水焅干。
一般加热到五十度左右,就可以掏出来放进大缸中,待结晶为毛硝的时候,再加火进行熬制,当水分减少一少捞出来倒入锅内,将熬浓的卤汁倒入缸中进行结晶,这时的是水硝。
将水硝再次入锅加热使水分继续蒸发,最后倒入锅中冷置结晶成土硝。也就是硝酸钾,现在欧美大国为了生产火药都设厕所官,权力很大的。
看到结晶产生,朱宏三知道硝酸钾生产成功。这一百多斤厕所土生产出一斤多土硝,还不错。就是气味难闻点,空气中都是尿骚味。
朱宏三捂着鼻子说道:“老龚你看清了吧,以后设立官职专门管这个事。以后咱们所管地方的厕所都要这么做。”
龚大发满脸苦相说道:“主公,这样好不,这是火药车间的事,让他们管行不。”
朱宏三一想也不错,这东西毕竟要保密,让外人来弄也不放心。想到这对段常有说道:“老段,这个工作交给你。你找个人专门搞这个。”
段常有到没感觉什么,就是对这种在厕所已竟然能弄出土硝的办法很惊奇。听到朱宏三这么说连忙说道:“好的东家,我让我儿子管这件事。”
朱宏三说道:“老段,你也听到咱们以后要全都使用火器,火药需求会很大,你这边可不要耽误事。”
段常有说道:“只要人手和硝石到了,生产马上回复。”
朱宏三让人找来佟养甲,说道:“佟先生受累了,还要去招工人。”
佟养甲问道:“需要多少”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先招二千吧。这地方流民多不多”
佟养甲说道:“昨天在县城看了一下,不太多。二千人还差不多招齐。”
朱宏三知道现在南直隶还算太平,等到满清大辫子入关,南直隶投降,广东这可都是流民。不过那要两年以后了,现在先弄点人做点准备吧。
第九十六章南海卫
明朝的卫所制是朱元璋所创,本意是士兵一边屯田一边守卫边疆。一个卫大概有5600多人,设有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1200人。这是一个卫的基本单位。
当然,这种屯田制度在王朝前期为稳定大明王朝做出很大贡献。每个卫丁分的土地15亩,每年全天下卫所能产出粮食三亿斤,一百万军队不用朝廷养活。
这种制度为明朝前期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大家都知道,一种制度长时间不变就会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卫所制在明朝中叶就开使出现弊端,各级官吏侵占卫所的农田。大量卫丁变成指挥使的佃户,甚至还不如佃户。佃户不行还可以去逃荒,卫丁由于属于半军事组织,是不允许逃离的。
弄到后来卫所制成为和宗室一样是明朝的两大毒瘤。就是以张居正雄才大略也不敢碰这两个毒瘤。
现在东莞城外二十里处的南海卫就是这个样子。南海卫设于洪武十八年,当时有卫丁6000人,田地72000亩,完全可以自给自主。
经过二百多年各级军官的侵蚀,现在南海卫只有区区一千亩土地,人口有五千多人。兵丁一千二百人。大部分人根本不能保持温饱,只有去珠江口打点鱼以维持生计。
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指挥使杨桐,这家伙祖先就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死后被封为南海卫指挥使,世袭的。杨桐正是这一代指挥使。
二百多年的和平生活已经让杨家彻底的退化成废物,以前老祖宗留下来的武艺已经忘得干干净净,倒是学会了风花雪月附庸风雅。
杨桐知道自己是个军户,一直想要洗白自己。但是士人根本看不起这帮丘八。这时外来户张全礼来到东莞,正好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
张全礼需要杨桐在本地的势力以站稳脚跟,杨桐需要张全礼举人的身份抬高自己的威望。所以二人通过媒人定下了儿女亲家。
张全礼的大女儿嫁给杨桐的嫡子杨斌。
张家庄被攻克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了南海卫。杨桐不想管张全礼的事,毕竟朱宏三是新来的县令的亲戚。自己什么身份自己知道,和地方官闹不好受的只能是自己。
那帮士人收自己钱的时候一个个不手软,但是真要和士人起冲突他们都会站到士人一边,以前杨桐就吃过这苦。所以这次不管儿子来找自己或者儿媳的哭闹杨桐都没搭理。
杨桐反而是让人带了重礼去拜访新任县令,说明自己不会管张家的事。
书信到了冯自用手中,他看了看。前一阵子朱宏三灭了张全礼满门冯自用有点不高兴。因为张全礼在不懂事也是士人,但是冯自用也没说什么。毕竟现在是朱宏三的手下。
看到南海卫杨桐的来信冯自用很是高兴,这下终于不用担心了。因为张全礼的死全县官吏对冯自用的态度大变,一个个恭恭敬敬。
弄得冯自用感觉像自己带人去灭了张家一样。同时也担心张全礼的亲家杨桐会不会报复,毕竟杨桐手下也是有武装的。
冯自用让新任班头李富贵拿着信送给朱宏三。让他和杨桐和解。
朱宏三看完李富贵送来的信后心中一喜,倒不是为了和杨桐和解高兴,是为了自己的难题能解决而高兴。
现在朱宏三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广东没有湖广那么多流民,虽然当地生活很辛苦但是还能维持下去,根本没人出来做工。
佟养甲都去广东府城招人了才弄到一千多人。这几天朱宏三天天愁这个事,这地方还是朱宏三将来的大本营,有一些狠辣手段还不能用。
接到冯自用的信后朱宏三高兴自己怎么忘了边上还有一个南海卫这可是一个大镇子,听说有五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