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锦绣 > 分节阅读 124

分节阅读 12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所以朱宏三经过这半个多月的思考,认为应该大大加强基层的权利。

朱宏三的规划是在县以下设立乡一级组织,乡以下设立村,每个村要达到一百户,可以设村长一名,负者全村事务,设保长一名,负者捕盗。

乡一级有编制一百人,每乡有户数三千到五千户,设立乡长一名,正八品,副乡长两人,从八品。派出所、财政所、文化所、工业所四个,正九品。

县一级有编制三百到一千人,中县有户数三万到五万户,人口十万人左右。县令一名,正七品,县丞两名,县尉两名,典史两名,正值从七品,副职正八品。同时县里下设八局,分别是警察局、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教育局、人事局、税务局。每个局一百人到二百人不等,局长是从八品。

这些都是由国家开资的,同时三年一考核,考核优秀的话可以升官,包括吏也一样。

马明远详细的看完朱宏三这个计划,说句实在话马明远真不知道朱宏三这个脑袋是怎么长得,这种惊世骇俗的事情都能想得出来。这种东西一实施开来影响太大。

马明远说道:“主公,这种东西花费太多了,这样一个县每年俸禄就要三万两银子,全国一千多个县就要三千多万两银子,咱们是在没这么多钱。”

朱宏三说道:“先生,这只是个方案,并不是所有县都这么办,人口少的下县可以减少一些官吏。我预计每年大概要五百万两白银就差不多。可是先生知道吗,这方案一处,全天下读书人立刻站在咱们这边,到时候何愁咱们大事不成”

马明远也知道这个东西诱惑太大,要知道全天下读书人成千上万。可是每三年就三百多人能当官,这个方案一个县里就可以解决三千多读书人的就业问题。到时候谁要反对这个方案就是和全天下读书人过不去。

朱宏三说道:“先生,这样你看可好,现在东莞县在咱们手中,咱们先在东莞县实验一下,看看这套方案可行不。”

这也算个办法,马明远点点头说道:“主公,我看在东莞县先实验一下可行,现在东莞县人口日多,以县衙的一百多个官吏实在管理不过来。再加上城管队和工厂区的护卫队也差不多有一千人了,咱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变成正式官职。”

朱宏三点点头,说道:“先生既然同意,就请先生下去和龚知县商量一下,尽快实施。还有长史处也要扩大规模,现在只有二十多人实在忙不开。我听说先生都要工作到深夜,要注意身体,长史处就扩大到二百人吧。”

马明远起身感谢楚王的关怀,下去找东莞县令龚大成商量怎么办。

看着马明远处去,朱宏三对记录的张家玉说道:“元子,你看这个方案可行吗”

张家玉想了想,说道:“其他的在下说不准,但是有一条在下敢保证,此方案一出,天下士人都要感谢楚王。而广东所有士绅都要追随楚王殿下左右。”

张家玉就是东莞本地人,他太知道当地一些举人秀才想要做官的欲望,而这些人正是当地民心导向重要因素。他们在仕途上有了出路,自然要大力宣传楚王的好处,这样全广东上下就都绑在楚王的战车上。

朱宏三笑了笑,这些好处他自然知道,他还知道这项政策别人想要学也学不去,因为没钱。现在朱宏三控制着工业、房地产、白糖、食盐,朱宏三初步算了一下,等到白糖、食盐在全国铺开后,自己每年能收入达到一千万两白银。这正是这项政策实施的根本。

朱宏三想了想,现在紧要的是要抢占全国市场,挤垮两淮的盐业,和山西的制铁业,这样才能打破明朝的自己自主的自然经济。而大量的产业工人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现在因为流民很多,所以劳动力还是够用的,但是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人手会越来越缺少。所以要先期准备一下。

朱宏三想到这对张家玉说道:“元子,你写几条命令给炼钢厂和盐场,让马济远在雷州在建成八个到十个盐场,命令铁制品和食盐只加价两成在全国倾销。”

第一百九十九章经济战

张家玉听完朱宏三的命令,大惊,说道:“主公,咱们的铁制品和食盐本来就要比北方的价格低一成。在降低价格全国所有制铁所和盐场一定会破产,这样会不会形成更大量的流民呢”

朱宏三没想到这个张家玉还有这种经济脑瓜。但是不能和他说就是为了让北方的那些商户破产,朱宏三现在发现干什么只要套上大义的名义,那就一点儿心里负罪感都没有。

朱宏三说道:“元子你知道满清占了北方吧,如果不弄垮北方经济这些钢铁食盐就会被满清所有,咱们就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打败满清。至于破产的商户吗,大明会记住他们的。”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再给商部一条命令,不要北方的白银和铜钱,只可以用粮食、铁矿石、煤炭换取咱们的铁制品、食盐、白糖等工业品。”

这条计策就是朱宏三灵光一现想出来的。朱宏三再想了想现在真的应该弄一些经济战的手段。以满清那帮野人根本不能知道这货币还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朱宏三先让张家玉下去写命令,自己坐在这努力回忆后世看电影电视,上网学来的那些可怜的经济理论。

朱宏三已经到这个时代二十多年,前世的很多记忆已经模糊,想了半天才想出来几个干巴巴的计策。

第一还是那个倾销,利用自己的半工业化产品挤垮北方的手工业。虽然朱宏三的工厂也不能说得上是多么先进,但是无疑比明朝的手工业要先进很多。

第二就是挤垮北方手工业后利用垄断大量抽空北方的粮食。

第三和第二条同时进行,就是大量制作劣质崇祯通宝和顺治通宝,用劣币驱赶良币,让满清在财政上破产。

朱宏三看着自己这三条,心中笑道,这三条用下来满清要还能坚持住那真是天佑我大清啊。

朱宏三写完后把这三条交给张家玉,让他形成文件下发下去。立刻开始知行。

张家玉看着纸条上短短的三条,身上汗毛直竖,他家以前就是个小商人,知道一些小手工业者很难抵御大的价格波动。

每次生丝价格波动都会有大量织户破产,卖儿卖女也是常态。张家玉以前听说朱宏三心狠手辣,但是那都是听说的,今天算是看到了。

这条命令一下,北方大量商户破产,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而楚王就一句轻描淡写“大明会记住他们的”就完了。张家玉想了想,叹了口气下去书写命令。

朱宏三这条命令间接的造成了北方几万商户破产,几百万工匠流离失所。但是这条命令不要北方的白银,只能以货易货,使得北方物价飞涨。满清最后为了筹集战争物资,更是用农产品来换取朱宏三廉价的球墨铸铁和食盐、白糖。这对于本来就不是产粮区的北方更是雪上加霜。

当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