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锦绣 > 分节阅读 234

分节阅读 23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金声桓骂道:“王景,你刚才没听到王将军说的吗全城先西城,在东城,最后是南城”

既然是金声桓的将令,王景不敢不遵守,出去带着剩下的几千人开始满城放火

看到王景出去,王得仁说道:“大哥,咱们只要守住惠民门即可,那里是水关,大火轻易烧不过来”

金声桓点点头,命令自己的亲兵开始搬家,把自己弄来的银子全都搬到城外军营。他自己和王得仁来到惠民门城楼上,观看城里战斗怎么样。

其实城里那有什么战斗,王景带着几千人开始放火,沿着章江门大街和棋盘大街开始。最开始西城和东城的居民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只是知道城里出现了兵灾。可是发现有兵丁沿着大街开始乱丢火把,南昌城里的居民才发现不妙,开始有人出逃。

金声桓站在城头上看着城里,只见城中烈焰升腾而起,映红了整个夜空,来不及撤退的南昌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形形色色。有的人歇斯底里失望地绝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轰隆声被埋在瓦砾堆中。站在城上极目远望,根本不见南昌踪影,惟有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金声桓看得很清楚,有那么一条街却没有放火,逃难的人群就象流水归了槽的一样都涌向这儿。人们便立地陷入了重围,只能进,不能退。进,也是象蜗牛一样,慢慢在地面上梭动着。

看着半个南昌城都烧了起来,金声桓脸色发白,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有点玩出格了,这场大火下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金声桓偷眼看了看王得仁,这家伙看的津津有味。也是,王得仁流寇出身,在武昌、洛阳、南阳,这帮流寇那个不是烧成白地,杀的人都上百万,南昌这次大火和以前的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金声桓心中暗想还是和王得仁这家伙划清界线为好,自己怎么说都是官军出身,身份比他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金声桓眼珠转了转说道:“二弟这个计策太妙了,不费吹灰之力就阻止了清军的追击,咱们现在只要等待援军到来就好了”

王得仁哈哈大笑道:“那里,这次夺下南昌城大哥应该居首功”

金声桓连连摇手,笑道:“咱们兄弟还客气干什么,你的功劳大哥不会抢,你的就是你的”

听金声桓这么说,王得仁说道:“既然大哥这么说那小弟就不矫情了”

金声桓心中说道:最好全是你的功劳,这个焚城的罪过我可担待不起。

虽然放火烧城很残忍,但是客观上阻止了清军的进攻。整个南昌都是逃难的人群,清军想要从北城杀到南城根本不可能。就这样大火一直着了一天一夜,在第二天中午,南昌大火在烧掉了半个南昌后开始减弱。这个时候瑞州的八千人和抚州的五千人终于赶到了南昌城。

金声桓和王得仁看到援军来了大喜过望,立刻带领军队入城清剿满清残存势力。

清军救了一天的火,再加上没吃没喝,城里的大火在烤着,那里是新入城的这些生力军的对手,自然被打的节节败退。城守尉岱山带着两千浑身烧伤的士兵被明军消灭在棋盘大街,巡抚章于天也化装成难民跟着逃难的人逃出南昌城。当官的死的死跑的跑,可苦了留下来的几千八旗老弱,这些人被金声桓杀得精光,算是为在扬州死难的上百万汉族人报了仇。

第三百七十六章下一步怎么办

就在金声桓和王得仁放火烧城的时候,远在临江府的姜曰广正在赶路。

姜曰广在六月二十一日离开的赣州府,在赣州的时候那个该死的张家玉以种种理由不让姜曰广提前出发。不是粮草没准备好就是兵器没准备好,再不就是没有船只。最后姜曰广没办法拿出江西巡抚的官威硬压张家玉,这才在六月二十日准备停当。

张家玉本来还要领着赣州的文武官员欢送抚台大人,可是姜曰广那有喝酒吃饭的心思,以时间紧急为由推掉了张家玉的宴请,第二天就带着部队上路。

这三万人都是姜曰广选拔的青壮,年纪都是二十岁到三十五之间,正是绝对的主力。领兵大将是金声桓的中军官宋奎光,他在赣州之战中被俘,这次是受金声桓的命令来统领这支军队。

由于有姜曰广的督促,张家玉在武器上没有动什么手脚,毕竟让这些炮灰去南昌也是可以消耗满清的实力的,张家玉只是在运输工具上限制了姜曰广。

本来金声桓这十万人马是有将近两万匹战马的,除去战场上受伤的还有一万多匹。姜曰广也和张家玉索要了,但是张家玉以没有皇帝的旨意为由拒绝了。并且和姜曰广说,如果想要战马必须要行文到广州军机处,再让皇帝定夺,然后命令下来才能拨给姜曰广战马。

姜曰广一想赣州这里距离广州千山万水,等到皇帝的命令下来什么都晚了,等到自己拿到战马在赶到南昌,金声桓的坟头草都能有一人高了。为了赶时间姜曰广也就没再马匹上做文章,但是船一定要给够数。

赣州到南昌当然是水路最快,三万人行军需要五百艘大船。张家玉听到需要五百艘船马上表示不同意,赣州这里只能准备一百艘,五百艘实在没有。

姜曰广看到张家玉这么说也不好拿出巡抚的身份强压他,虽然张家玉是江西按察使,归巡抚姜曰广管辖。但是张家玉是皇帝的心腹,老油条姜曰广当然不能和张家玉弄得太僵。

就这样二个三品大员就像小贩一样开始讨价还价,最后死说活说张家玉答应给三百艘船。姜曰广算了一下每船要装一百人将将够用,挤点就挤点吧。

可是等到出发的时候姜曰广傻了眼,张家玉给他的船数目对,可是只有一百艘大船,其他二百艘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船。

宋奎光在边上问道:“抚台大人,这船太小装不下多少人啊”

姜曰广叹了口气,现在时间紧迫哪里还能回去找张家玉晦气,只有问道:“最多能装多少”

“回抚台大人,顶多能装一万七八千人,再多就有翻船的危险”

没办法只能这样了,姜曰广说道:“你挑选精锐一万七千人坐船先走,我带着剩下的人走陆路。”

宋奎光也没办法,只有领命下去安排。

从赣州顺流而下,到南昌只需要五天的行程,但是那是客船。军队出行可慢的许多,要保持队型,每天还要上岸安营扎寨,宋奎光估计一下需要十天左右,其实比走陆路少不了多长时间。

姜曰广走到临江府的时候接到了金声桓的求援信,姜曰广看后大惊,没想到金王二人这么早就动手了。当然,金声桓在信中没说是因为王得仁和董学成争风吃醋才提前反正的,而是在信中述说巡抚章于天准备提前动手,自己和王得仁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提前动手。现在自己手中只有七千多人,希望姜大人快些将三万援军带来。

姜曰广看完信后立刻命令船队上的宋奎光不用等自己,全速赶往南昌增援金声桓,他自己也催促军队加紧赶路。

宋奎光的一万七千人是七月初一赶到南昌的,姜曰广在七月初五也赶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