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4(2 / 2)
“老师,不知叫弟子来有何事”
钱谦益指着自己儿子说道:“文度,我这个儿子你也认得,刚才皇帝有圣旨,让他以举人身份选官”
这可是大事,刘芳远知道钱遗爱的神童之名,老师钱谦益也经常自夸,这个儿子将来是要入阁拜相的,没想到只是举人就要出来选官,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
“老师,子高师弟不是准备过几年下场考试吗再等几年不好吗”刘芳远还以为只钱谦益等不及了,逼着自己儿子出来当官。
“哎,文度你也不是外人,你听我给你讲个详细”钱谦益这才将钱遗爱为何选官的缘由说个详细。
刘芳远听原来是这个原因,也是满脸惋惜,这个钱遗爱实在可惜了。
“老师,您叫弟子前来可是为师弟详细说一下如何当个县令”
“文度,皇帝圣旨上说让我儿当南京城中的上元县令,你也知道附郭知县实在不好当,老师想请你帮个忙,出任我儿的幕僚师爷可好”
朱宏三在广东时实行新政,一个衙门中的所有编制都由国家发工资,不管是七品县令还是没品的衙役,但是县令的师爷可是没有工资的,毕竟师爷属于县令的私人幕僚,这在由朝廷发工资实在不好。
刘芳远以前最高当过知府,那可是四品黄堂,在一个府中就是土皇帝,现在却要自跌身份去给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当师爷。
钱谦益也知道有些难为人,可是自己手下在没有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员,只有这么一个刘芳远。
“文度,老夫答应你,你只要坐满一年,将我儿带出来,到时候老夫保举你去当一任布政使,还有当师爷这一年俸禄两千个银元,你看可好”
老钱为了儿子可是下了血本,知县一年才一百三十个银元,现在雇一个师爷就给出了两千银元,不过也不算高,要知道刘芳远可是当过四品知府呢
刘芳远看到这样能说什么,赶紧躬身说道:“请老师放心,芳远必定尽心辅佐师弟”
第五百九十章早朝
大明神武二年正月十六日,今天是新的一年第一天上班,昨天宫里传来消息,今天早上皇帝要在奉天门叫大起。
大起也叫早朝,明代至从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最担心遭人蒙蔽,所以制定大规模早朝正是要体察民情,免受蒙蔽。早朝对于皇帝的素质要求很高,皇帝要有极其强的政治能力,才能保证在朝会中熟练处理政事。朱元璋这件事想的挺好,但是越强调什么就越没有什么,大明朝到崇祯为止一共十六位皇帝,能做到每天早朝的只有朱元璋和崇祯这两个掐头去尾的皇帝,其他英明如朱棣也做不到每天早朝。
至于我们的神武至圣大皇帝朱宏三,更是懒蛋一个。他的做人宗旨就是享受,那能给自己套上这么一个紧箍咒。但是以前在广东的时候还好些,朱宏三那时候完全就是草台班子,大鱼小虾三两只,清军啥时候打过来都不知道,自然也就没人约束他上朝之事。
可是到了南京拜谒过孝陵就不同了,朱宏三在继承了朱元璋庞大的政治遗产后,也继承了各种政治义务,不说其他的就那个皇明祖训就够朱宏三受的。不过好在明朝奇葩皇帝有很多,朱宏三还算勤快的,比他还懒的还有几个,早朝的制度也早已经被这些懒蛋皇帝改为每月初一、十五两次,国家事务由每天在乾清宫有一个小范围的午朝处理。
虽然朱宏三十分不愿意上这个早朝,但是朝中大臣一个个可是趋之若鹜,在他们心中能上朝就是士人和平民的不同。
所以钱谦益在凌晨两点半就起来准备,今天是大起,钱谦益将自己的满套行头穿上,头戴乌纱官帽,两个燕翅在帽后颤抖,身穿皇帝御赐的蟒服,一个四爪金龙盘在胸口,腰上系着和田美玉的腰带,脚下穿着厚底的官靴。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这一套衣服再加上老钱是个老帅哥,看的府中丫环眼睛直冒小星星。
柳如是也早早的起来服侍老爷穿衣服,看到老钱帅的冒油柳如是赞道:“老爷还是穿官服威风”
钱谦益哼了一声,问道:“遗爱还没起来吗”
柳如是摇摇头,说道:“昨晚上陈氏被接回来了,小夫妻刚见面晚起些也是自然”
“这般懈怠的样子还要去当官真是逆子”
柳如是看钱谦益生气,赶紧岔开话题:“老爷,天气寒冷,妾身给你做的两个鹿皮绑腿可合适”
钱谦益点点头说道:“今天早朝在奉天门,幸亏夫人给做了付绑腿,夫人费心了”
柳如是从丫环手中拿过一个暖炉塞到钱谦益手中:“老爷,早朝在卯时,现在还有一个多时辰呢,这个手炉你拿着暖手”
“我一个官员拿个手炉干什么,不拿”
“老爷,你放在轿中不拿出来不就成了”
钱谦益没办法,只好将手炉拿住。
这个时候门外管家进来说道:“老爷夫人,官轿准备好了”
钱谦益点点头在家人的簇拥下出了门,刚要上轿就看到钱遗爱衣冠不整的出来送行,一看就是还没睡醒。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钱谦益就气不打一出来:“哼你看看你这个样子,你身为京官,明天以后也要去参加早朝的,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被老子教训钱遗爱也不敢说话,只有低头不知声。
钱谦益不搭理儿子,上了自己的八抬绿呢大轿去上朝。
钱谦益的家住在西门外的莫愁湖边,这个点出来城门还没开呢,但是老钱是谁,守门的城门官远远的看到钱府的灯笼赶快打开城门。
明代官员出行规矩极多,官轿前的差役们,抗两块“回避”、“肃静”牌子,边走边在前面吆喝,鸣锣开道,鸣锣的次数代表了官职的高低。县官出行,鸣锣七下,谓之“打七棒锣”;道府官员出行,鸣锣九下;提督、巡抚出行,鸣锣十一下;钱谦益这样的阁老出行,则要打十三棒锣。
鸣锣丝毫不差,不能乱敲。因而民众听到几声鸣锣,就知道今日出行的是几品官员。听到鸣锣声,沿途民众都会自觉退让或下跪迎接。退让不及冲撞了仪仗,就是藐视朝廷,轻则打板,重则砍头。即使官员之间,也不例外。官小的乘轿出行,路上遇到官职高的,都要停下来避到路边,他本人还要迎着上级的大轿挺身长跪,待大官的轿马过去后,方可重新上道。这叫“避轿制度”。而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