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1(2 / 2)
不过南京的几个大佬知道太子这番作为后反响不一,马济远听到后没说什么,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表示太子做的还不错,是一国储君的模样。马明远听完后只说了两个字“过了”,也不知道是说太子做的过了还是楚王做的过了。佟养甲听完后冷笑三声说道:“看来太子也学会收买人心了”
当消息传到广西的朱宏三耳中后,朱宏三并没有说什么,也没问小太监前因后果,只是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这几个人都是老油条,哪里看不出来太子是在做样子,但是马济远认为储君就应该这个样子,不管心里怎么想,要的就是给天下人看一看,太子是个仁君。马明远太了解太子,大家都知道太子性子仁厚,这种苦肉计根本没什么用,反而让其他人觉着太子没什么心计。佟养甲也知道太子是什么人,能用这种蹩脚的苦肉计正说明太子已经长大了,现在的计策蹩脚,但是将来就不一定了。
而作为父亲的朱宏三却是失望,朱宏三让太子去当监刑就是要看看朱海怎么做。如果朱海利用这个身份给朱淮苦头吃,朱宏三反而看高太子一眼。因为皇帝这个职位不好干,不心狠手辣根本坐不住这个位置。哪想到朱海为了区区名望就弄了一个蹩脚的苦肉计,朱宏三真是太失望了。
朱宏三想到太子太软弱,将来如果当了皇帝根本驾驭不了朝中那些大臣。老三朱淮狠辣有余,但是没有气度,根本就是个小心眼,这样的人也不能当储君。老二朱江现在远在倭国,不知道他怎么样,也许可以观察一下。
朱宏三虽然对继承人的事心烦,但是也就想想就过去了,毕竟朱宏三刚三十五岁,正当壮年,最次估计还有二三十年好活,所以继承人问题并不着急,也许其他几个年幼皇子中有合适的人选。
朱宏三现在所有心思都在贵州的少数民族身上,朱宏三以前并没有来过云贵,在他的印象中还以为云贵和两广一样,虽然有些少数民族,但是已经被汉民族同化的差不多了。但是朱宏三进入黎平府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样子。
云贵和周围的两广四川不一样,两广四川汉化日久,大量的少数民族真的成为少数民族,只有在偏僻山区才有生存。可是云贵可不一样,这里汉族成了少数民族,汉族只能待在仅有的几个城市周围,其他广大山区都是大片的彝人、侗人、苗人的天下。
云贵这地方不像四川和两广,四川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秦国的地盘,两广也在汉武帝时期被中原王朝征服,这两个地方经过上千年的汉族同化,少数民族并没有什么进攻性,大半成了汉人口中的熟黎。
可是云贵不一样,中原王朝真正对云贵实行有效统治是在元朝开始,在宋代以前这里还是南诏国的天下。元代在云贵各地设立土司,这些土司也就是在名义上服从朝廷的命令,其实各地都是独立王国。到了明代也沿袭元代的治理方法,不过对贵州的少数民族分化拉拢,在各个地方推行流官,也就是用汉人来当地方官。
这项政策当然引起当地土司的反弹,有明一代贵州各地土司叛乱此起彼伏。比较大的有万历十四年播州杨应龙叛乱,天启元年的奢安之乱,还有崇祯四年的沙普之乱。这三次少数民族叛乱固有当地汉官压迫奴役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主要矛盾就是云贵当地一些传袭几十代的土司不准备交出权利,还想要和以前一样当独立王国。
朱宏三在五月初五进入贵州,第一站就是黎平府这个黔东南重镇。黎平府设立于永乐十二年,共设置有十四处长官司、一处三郎司和一处三郎司土舍。黎平这里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黎平河谷入口处海拔为贵州最低,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黎平这里还是整个贵州除了贵阳汉人最多的府,所以朱宏三才决定从这里入黔。
当朱宏三带着大军进入黎平后,原本效忠于朱由榔的官员早已经得到消息,黎平知府刘祯没办法只好带着全城官员出城迎接新主子。
朱宏三对这些投降派其实还不错,毕竟他手下也没有那么多官员接手新占领的地方,所以这些不抵抗的投降官员全部原职留用。
刘祯得到自己原职留用的消息后松了口气,他可是听说这个神武皇帝不是好东西,听说最爱人妻,不过看样子也没什么,长的普普通通,就是个子高些,其他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第六百九十二章水西安氏
朱宏三看到这个投降的黎平知府用余光偷看自己,知道这个家伙心中紧张,害怕自己收拾他。
说句心里话,朱宏三并不想用这些投降派,但是朱宏三手下实在没有有行政经验的官僚,没办法只好接着让这些投降派原职留用。
朱宏三看了看跪在自己面前的黎平知府刘祯,问道:“黎平府,起来说话”
“罪臣不敢”
“让你起来就起来,朕有些话要问你”
刘祯这才敢站起身来,不过也不敢抬头看朱宏三。刘祯对这个流氓皇帝不太了解,但是广西云贵这边对朱宏三的传言很多。不过都是说朱宏三小时候不读书,怎么淘气不学好的事。刘祯通过传言发现这个皇帝大概和刘备差不错,都是出身市井,但是小时候就有帝王相。这样的皇帝可不好糊弄,还是小心些为好。
朱宏三看刘祯这个样子也不管他,直接问道:“黎平府,你来此地当官多久了”
“回陛下,罪臣是崇祯十年进士,选官时就来贵州,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
“哦你是崇祯十年进士,那你和马明远是同科啊”
刘祯听皇帝这么说赶紧说道:“陛下夸奖了,臣只是三甲二百零三名,马阁老是二甲第一名,哪里是臣能比的”
朱宏三点点头,接着问道:“你来贵州十多年了,你说说贵州的彝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祯听朱宏三问起贵州彝人的事情,这个是他的长项,他作为地方官和这些少数民族多打交道,还是很了解贵州彝人的分布情况的
“陛下,贵州彝人是由先秦时西北河湟地区的羌人发展而来,经过多年的迁移,到云贵、四川这里定居现在贵州境内的彝人最大的部族就是水西安氏”
刘祯不亏是通彝人才,在朱宏三面前侃侃而谈,将贵州彝人这上千年的历史讲个详细。
当然,朱宏三对这帮彝人是怎么来的不感兴趣,他着急了解贵州水西安氏的由来。
早在三国时期,一位叫济火的彝族首领就因帮诸葛亮征讨南中有功而被封为罗甸国王,统治包括今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纳雍、金沙等县的大片土地,是为慕俄勾君长国。到元代,慕俄勾的势力已跨过了乌江上游的鸭池河,向东一直延伸到今贵阳一带,但统治中心在鸭池河之西,因此慕俄勾亦被称为水西。明代依前朝旧例,赐封水西统治者为贵州宣慰司宣慰使。明制,宣慰使从三品,为品级最高的土司,朱元璋还诏“贵州宣慰使位居各宣慰之上”,足见水西土司的重要地位。自明英宗以后,水西君长开始采用汉姓安,实行彝、汉双姓名制,所以又称水西安氏。
除慕俄勾外,黔西北地区尚有另一位彝族首领俄索折怒于元代以前在黔西北建立的乌撒君长国,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威宁、赫章二县。明代乌撒君长被赐封为乌撒土知府,并和水西君长一样采用汉姓安。
从济火之后,唐时阿佩,宋时普贵,元时阿画,这些水西彝人头领都在中央王朝开国时纳土袭爵,继续执掌水西地区统治权,直到清朝的康熙时改土归流,在千余年的各朝各代更替中,水西安氏总是能率先纳土内附,足见其识时务及大局观,也促成了安氏一族统治水西地区时间长达1370多年,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历史最长的世家。
而天启元年贵州的奢安之乱,将水西安氏和明朝和谐的关系彻底打破。当时贵州彝汉矛盾日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