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锦绣 > 分节阅读 475

分节阅读 47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朱宏三看到周伯达无话可说,满意道:“你们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们这帮臭老九什么德行一个个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背地里扣比挂马子什么事都干怎么了你怎么没话说了”

朱宏三在这骂的痛快,就忘了在场的除了这帮投降的满清官员,还有自己手下的一批臭老九。王沄被朱宏三的气的脸都绿了,就要上前反驳朱宏三的话,哪知道被身边的一个官员牢牢拉住。

朱宏三接着骂道:“你们这帮家伙以为老子不能杀你们但是你们都错了,老子就要杀了你们对了,为了表示老子宽宏大量,你们谁家里有女儿”

朱宏三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你们家有女儿献上,老子可以考虑给你们留条活路,要不全都砍头。

朱宏三这么说可让周伯达为难了,他不是没有女儿,女儿还有两个,并且都长得还不错,但是都在北京没有跟过来,想要献给皇帝也没办法。

但是周伯达身边满清淮安知府汪树堂心中大喜,他这种中级官员还没资格将家眷留在北京当人质,所以都在身边。

“陛下陛下臣有一女,年芳十五,愿献与陛下陪伴左右”

其他低级官员听汪树堂这么说一个个也叫道自己有女儿,愿献给皇帝。周伯达一听这可怎么办,灵机一动也叫道:“陛下,虽然臣的女儿都在京师,但是臣有一弟妇,在山东莱阳老家,臣的弟弟早死,弟妇守寡多年,长的花容月貌,愿献给陛下”

最喜欢小寡妇的朱宏三一听周伯达这么说大喜,赶紧站起身来问道:“小寡妇好老子喜欢你说你弟妇长的好看,你这当哥哥的没扒灰吗”

周伯达大小也是个省级干部,听皇帝这么说心中大怒,你这个昏君以为老夫是什么人老夫是正人君子那能干那种事虽然弟妇长的很好看,自己每次看到也很动心,但是为了面子也不能这么干啊

王沄在边上听皇帝问的龌蹉,实在忍不下去了,站出来说道:“陛下,这些贰臣应该怎么处置有国法定处,陛下就不要费心了更何状陛下刚才说的根本不是仁君所为”

不是仁君是什么那就是昏君了朱宏三虽然不读书,但是也听明白了王沄说的这句话。

朱宏三大怒道:“你这个王沄,朕看你师父的面子上让你担任了淮安知府,你要反对朕吗”

哪知道王沄站直身体说道:“陛下,臣的淮安知府是部选,并不是陛下简拔”

朱宏三看到王沄还敢顶嘴,气的骂道:“你以为朕不敢废了你的知府吗你信不信朕让你去吕宋当知县”

“朝廷有法度,陛下的乱命臣下可以拒绝,吏科给事中也可以封驳陛下的圣旨”

朱宏三被王沄气的大怒,但是他也没办法,王沄说的正是明朝的一个奇葩制度,一个制衡君主权利的制度给事中制度。

第七百四十四章冲突

谢谢书友“seesencer”的月票

明代中叶是一个将文臣治国发展到极致的时代,皇帝已经成了象征意义的国家首脑,真正行使国家权利的是内阁几位阁老,还有他们带领下的文官集团。

明代官员任命并不是皇帝想用谁就用谁,内阁阁老和六部尚书都要经过选举,如果皇帝下中旨任命那个官员,内阁和六科给事中可以将皇帝的圣旨封驳,说的实在点就是皇帝也要受到文臣的制约。

说道明朝的奇葩给事中制度,这就要提起朱元璋了。朱元璋当年是社会最底层,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当上皇帝后对手下这帮大臣并不十分信任,因为朱元璋知道,这帮大臣都是要来撬他老朱家的墙角。

所以在建国伊始,朱元璋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个官名大家在电视上经常可以听到,而都察院的主要骨干是都察御史,这些都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当时的十三个省区分,共有一百一十人,这些人权力极大,他们什么都管,由于平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要处理,就整天到处转悠,不是去兵部查吃空额,就是到刑部查冤假错案,办事的官员看到他们就怕。

这时大概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人权力如此之大,要是他们也徇私枉法怎么办呢说到这里,就要大大的佩服一下朱元璋了,他想了一些很绝的方法来规范御史的行为,首先挑选御史的时候,专门找那些书呆子道学先生,认死理的去干这行,因为这工作得罪人,捞不到钱,而道学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其次,他用了以小制大的方法,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说是芝麻官,赋予他们监管长官的权利,就使得他们不敢过于张狂。

有个官名叫八府巡按,大家咋一听,八府的巡案,官一定很大,其实这也是个芝麻官,往往是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的,就相当于以前所谓的特派员,官极小,权极大。但就是这样,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又建了一套班子,来监督都察院。这就是六科给事中。

对应中央六部,朱元璋设立了六科,各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这些人的权力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他们如果认为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敕令有不妥之处,居然可以将敕令退回而皇帝交派各衙门口办理的事件,由他们每五天检查督办一次,倘若有拖延不办,或是动作迟缓者,他们就要向皇帝打小报告,各部完成任务,还要乖乖的去六科销账,此外官员年终考核,这些给事中还要负责审核。

这些人的行为特点可以概括为:你要打我,我就骂你。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他们从不动粗当然这是以前,后期动手是常有的事,全部功夫都在嘴和奏章上,你要是得罪了他,那就惨了,这些人骂人的功夫极高,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骂人也有典籍来历,出自某典某条。如果你书读得少,还以为他在夸你呢。可能回家查了书,看到某个典故方才恍然大悟,连祖宗十八代也给人骂了。这种骂人不带脏字的功夫,实在厉害。这种独门绝技代代相传,到明末东林党达到了高峰,那可真是口水横飞,引经据典,用意恶毒却又言辞优美。

朱元璋搞来这群人后,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头。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言官们的可怕,洪武年间,御史周观政巡视南京奉天门,这里说明一下,周观政是巡城御史,属于最低层的监察御史。在他巡查时,遇见一群太监正领着一伙女乐往奉天门内走去。根据大明的内宫制度,女乐是不准入内的。周观政当即上前制止,领头的太监理都不理他,说了一句:“我有圣旨在身”

按说一般人也就放他过去了,可周观政坚持说就是有圣旨也不得违背大明的内宫制度,坚决不准女乐入内。太监遇到这么个人,只好回宫禀报朱元璋。朱元璋苦笑一下,便传口谕,不再让女乐入宫,还特意加上一句,周观政你干得好,回去休息吧。无论怎么说,朱元璋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