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5(2 / 2)
朱渊看到所有人都跪下后,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河南一事让朕十分气愤,没想到巡抚、布政使竟然互相攻伐,朕派你们去河南是治理朕的江山的,不是让你们去打架搞党争的现在朕派朱渊代表朕去巡视河南,如果发现有任何人欺瞒朕,一定要严惩绝不放过钦此”
吴培昌是跟随朱宏三的老人了,知道皇帝是真的生气了,要不也不能用这种大白话下圣旨。
朱渊宣读完圣旨后吴培昌带着所有官员赶紧磕头谢恩,起身后河南的所有在场官员都心中戚戚,这个时代当官的那有干净的,都是屁股下面一堆屎,现在上面派人来差,所有官员心中保佑可千万不要查到自己头上
朱渊将圣旨重新放回香案,然后坐在原本是开封知府薛田的太师椅上,对着全河南的官员说道:“你们都听清父皇的旨意了,本王是来代父皇巡视河南的,所以有什么问题就不要怨本王不讲情面”
朱渊看了看下面问道:“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张家玉何在”
张家玉赶紧出来躬身说道:“臣在”
“本王问你,你为何身为巡抚下属,却要弹劾上官”
“钦差大人,臣虽然是巡抚的下属,但是臣做的是大明的官,臣是皇帝陛下的臣臣看到巡抚吴培昌横行不法、鱼肉百姓、收取贿赂、培植党羽,臣作为大明的官员心中真是痛惜,所以臣要上书,将河南的事情禀报给陛下让陛下看清吴培昌就是一个表里如一、外表丑陋、内心奸诈的一个小人”
张家玉在这痛骂吴培昌,同时还将自己小小的表扬一把,不过朱渊倒是十分喜欢听张家玉说的这些,听张家玉表忠心不禁连连点头。
但是吴培昌也不是吃干饭的,听张家玉骂自己不免反唇相讥道:“张家玉,你说本官贪污受贿,要知道你可是布政使,你说朝廷下拨的银元对不上数,为何不是你自己的责任为何要弹劾本官”
吴培昌说的很对,张家玉是布政使,掌管藩库,现在钱对不上了你却怨别人,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吴培昌,你真是恶人先告状这几年你以收容流民为名义,同时利用你在财政部的人脉,将朝廷拨下来的银元不入藩库,反而进了你巡抚衙门的小金库同时你还命人架空本官,让本官的布政使形同虚设,这是不是你干的”
张家玉说的才是二人矛盾的根本原因,吴培昌吃相太难看,手里握着朝廷下发的一千多万银元,将整修水利、重建开封、安置流民等等工程项目都揽于手中,却一点儿权利也不给张家玉,这样人家不和你拼命才怪。
吴培昌听张家玉这么说,指着张家玉骂道:“你知道为何本官不让你插手政务吗就因为你张家玉是个不忠不孝的小人”
古代讲究孝道,不忠不孝可是一件大事,张家玉听吴培昌指控他不忠不孝,气的骂道:“吴培昌,你说本官如何不忠不孝了今天你要不说个子午卯酉来本官跟你没完”
朱渊也知道事情大条了,对吴培昌说道:“吴大人,这个指控有些重了吧”
吴培昌对朱渊说道:“钦差大人,您不知道这个张家玉什么出身当年闯逆逼死前明崇祯皇帝,而这个张家玉就在北京,他不禁没有为崇祯皇帝死节,反而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闯逆效力。同年闯逆在山海关被满清击败退出北京,这个张家玉投靠满清不成才跟着流亡人群南下这样的小人、贰臣、三姓家奴,钦差大人你说本官能将重建河南的重任交给他吗”
其实朱宏三手下很多人都是贰臣,什么钱谦益、陈名夏、瞿式耜、吕大器等等,当年都是跟随其他势力和朱宏三做过对。但是朱宏三这人就是这点很得人心,不管你以前怎么样,哪怕就像李成栋那样有杀妻大仇,只要你现在能投靠过来,就既往不咎任用你。所以张家玉这种先投靠李闯,后又加入朱宏三的行为真不算什么。
虽然在官场对张家玉这种贰臣没人说什么,但是毕竟你算是道德上有了污点,张家玉也不想当年自己做的那些糊涂事总被人提起。现在张家玉看到吴培昌又揭自己老底,气的骂道:“吴培昌,我丢你老母,老子今天跟你拼了”
张家玉是广东东莞人,本来官话就说的不太利索,今天被吴培昌揭开老底更是气的不行,一生气连粤语中的国骂都出来了。
那知道吴培昌那边还没完,吴培昌轻蔑的说道:“怎么张家玉你做的那些龌龊事本官说不对吗本官是崇祯十年进士,被选到山东当知县,在得知崇祯皇帝殉国后马上组织义军北伐。虽然本官被闯逆击败,但是本官并没有像你一样苟且偷生,而是直接去广州投靠了楚王,也就是当今陛下再看看你呢不忠于崇祯皇帝在先,依附闯逆在后,满清来了你不为你的新主子殉节,反而恬不知耻的跑到南京投靠阉党马士英想要起复,你这种不忠不孝的文人败类真不如死了算了”
吴培昌将张家玉这顿好骂,同时将自己好顿吹嘘,但是吴培昌说的也不都是假的。当年吴培昌在山东得知崇祯上吊后确实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想要去北京勤王迎回太子朱慈烺。但是他一个文人那会打什么仗,刚到东昌府就被流寇击败,吴培昌好不容易才逃到南京。
但是到了南京吴培昌正好碰到马士英搞顺案,将北方逃回来的官员一个个甄别,吴培昌虽然没有投降李自成,但是想要当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时吴培昌得知当年的同年马明远在广州辅佐朱宏三,所以在南京无所事事的吴培昌就去广州投靠了朱宏三。
吴培昌当年做的那些虽然不算什么,但是朱宏三建国后可是有了大作用。吴培昌在官小职微时组织义军勤王,这就是忠孝的表现。在朱宏三弱小时就来投靠更是具备了从龙之功,有了这两项政治正确再加上是马明远的同年好友,吴培昌想不升官都难,自然官位节节高升。
第八百六十七章收押
又上班了,又工作了,真好还有感谢捧场的那位书友,现在纵横改的看不到人名,只能看到有一张月票,实在对不住有月票真好
张家玉如果按照朱宏三给他的评语就是真小人,张家玉当年在北京完全打的投靠新朝的主意,但是张家玉根本没想到李自成根本不是满清的对手,二十多万大军在一片石一天就被满清击败,李自成只当了四十二天皇帝就被撵出北京。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张家玉的道德底线来,投降李自成可以,那都是汉人,无非就是换个皇帝,但是投降满清外族绝对不行。历史上的张家玉也是这样,就是南明最后退到广东,张家玉也死战不降。张家玉最后在与李成栋的血战中身中九箭,身负重伤。张家玉不愿作俘虏,遂投塘而死,壮烈殉国。
张家玉正是有这种道德底线,并不是如同陈名夏、孙之獬那种毫无廉耻的小人,所以朱宏三才能对张家玉如此重用。
皇帝虽然对张家玉如此信任,但是朝廷舆论可不是这么说,再加上张家玉对当年自己投降李自成确实有些后悔,所以张家玉对当年之事根本不想提及。同时随着朱宏三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