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0(2 / 2)
经过十几年,姜寰在钱谦益和父亲姜曰广的照顾下,在礼部也混到了六品员外郎。到了去年姜曰广年纪大了致仕,皇帝朱宏三看到老姜这十多年兢兢业业为自己卖命,到头来爵位都没有一个实在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下旨意给姜寰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算是奖赏姜曰广为自己卖命十多年的功劳。
接替姜曰广进入内阁的是瞿式耜,老瞿更不用说了,是钱谦益的学生,也是姜曰广的学生。瞿式耜上任后为了报答姜曰广举荐之恩,费了老大劲将姜寰弄进都察院当了一个从七品御史。
姜寰原本是正六品,去了都察院成了从七品,降了两级,但是姜曰广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感激瞿式耜。姜曰广不是被气疯了,自己儿子被降级还去感谢瞿式耜。而是这个都察院御史身份十分不一般。
明代官员成长历程分为两条线,中了进士后学习好的进了翰林院当翰林,更牛逼的去了丞相预科班,也就是庶吉士。这些翰林和庶吉士是国家栋梁,在明朝中后期更是形成了非翰林和庶吉士出身不能入阁的传统。
还有一帮考试成绩一般的就去六部观政,一年后按照考试成绩分配工作,有的进入六部有的去地方当官。这些如果没什么机遇这辈子最高也就混到四品知府,再往上那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过万事都有例外,翰林以外还有一个升官快车道,那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是个很神奇的部门,这些官职低微的御史们和翰林、各科给事中,形成明代官场一个奇葩团体,那就是清流。这帮家伙卖呆的不怕乱子大,朝廷有什么事都要参合一脚,成功了就名扬天下,不成功也只需说一句“风闻言事”即可。
正因为都察院的特性,这帮御史算是在皇帝面前十分脸熟,大家都知道和老板混个脸熟什么事都好办,所以在升官时皇帝也第一时间想到这些御史清流们。
这些御史看着级别低,但是一个个都手握重权,当年的抗倭名将胡宗宪就是出身都察院,一开始是巡按,最后做到了直浙总督,你说都察院厉害不厉害。
如此好的部门当然所有人都盯着,当年姜曰广也想将自己儿子弄进都察院。可是姜曰广身为主管都察院的阁老,却在退休前将自己儿子弄到好部门,就算同僚不骂姜曰广也没这个脸这么干。明代官员的道德比后世强的太多,后世老子退休后将儿子安排进好部门的比比皆是
姜曰广不能这么干后上来瞿式耜可没这问题,他心领神会老领导的意图,上任没多久就将姜寰弄进都察院当御史,这份大恩姜曰广自然要感激的痛哭流涕。
只是都察院和礼部的工作性质不同,礼部负责具体业务,干得好就能升官。但是都察院要想升官就要出风头,也就是骂人和弹劾官员。
姜寰进入都察院后很快发现要想升官自己也必须这么做,只是姜寰刚进入都察院,还没资格担任位低权重巡按,想骂人也没机会,弹劾官员更没条件,没办法姜寰只好来担任这个最低级的巡城御史,最起码能碰到倒霉的官员。
第九百零五章打板子
巡城御史在北京城中设立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巡察院,每个巡察院设有数量不等的御史,姜寰属于南巡察院,所以将倒霉蛋李富贵和那个家人带到南巡察院。
南巡察院大概是在北京城半夜还亮灯的衙门之一,门口站了十多个守门的士兵,看到姜寰回来赶紧单膝跪倒口称大人。
姜寰看了看身后的李富贵,然后交代道:“将冒充广宁侯的人犯带到二堂,本官休息一下要审案子”
姜寰说完不管挣扎的李富贵,进入衙门回到自己休息处,自有仆役奉上毛巾搽脸。
南巡察院一共有御史十一人,今晚上是姜寰和一个董姓御史值班,那个董御史看到姜寰进来,笑着问道:“姜大人,看样子今晚上又有案子了”
姜寰刚来不久,为了升官和名声,这一个多月抓了很多违反宵禁命令的犯事官员。
姜寰听董御史这么说笑了笑说道:“抓了一个冒充侯爵的犯人,一会儿小弟还要去连夜突审”
以前姜寰抓来的都是一些晚上喝花酒、狎妓的倒霉鬼,今天弄个冒充勋贵的家伙,这可是大案子。要知道朝廷上这些勋贵不管官职大小,可都有皇帝的金册,现在竟然有人敢冒充侯爵,这可是夷三族的重罪。
董御史听到姜寰抓了条大鱼,赶紧追问道:“冒充侯爵是那个家伙这么大胆冒充的是那家侯爵”
朱宏三封的侯爵一共只有三十六个,并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军官,建国后这些人被朱宏三分派到各地当驻军长官,留在北京的不足十人。
“董大人应该听说过,是广宁侯。”
姜寰刚说出口那个董御史就是一愣,广宁侯他太熟悉了,不就是那个牢头李富贵吗这个老家伙当年在武昌抱住陛下的大腿,命大活到建国,狗屁不是都能混个侯爵。
董御史对这个家伙也很熟悉,李富贵虽然在京城不张扬跋扈,但是老李喜欢喝酒逛妓院,深夜回家是常事,所以巡城御史这些夜游神都和李富贵很熟悉。
“姜大人,你抓得是不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家伙,长得五短身材,留着不到一尺长的山羊胡子,一张嘴就是湖广口音”
“对啊,董大人认得这个犯人”
董御史听姜寰这么说气急败环的说道:“哎呀姜大人,你刚到南城不知道,这个家伙正是广宁侯,这个老家伙天天流连烟花柳巷,咱们巡城御史公署大部分人都认得他,姜大人你抓错了”
董御史原本一片好心,以为姜寰刚参加工作,所以董御史感觉自己有义务提醒一下这个冒失鬼,不要为了升官什么人都动,北京城里满地冠盖,万一碰到硬石头最后吃亏的是你
哪知道姜寰微微一笑说道:“姜大人,本官做的是皇帝的官,不管是谁只要犯法就要严惩”姜寰说完拱了拱手告辞出去。那董御史看到姜寰油盐不进,心中大骂不吃抬举。
董御史看到姜寰出去,坐在屋中眼珠子转了转心中想道:这个广宁侯可不一般,虽然出身低微可是和皇帝能说得上话,还有听小道消息说广宁侯的儿子被皇帝定为长沙公主驸马,这可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大腿,自己不如去给他家送个信,也算结个善缘。
董御史打定主意后,穿上衣服出了门,带了几个士兵去了东城广宁侯府。
董御史说的那些话姜寰不是不知道,姜寰在礼部干了十多年,在北京都待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