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5(2 / 2)
当年马明远的老子马国祥在郴州城外要死的时候,拉着马明远和马济远的手让他们在辅佐朱宏三成功后千万不要贪恋权位。当年马国祥就说过,朱宏三此人手狠心黑,为成大事不折手段,这种人跟着一起共患难没问题,但是绝对不可能一起共富贵,所以马国祥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在事后一定要飘然而去。
但是马明远功名心太重,他还要当张居正那样的名臣,怎能看着到手的权利而不要呢至于马济远,根本就没看得起朱宏三,根本不相信朱宏三能卸磨杀驴,所以兄弟二人将老子的谆谆教导完全当成了耳边风。
马国祥已经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这时马明远才想起父亲当年说的话,可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怎么办呢
神武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朱宏三正是昭告天下废太子,同时也代表着朱宏三正式对控制朝政十多年的马家一党开始下狠手。
在太子被废的第二天,身为次辅的佟养甲首先对马明远开炮,这次佟养甲没有假手他人而是亲自上场,弹劾马明远大罪小罪一共是十八条。除了老调重弹的把持朝政、侵占皇陵以外,又加上了党附戾太子谋逆。
谋逆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名,关键郭欢全国都知道是马明远的弟子,并且在马明远的家中还收出了与郭欢来往的信件,表明马明远知道太子准备借着秦王造反这件事趁机夺位。
有了这些实打实的罪名,再加上皇帝已经不在保护马明远,接下来就很简单,除了皇帝下旨将马明远正式定为钦犯以外,还有就是朝中上下掀起了倒马浪潮。
从三月初开始到九月份,半年的时间中抓获马明远的党羽三千多人,当然这里面有马明远的家人、部属、同学、好友、同年等等,还有一些跟马家有一点联系的人家也被当成钦犯抓了起来。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一个北京城郊的菜农,大概这个菜农这一辈子都没想到自己还能和马明远这种高官有联系,但是因为这个菜农给马家送了半年的蔬菜,就被当成马党抓了起来,判了个斩监候,其他林林总总共有一千多无辜路人被抓。
九月末朝廷圣旨下来,马明远有功劳被赐死,算是皇帝给了一点面子,其他马明远的独子马绍骏、成年孙子三人、未成年孙子二人都被处死,马明远的女儿因为身份贵重,毕竟是皇后马小芳的亲侄女,朱宏三将马明远的女儿都赐死,其他女眷发卖教坊司。
其他马明远的党羽多被处死,家属不是充军就是流放,这其中马明远的头号党羽陈子龙下场最好,大概朱宏三想到当年和陈子龙的情谊,只是将陈子龙削官为民,回到原籍由地方官监视居住。
马明远接到赐死的圣旨后长叹一声,对来传旨的小太监说道:“这位公公,老夫临死前还有一个愿望,我想见见佟养甲可好”
这种大事小太监那敢定,赶紧回到宫里禀告朱宏三。
朱宏三听到也很纳闷,马明远和佟养甲斗了一生最后为什么想要见他不过朱宏三也想知道为什么,所以命佟养甲去见见马明远。
佟养甲接到圣旨也很纳闷,他也不知道马明远为什么要见自己,难道临死前想要在羞辱自己一下佟养甲原本不想去的,但是皇帝的圣旨下来他也没办法,只好跟着传旨的太监来到锦衣卫的诏狱。
见到马明远佟养甲也下了一跳,锦衣卫为了逼供谁是同党对马明远使用了酷刑。马明远的十指指甲已经拔掉,身上被上了刷洗没有一片好肉。佟养甲虽然知道锦衣卫对马明远用刑,但是看到马明远这个惨样心中还是有触动的。
佟养甲有手帕捂着鼻子问道:“马明远,你都要死了为何要见老夫”
马明远惨笑一声,漏出被拔掉牙齿的牙床,说道:“佟养甲,你我斗了一辈子,现在你看到老夫这样是不是很解气”
“嘿嘿,这是当然,想当年你构建罪名迫害老夫,当时你可想到现在吗”
马明远叹了口气说道:“佟养甲,你我虽然不对付,但都是文人意气之争现在你赢了老夫也没什么好说了,但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可否听老夫说一句话”
现在马明远的党羽被扫除一空,朝中在无人为马明远说话,佟养甲感觉自己也不会中了马明远什么计策,听听也没什么。
“好,看在老夫和你共事二十多年的面子上,你说吧”
“佟养甲,老夫估计你下一步就要对付冯自用了吧冯自用不是你的对手,你很快就能当上首辅老夫说的是你要记住你是文官之首,千万不要让陛下再起杀戮,现在国家刚定,实在经不起折腾。”
马明远看的很准,佟养甲正在准备收拾冯自用,不过佟养甲听到马明远让他劝皇帝少杀人,心中还是往心中去了。佟养甲虽然心狠手辣,但是他毕竟是文官代表,他并不想让大明重回朱元璋时期,官员每天上朝就像送死一样,下班回家全家都要庆祝一番,庆祝又多活了一天。
佟养甲虽然心中十分赞同马明远说的,但是嘴上并没有这么说,而是讥讽道:“马明远,你都要死了还关心这些干什么”佟养甲说完拂袖离开。
马明远看着佟养甲离开嘴里露出了冷笑,他今天那有这么好心来提醒佟养甲,他今天说的这些话正是给皇帝听的。
马明远不愧是朱宏三手下的顶级谋士,在他自己倒霉时就已经分析出原因。皇帝下狠手收拾马明远主要原因并不是马明远参与了太子的谋逆,而是皇帝终于想要摆脱文官的辖制,想要重新掌权。
皇帝朱宏三起家时依附马家,马家是大士族,自然朱宏三建国后就要对这些大士族、大知识分子们有礼遇,朱宏三重新设立变形的丞相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文官阶级的贪念是无止境的,他们和皇权天然对立,只是给他们治国权还不够,他们还希望虚君实相制。就是皇帝你当一个橡皮图章就完事了,好好在宫里玩你的就行了,这个国家有我们这些文官就可以了。
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同一时期英国大宪章运动也开始制约皇权,中国也不例外。其实这种发展在明朝中叶就已经有了萌芽,隆庆皇帝、万历皇帝的初年,正是这些皇帝不管事当一个象征,才有名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开创的隆庆新政。
马明远为首的这些文官打的算盘挺好,可是他们碰到的不是隆庆那种面瓜皇帝,而是和朱元璋差不多的朱宏三。朱宏三虽然来自后世,也知道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屁股决定脑袋,当了皇帝后他的思想就变了,谁也不想当一个傀儡皇帝,你们想要按照你们的理想治国老子还想按照自己的理想画个圈呢
既然这样,皇权和相权的冲突就是必然。不过朱宏三在前期需要这帮文官大士族,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当一个橡皮图章。可是建国后就不一样了,朱宏三手握兵权再也忍不下去这帮臭老九指手画脚。什么东北用兵不对,应该休养生息什么发展商业不对,应该重视农业什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