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6(2 / 2)
抬手揉揉额头,李谦不由得叹了口气。
就在两天之前,何颖玉拿着秦渭新电影生死门的故事梗概和分角色剧本过来,想让李谦先给说说戏,免得进了剧组被秦渭训,丢人不说,还委屈。结果李谦看完故事梗概,很是无语,半天愣是没说出什么东西来。
那剧本讲了一个在李谦看来莫名其妙的都不知道算不算故事的故事
于是,李谦只好告诉她,你自己怎么理解的,到时候就怎么去表现吧,因为秦渭很有指导演员的爱好,你只要虚心求教,一开始入不了戏,他并不会生气。
然后,等她走了,李谦自己沉思了许久。
为什么这简直无解
电影当然是一个各门类综合的艺术,按照木桶理论的原理,你只要有一块短板,那么其它的木板再长,也不会影响木桶的最高储水量,决定木桶储水量的,永远都是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在曾经他经历过的那个时空,剧本就是中国电影行业最显眼的一个短板,结果来到这个时空,似乎仍是如此
堂堂殿堂级的电影大师,号称要投资八千万去拍商业大片,但拿出来的剧本,却居然连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故事都没有
是中国的电影人真的就不会编故事,或者说是中国人没有编故事的天赋吗
当然不是
在另外的那个时空,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诞生了无数的经典电影和经典故事,也捧红了一位又一位在全亚洲都有着相当影响力的顶级巨星
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周星驰,这每一个星光灿烂的名字的身上,都带着好多个经典角色的印记,让影迷们过了好多年还念念不忘,而每一个经典的角色,显然都是来自于一个精彩的故事,来自一部经典的电影
说句不客气话,即便是貌似最不在意电影故事的王家卫,那个号称拍戏之前从来都没有剧本的王家卫,号称卖得是情绪、卖得是氛围、卖得是心境的王家卫,其实都是很重视故事的,他的电影,固然在渲染情绪和氛围上,简直堪称逼王之王,但隐藏在那些光影变幻背后的,隐藏在幽约隐秘的人物情绪背后的,其实正是没有完全浮出水面的人生和故事。
而事实上,说到这个时空,说到秦渭,你能说他不会拍电影、不会讲故事吗显然不能红灯区虽然是文艺电影,但故事讲得相当感人――事实上,也只有故事先把人打动了,导演想要传递出来的那种人文关怀,那种对社会阴暗面、对人性阴暗面的挖掘,才能真的传递给观众,并震撼到观众
再比如刘承章,就凭剑客与和尚这种死文青的电影名字,居然能卖出两亿七千万的票房,你能说他刘承章不会讲故事
显然不可能
曾经的他,不但会讲故事,能把故事讲得很棒,甚至还特别会给故事套上一层迷人的外包装这才有了剑客与和尚的破纪录大卖
只是现在的他们都已经太强大了
强大到已经失去了制约的力量
也或者说,中国人,只要是中国人,骨子里天生就有讲故事的欲望
但很可惜,故事,或者说是电影里的故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讲好的,哪怕你是一个电影大师,一个誉满全球的大导演,你也未必是最擅长讲故事的那个人
但走到秦渭和刘承章这一步,他们的欲望和野心,已经膨胀到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在离开编剧的情况下,去讲好自己心里那个呼之欲出的故事了
也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已经可以凌驾于编剧的剧本之上了
只可惜,在李谦看来,他们都没讲好
离开了编剧,他们或许仍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但他们这种优秀的导演,却很难拍好一部故事片
一如李谦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空的张国师。
当然,这又是老话题了,为什么香港的那一批八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导演们,都能在成功后还不膨胀呢
事实上,他们也膨胀了,包括周星驰
但问题是,香港地狭人少,使得在那里的电影电视圈子成长起来的导演和演员们,往往都是身兼数职成长起来的
他们的导演,十个里头至少有七八个是从编剧起家的
事情就是那么奇怪,专业的、结构清晰的、分门别类的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出世界级的大师,能够培养出各个方面的顶级专业人才,但几乎没有什么正规培训,基本都是靠野蛮生长起来的电影人们,尽管缺乏了殿堂级的厚重底蕴,但却往往更加的全面,至少是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
而且,国内很大,大到哪怕是文艺电影,也有足够的人口和观众基数做支撑,因此大家很容易就倒向文艺片的方向,而香港地狭人少,票房就是生命线,却反而让在那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电影,自始至终都会有着对观众的最起码的尊重
也或者说,是对市场,对票房的尊重
所以,他们再怎么膨胀,也会老老实实的去先把一个故事讲好
足足五六分钟,李谦不说话也不动,一直到商务车的司机主动问了一句,“李总,咱们走吗”许是以为李谦在等卢明,他还又特意解释了一句,“卢经理是自己开车来的。”李谦才回过神来,又叹口气,整个人瘫在座椅上,摆手,道:“走吧,回去”
结果在半路上,又接到了胡斐打来的电话。
他的语气倒是蛮轻快的,毕竟,虽然不是没人唱反调,但对他来说,刘承章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