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6(2 / 2)
御史台的一举一动,都在马崇、杨敬述他们的监控下,得知裴旻领着御史台的人马出了京城,人人都惊慌失措起来。
“他怎么敢”
“这是要跟我们鱼死网破”
“有什么仇,什么冤,同朝为官,都是从龙功臣,何必如此”
马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杨敬述也无言以对,想不到裴旻竟然完全无视流言蜚语,一点也没有将文臣的笔杆子放在眼里。
听着堂下乱糟糟的一团,全无注意。
“不好了,不好了”
鲜于庭诲惊慌失措的跑进了大殿。
马崇、杨敬述互望一眼,泛起了不详的预感。
“姚相,姚相,出手了”鲜于庭诲喘着粗气,道:“听说姚相今日在朝会上公认称赞御史台处事严谨,刚正不阿,不为流言所动,让大理寺、刑部向御史台学习”
马崇、杨敬述脸色苍白
姚崇这话摆明站在了御史台这边,他是文臣之首,他一表态,那个文臣敢弹劾裴旻,弹劾御史台
“完了”
想着姚崇的手段,再想着裴旻的态度。瞬间明白,他们掉坑了
正文第三十章英雄之后赐名忠嗣
一场可谓酣畅淋漓的大胜,却换来开元朝最大的丑闻。
决定战役胜负的英雄王海宾,竟然为宵小所害更令人震惊的是宵小只是受人指使,在他背后竟然有三个大将军七个将军,加上知情不报者,多达二十一人,占据此次出征将官人数的四分之一,实乃李隆基即位以来,军中第一丑闻。
雄心万丈意图再现贞观雄风的李隆基,本因连番大捷,志得意满。看着裴旻整理的此次案件全貌,心中盛怒,可想而知。
他直接启用大唐最高级别的审讯:三司会审,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全权负责这骇人听闻的军中丑闻。
此案是裴旻与姚崇联手,又是事实俱在铁证如山,会审几乎不存在任何意外。
个别哭诉的也不过是推卸责任,以减轻自己的罪行。
李隆基面对三司会审的结果:直接下达了判决书。
马清、孟林斩首示众三日,以正视听,家人流放海南,不得复还
赵成恩、李昌、白道恭、康海源四人是为主谋,处以腰斩之刑,家中男子流放岭南,女子充当官妓,贬为贱籍。
杨楚客、马卫、秦义礼等知情不报,视为同罪,除以绞刑,家人流放北地。
所有参与者,一并处死,李隆基这一怒,杀四品以上的武将十一人,让整个朝堂为之胆寒。
从龙一派的武将集团,瞬间四分五裂。满朝文武,避之不及。
同时李隆基还追封王海宾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北大都护,以示哀悼。
消息传开,整个长安哗然
百姓起初为谣言所蒙蔽,没少对御史台背地里攻讦。如今三司会审事实揭露,竟是如此丑闻,反而打响了御史台不畏强权的名号。
这让御史台上下,欣喜若狂。
不过裴旻却让裴母好好训斥了一顿,他不顾自身安危的跑去镇守金城,消息传到长安,裴母日夜担心,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他这几日,一直处理为王海宾叫屈一事,早出晚归,裴母也没有时间机会教训,直到事情水落石出,一切安定,这才逮着机会,好好数落,当然少不了提起纳妾之事,慎重又慎重的道:“我儿现在出息了,很多事情如你说的那样身不由己。为娘也知你的难处,你若真要学你太公,娘拦不住你。可裴家不能无后,更不能断在娘亲手上。”
裴旻不住点头,脑中不由自主的浮现一道丽影,心底有些意动。
面对裴母的谆谆教导,裴旻俯首听言。直到管家宁泽的出现,才解了他的困局。
“公子府外有一小孩求见,说他是王海宾大将军的儿子”
裴旻听了莫名动容。
裴母忙道:“英雄之后,不可怠慢我儿速速去见。”裴母显然也听说了王海宾的事迹,也为如此好人物,遭受宵小所害而愤慨。
裴旻不知王海宾的儿子找他何事,迈着大步,走出府邸。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披着麻布服头戴白帽,站在府外。孩子似乎有些眼熟,只是不记得那里见过。
“恩公”孩子伤感的眼神露着一丝惊喜,看着走出来的裴旻,忍不住叫了一声。
裴旻茫然的看着孩子,实在想不出哪里见过他,可越看越是眼熟。
“是我那个在西市酒楼因为贪玩险些从楼房上掉下来的小孩”小孩有些老成,见裴旻认不得他,赶忙提醒。
裴旻恍然大悟,回想起来:那时他还没高中状元,第一次游玩西市,机缘巧合救的小孩,也是因为他,才结识了孙思邈的徒弟刘神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情。想不到,他竟然是王海宾的儿子这世间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