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1(2 / 2)
只要有一点文化素养的人,莫不让诗中的意境以及裴旻的气魄所感染,对他赞誉有嘉。
李隆基听得这首出塞也觉得热血沸腾,亲自在朝堂上称赞裴旻的“盖世豪情”,让文武向裴旻效仿学习
在堂下的姚崇听着满朝文武的赞美,心中莫名的泛起无力之感,暗想:“这走都走了,还阴魂不散”
此时此刻并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裴旻要干什么。
在这之后,又有几首裴旻的诗句流传开来
洗砚诗:
自洗洮州绿,闲题柿叶红。
一尘空水月,百念老霜风。
钝菊凄犹蕾,颠桃艳己丛。
干流千万变,谁实主鸿濛。
洮石砚:
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
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又有诗云:
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鹈能莹刀。
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
玄云肤寸天下偏,璧水直上文星高。
辞翰今谁江夏笔三钱无用试鸡毛。
短句:
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
一首接着一首
虽然下面几首诗句,远不及出塞那么有名,但是有了出塞这七绝第一的佳作打底,就算其他诗句的质量一般,也为世人所接受。
毕竟再如何出色的诗人,哪怕是李白、杜甫也做不到首首诗句都有惊世骇俗的佳句名言
一首惊世骇俗的出塞,在加上此前的锦瑟、竹枝词足以证明了裴旻在诗坛里的地位。对于他的诗句,即便质量中等,也有人为之追捧。
只是追捧之余,众人又觉得莫名其妙,几乎每一首诗句都在赞美“洮州奇石”、“洮州石砚”,但是洮州砚是什么东西,没一人知道。得裴旻如此称赞,向来诗少而精的他,一口气写了四首诗句赞美。
裴旻就在洮州,洮州砚,难道是洮州的砚台
何曾听过洮州有砚台
就在众人好奇茫然的时候,在大唐传来了一则对应的消息:五日后,长安东市,洮水奇石店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洮砚展示活动,活动要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有一技之长者,方可入内”。
这个消息传出,在短短的瞬息间传遍了长安。所有文人墨客都让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的头晕目眩,不知所以。
但无一例外,心中对于那神秘的洮州石砚充满了好奇。
好奇心,人皆有之
人类的天性就是对于未知的东西有着追求之心,洮州石砚的神秘感挠的所有人,心中痒痒的。
这越是难以见到的东西,越是渴望一见
裴旻的名气外加洮水奇石店刻意营造的神秘感,结合在了一起
几乎所有对自己的才学有信心之人,都有前去一看的欲望冲动。
长安
贺知章骑马行在上朝的路上,瞧着面前一个熟悉的身影,喝道:“包兄”
包融回头见是贺知章,喜道:“贺兄”
包融是润州延陵人,才华横溢,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如今在朝当任集贤直学士。
同为吴中四士,包融与贺知章的关系,自然匪浅。
包融道:“融正有事想问你呢”
“可是关于洮州石砚的”贺知章捻须而笑,裴旻与他的关系,人尽皆知,已经不止一人问他到底洮州石砚是什么东西,得裴旻如此重视。
“当然”
贺知章摇头道:“不瞒包兄,某也不知。也就是五日,不如我们约好同去以我们的才学,不至于通不过考核吧”
包融笑道:“正有此意在叫上张兄、贺兄、邢兄、万兄”
他口中的张兄、贺兄、邢兄、万兄,分别是张若虚、贺朝、万齐融、邢巨,俱是吴、越之士,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
贺知章作为裴旻的好友,已经猜到裴旻的用意,当然愿意辅以一臂之力,应声叫好。其实就算没有这层关系,他也忍不住要去看一看。作为一代书法名家,贺知章对于砚台也有一定的钟爱
此外在太极殿的门口
张九龄也在跟自己的好友赵冬曦说着洮州石砚这事。
张九龄才智过人,直言敢谏深得李隆基的器重,如今以是政坛上又一新星,“洮州石砚未现世而天下知,裴刺史当真好手段。子阳兄,何不与我同去看看”
赵冬曦笑道:“自然愿往”
不只是长安,即便洛阳也有诸多人心动。长安、洛阳水路发达,这西都、东都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往来也就是几日功夫。
洛阳酒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念着出塞,大有感触,道:“裴刺史年岁与我相当,不论功名还是诗坛,皆取得如此成就枉我虚活二十余载,却一事无成,自当与之看齐。”
一旁的方刚成年的王昌龄也露出向往之色,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