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2 / 2)
那时候的李世民重心在西域,根本没有将吐蕃放在眼里。
到了高宗朝,吐蕃已经崛起了,而且拥有噶尔钦陵这样的名将,在军事上有了跟唐朝分庭抗衡的实力。
也因如此,唐蕃两国盟约并不是主从约定,大唐亦非是吐蕃的宗主国,是舅甥盟约。
唐是舅,吐蕃是甥,长一辈的关系。
若真能定下主臣约定,吐蕃就是大唐的附属国,吐蕃的赞普将接受唐朝的册封,相互来信的时候,还要称臣。
虽是一个形势,但意义重大。
此事若在李隆基手上完成,从意义上来说,将会是超越前朝的壮举。
李隆基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陛下臣以为促成吐蕃妥协的有两点其一”裴旻伸出一根手指道:“他们元气大伤,需要我们帮着恢复元气。成为我大唐属国,能够享受属国的减税通商待遇,可以促进他们的经济。其二”他竖起第二根指头道:“也是最关键的,他不想让我们威胁青海湖,更不想让我们适应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李隆基有些茫然。
裴旻笑着解释道:“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吐蕃地势远远高于我们大唐。水土不服格外严重,会给我军造成极大的困恼,也是吐蕃一直以来的倚仗。只要有水土不服的存在,他们便如壁虎一样,即便我们砍掉他们的尾巴,他们只要缩在山上,终有重新长出来的一天。但若我们有一支能够在高原上作战的军队,情况立刻不同了。再长命的壁虎,只要砍掉他们的脑袋,也无回天之力。我们拥有一支能够高原作战的军队是吐蕃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防止这点,他们甚至提出了称臣,可见他们对我大唐防范之心何其之重。这也侧面预示了一点,吐蕃的妥协并非真心,而是为了学习勾践一时辱,算不得辱,笑到最后,才是赢家。现在赢家是我们,可不能让吐蕃笑到最后。”裴旻慎重的说着。
李隆基神情肃穆,越王勾践尝粪卜疾,卧薪尝胆谁能不知
裴旻道:“其实舅甥盟约还是称臣,意义不大。难道吐蕃称臣了,陛下真能左右吐蕃的政局不过是字面上的好听而已,意义不大。以陛下的雄心壮志,难道仅限于让吐蕃称臣诚然,让吐蕃称臣,确实超越前朝。可也仅是好听一些而已。与我大唐天兵杀进逻些,攻占布达拉宫比起来,到底哪个更有意义”
“当然是后者”李隆基听了眉飞色舞,随即怒道:“好一个隆朗赤,险些给他蒙混过去了。他定是得知了静远即将来长安的消息,见协议一时无法达成,担心你坏他大事。干脆抛下如此诱惑朕就觉得有鬼,才没答应,要听听你的意见。如此说来,静远取莫离驿是为了长远考虑”
裴旻道:“即为长远,也为当下陛下,这口绝不能松。”
李隆基突然皱眉道:“比起隆朗赤的满嘴谎言,朕自是相信静远的忠言。只是最近这些日子,隆朗赤手段尽用,朝中不少大臣为他说服。觉得修建莫离城,在莫离驿长久并不值当,每年需耗费数十万贯军费,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战事争端,得不偿失。尤其是称臣一事传出,文武百官大多数都抱以认同的态度。毕竟吐蕃高原贫瘠,从经济而言,不适合征伐。”
这一点裴旻认同,却不赞同,就如高句丽一样,高句丽地处偏远,穷山恶水,征伐确实伤损国家经济,得利不大。但是后方不稳,前面如何发展就算是亏,高句丽也不得不打。
吐蕃亦是一样,从经济民生考虑,文臣顾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该打的还是要打。
“无妨”裴旻眯眼道:“明日早朝,陛下召见臣入殿。不过三言两语,保证满朝文武瞬间达成一致。”
风雨会京师第三十五章武婕妤老套的搭讪
李隆基拍腿道:“有静远这话,朕就放心了。唉,朕虽是皇帝,可有些事情也不能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要顾及群臣的意见,他们也是为大唐的经济考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所以臣打算跟他们算一笔账,堵住他们的嘴。”裴旻成竹在胸的说着。
“好”李隆基万分期待道:“朕明日拭目以待朕知你顾家,也不多留你了。快些回去,等会朕有事吩咐力士去办,就不劳烦他送你了。”
裴旻忙堆着笑脸,告辞离去。
从武德殿后院至前院,要经过一个弯弯曲曲的湖心回廊。
裴旻带着几分急不可耐的心情走在回廊上,对面却迎来三人。
前后皆是打着灯笼的丫鬟,中间是一位身材婀娜多姿的女子,衣着华丽,轻摇玉步往对面走来。
裴旻没有多看,低着脑袋,在一旁让开道路。
武德殿是李隆基的私人后院,外人是不得入内的,李隆基邀裴旻至武德殿议事是没将他视为外人。
这入夜能够出入武德殿后院的,必定是李隆基的内眷无疑。
便在两人相会的时候,那女子突然“哎呦”了一声,身子竟然向裴旻倒来。
瞬息间,裴旻已经做出决定,他并未用手搀扶,而是用手前臂轻轻的一顶,稳住了女子的身子,给了她搀扶的“扶手”。
两人靠近,一股独特的芳香传入裴旻鼻中,味道清幽直入心肺,竟让他心中莫名一荡。
女子瞬间离开了裴旻,小退了三步微微万福道:“武嫔见过裴国公,夜色昏暗,一时不慎,失礼了。”
她一言一行表现的极为大体,并未因为崴脚而失礼人前。
武嫔
裴旻心念电转,以知来人身份。
唐朝因为出了一个长孙皇后,在后妃的管理上特别严苛,是中国封建王朝之最。
正三品以上如皇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妃子称宫,从五品下如婕妤、容华、婉仪等称嫔,在以下称主。
李隆基的后宫能称“武嫔”的唯有武婕妤,也就是日后的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
“见过武婕妤”
虽然裴旻的官爵在武婕妤之上,但面对皇帝的女人,他还是行了一礼。微微用余光打量着武婕妤,她打扮的极为精美,云鬓微松,薄纱之间,香肩隐犹。象牙般润泽的肤色,慵懒而妩媚的眸子眉眼细长,在烛火的照映下,显得格外迷人,也不由暗赞一声。
武婕妤抿嘴轻笑:“多次听陛下私下提到国公,说国公是国之栋梁,少年英杰可与古之甘罗、霍去病相比,今日得见,果不其然。记得还有一次,陛下逗清儿玩耍,还说清儿乖巧聪慧,有心将他培养成国公一样的优秀人物呢”
裴旻道:“婕妤谬赞,愧不敢当”
武婕妤也没有多聊,道:“夜路难行,国公但需谨慎翠儿,将灯笼赠给国公照明。”说着万福之后,向武德殿后院走去了。
裴旻捏了捏鼻子,回味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