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9(2 / 2)
说道这里,他目光灼灼的看着裴旻,发出一声感慨道:“所谓英雄无惧无畏,便是指国公这般豪杰。裴家卑鄙狡诈,派出内应五年,依旧奈何不得国公。足见国公之胸怀是何等坦荡,让宵小都无计可施。”
裴旻有些脸红,让李林甫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多谢了”裴旻这一谢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裴家人谋划已久,当年入府的几个丫鬟现在都算是府中老人,有了一定的地位,长此以往下去,地位只会越来越高。
现在她们没有发现什么,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会。万一真在某个机会让她们得意接触到膳食,从而发生什么事情,那时他找谁哭去
裴旻想都不敢想下去。
拳头紧握,原先他不跟裴家计较是因为他的一身才学终究是裴家书院所学,他的启蒙恩师裴行本对他恩重如山。
当初他反出裴家,裴行本送给他的那份字帖,到现在他都收藏着。
论字迹书法,裴行本不及张旭、贺知章万一,更不及公孙姐妹赠送给他的王羲之的乐毅论。但比珍贵的程度,在裴旻心中裴行本的劝学当属列第一。那是长者的谆谆教诲,有着非凡的意义。
所以裴旻并不恨裴家,只是不愿见到自己的娘亲受辱,断了与裴家的联系。
可他想不到裴家堂堂世族大家,竟然如此小肚鸡肠,甚至派出了内应,用出这等卑劣手段,甚至可能威胁到他的家人。
事情到这个地步,裴旻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再不反击,裴家主家的那些人,真以为他裴旻好欺负。
李林甫受宠若惊的道:“国公太客气了,在下相信换做是任何一人,都会做在下一样的事情,都不愿意见国公如此英雄为宵小所害。就如当初国公不愿意见王海宾那样的英雄含冤受辱一般。昔年听闻王海宾之事,气得是义愤填膺,整夜不能入睡,还好有国公在,将军中宵小,一扫而净”
不动声色的,他又拍了一个马屁,顿了顿道:“在下有一计,可以帮国公彻底解决裴家之难。”
裴旻忙道:“快快说来裴家实在欺我太甚,忍无可忍我也没功夫跟裴家人耗来耗去,要的就是彻底解决问题。”
李林甫坐直了身子,清了清喉咙,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裴旻暗笑就李林甫这装逼的劲头,给他一把孔明扇几乎就是诸葛亮再世了。
只听他道:“这也是在下假借切磋来府中的原因,在下不想让裴家在府上的细作知道我来过,乔装成上门挑战的是最佳的办法,只是想不到引发了一场误会。”
裴旻“哈哈”一笑,又为公孙曦道了一个歉。
李林甫再次显现了自己的大度,不予计较,接着道:“那国公府里的那两名内应,干了许多年,一事无成,心底定是很急。只要国公能找出她们来,给她们创造机会,不怕她们不上钩。国公最好是用一些军事机密来引诱,偷窃军事机密,可是不小的罪名。”
裴旻动容看着李林甫,想到了他另一个评价“腹有剑”,也是口蜜腹剑的来源。
李林甫这招实在够绝,于朝中大员府上安排内应偷窃军事机密,这个罪名轻则杀头,重则完全可以套上叛逆谋反,勾结外族的大罪名灭门
试问不想谋逆不打算谋反不勾结外族,好好的一个家族费尽心思的偷窃军事情报,说出去谁信
李林甫出手,完全不留余地,直接能将裴家置于死地。
李林甫笑道:“在下知国公为人正派,但是想要一劳永逸,唯有下重手,方能达到目的,令裴家妥协。一招即中,无后顾之忧。”
裴旻拍腿道:“妙哉看不出来,你有如此心思谋略”
李林甫惭愧道:“雕虫小技而已,在下要跟国公学的还有很多呢。”
风雨会京师第四十三章如来佛手中的孙猴子
瞧着面前的李林甫,裴旻突然有些为难,怎么收拾他是个挺难选的选择。
李林甫这厮现在还未崛起,属于人生低谷,以他的地位要整对方,比喝水吃饭都要容易。
只是以李林甫今日的表现,完全可以看出来:这家伙真实的文化水平不怎么样,可装腔作势的本事一流。就凭他在礼节上的表现,自称圣人弟子时候的高傲,实难想象他的文化水平底下,是名副其实的学渣。
会逢场作戏,加上擅于欺下媚上,阿谀奉承,偏偏有着与文化水平完全不符的行政能力,外加一肚子的坏水。
这家伙完全符合一个奸臣的“美好”特长,天生就是当官的料。
现在应各种原因,龙游浅滩,一但寻着个机会,必将趁势而起,升官发财。
以他这种低劣的品行性格,职位越大对于权势的渴望越大。加上他文化水平不高,有着自卑心态,担心别人爬在他头上,不断的排除异己,蔽塞言路,然后为了大权在握鼓动李隆基贪图享乐,将朝中大事交由他一人处理。
最后这逼是学渣,喜欢重用学渣,无度的任用没文化的胡将,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有史为鉴,联想到李林甫表现出来的能力,裴旻几乎推算出了他的未来。
这毒瘤绝对不能留在朝堂上,一但让他得到飞升的机会,后果不堪设想。单纯的打压,确实可以打压他一时,然而打压不了他一辈子。
以李林甫的能力,只要给他一点机会,他都有可能崛起。
裴旻自问不能看他一辈子,什么事情也不干,心中甚至动了杀心。只有杀了他,才一了百了。
只是李林甫有个皇亲的身份在身,固然没有什么软用,不能给他带来实际便利,却等于是一张护身符,谋害皇亲的罪名可不小。
心思转了一轮,裴旻心中已有定计,道:“你帮我除了隐患,又为我献计,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李林甫直起身子,慎重的拜了下去道:“在下倾慕国公久已,今日所作所为,只为了人间公理,绝无半点私心,不求任何回报。”
裴旻见李林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笑道:“你用心纯正,但我也不能白欠你人情。这样吧,我看你才略不凡,正好我身旁缺人手,陛下以许诺我节度使之位,待任命下达之后,我给你个职位,如何”
在唐朝基本上已经废除了幕府制度,不再如以往一样,只要位高权重,便能自己开府招募幕僚,组建一个小朝廷。
但是节度使是镇边大帅,待遇有所不同,有开边镇幕府的特权。
毕竟节度使权力过重,边境重担压在一人身上,还不许节度使招募心腹协助,以不现实。
因此只要李隆基的任命下达,裴旻立刻能组建自己的边镇幕府,可以任命副职、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推官、支使、巡官、衙官、随军、要籍、进奏官等一大票的职位,组建自己的合法小朝廷。
顾新、张九龄、袁履谦三人是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