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1(2 / 2)
王之涣心知不当问。
李白却没有这个顾虑,问道:“什么浩劫”
裴旻也不隐瞒,直接将吐蕃谋主暾欲谷的谋划,以及康待宾的情况细说。
王之涣忍不住道:“利用陛下的仁德圣心,暾欲谷、康待宾可谓无耻之尤。”
李白也怒道:“突厥小儿,果然不可信。国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史上鲜血累累的教训,近在眼前,万不可重蹈覆辙。断不能让他们的诡计得逞”
裴旻长笑道:“你们放心,此事既让某知道,六胡州的突厥人讨得了好我裴某人又何尝做过赔本的买卖此次某要将之利用起来,清除六胡州这个潜在的隐患,让六胡州不再有一个胡人,成为真正由我大唐掌握的疆域。”
李白见裴旻说的豪迈,亦是热血沸腾,这酒劲上头,皇汉的中二思想一起,突然思如泉涌,抽出宝剑,撞击酒坛高声道:“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李白这突然诗兴大发,让裴旻、王之涣为之傻眼震撼。
一首胡无人,端是气势豪迈,慷慨不凡。
裴旻想不到自己最喜欢的古诗之一,就这样于面前诞生。
王之涣更想不到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竟是如此惊才绝艳,创作出这般恢弘的诗句。
裴旻忍不住抚掌道:“这首诗雄奇豪放,也只有李兄弟这般人物,才做得出如此诗句。来人,快拿笔来。这般激昂诗句,不记载下来,岂不可惜。”见下人取来纸笔,他示意转递给李白。
李白起身长拜道:“若国公不弃,白希望国公亲笔而书。”
裴旻笑道:“你就不怕我毁了这首诗”
李白摇头道:“当今世上,唯有国公有资格为此诗书写。便是书法天下无双的张老哥,在杀伐意境之上,尤要逊色国公。也只有国公能写出此诗的杀伐豪迈国公或许不知,就在不久前,白见国公于石堡城上所题剑书,热血沸腾,甚至感悟出一套剑法。唯有那字,配上这诗,才是相得益彰。”
风雨会京师第二十四章巅峰之作
裴旻听了恍然,他就觉得今日见李白施展的剑法,与他的有几分相似。
原来是根据自己在石堡城上所题的那些字的意境中领悟出来的,就如当初自己领悟草圣剑一般。
李白在剑术上的天赋,可不逊于公孙姐妹。
见李白如此高看自己,裴旻也来了兴致,让下人将案几上的酒食移至一旁,笔墨纸砚通通摆上。
李白兴致高昂的说道:“白来研磨”
王之涣也来到了一旁细看。
无独有偶,他王之涣也是因为看了石堡城的题字,这才改变心中想法。
对于裴旻的楷书,也是极为推崇,能够近距离的一睹裴旻书法,是一大乐事。
李白熟练的研好墨汁。
裴旻已经开始酝酿情绪:书法是一门学问艺术,唯有将自己的感情带入,才能发挥最佳的水准,就如当初观黄河长江豪迈而书的张旭。
李白这一首胡无人,从文学角度分析与李白的其他诗句比起来,算不上什么佳作。
但是这首诗却是裴旻的最爱之一,仅次于将进酒。
原因无他,就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样,胡无人充满了激励,让人读之热血沸腾,心中自有豪情。
能为这首诗书写,裴旻也深感荣幸,力求以最佳的状态,书写一篇,流传后世。
胡无人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胡汉两方兵强马壮。
一方面描写胡人兵强马壮,一方面又写汉将将谋兵勇,表现出李白个人希望汉军克敌制胜的倾向。
这一段下笔必需刚劲有力,一气呵成,要写出两军对垒的恢宏气势。
中间四句是为第二段,以龙虎交战为喻,以体现战场的激烈。
尤其是“天兵照雪”、“虏箭如沙”,这简单的八个字,将疆场的惨烈描绘的淋漓尽致。
这一段不只是要体现战场的惨烈,还要体现汉军大无畏的勇气以及扫荡外辱的决心。
至于剩余第三段,最简单也是最难写的几个字。
尤其是“胡无人,汉道昌”这六个字,更是要写出大胜的激昂情绪,也要展现出身为华夏儿郎自豪以及胡掳灰飞烟灭的霸气。
短短的一首诗,短短的八十余字,要刻画出如此多的情感,实乃裴旻目前所遇最大的难题,甚至比他统军打仗都要艰难。
为难之余,裴旻心中更多的是斗志,这首胡无人值得他费尽心思的挑战自己书法的极限。
沉吟了许久,裴旻脑中想着的不是胡无人这首诗,而是自己所经历的战场:想到了唐军兵指河西九曲地的雄壮威武,想到了李嗣业以两千陌刀军硬抗吐蕃重骑兵的壮烈,想到了自己收复失地,吐蕃大臣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情形。
一切一切,一幕一幕皆在他脑海里回荡。
李白、王之涣也不催促,他们也是个中人物,知道这首胡无人并不好写。
连李白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字,写不出这首诗的意境。
两人皆在一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