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289

分节阅读 28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捎带上了李持盈、玲珑,裴旻一行人往庙会方向行去。

裴旻在最前头带路,往后眺望了一会儿,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行人,并没有异样,古怪的摇了摇头。

街角阴暗处,不只一伙人静静的瞧着,看着裴旻领走了李持盈,人人皆露出了吃了屎样的表情,不知如何是好。

长安的布局结构是北密南疏,也正是因为如此。但凡重大集会,都会在城南庙会举行。

裴旻一众人一路南行,一路上无数男女,都是衣衫光鲜,向南涌去,人人嘻嘻哈哈。

炮仗之声,四面八方的响个不停。

裴旻问着小七、小八,道:“你们可知上元节的来历”

小七、小八眨巴着眼睛,显然并不知晓。

裴旻耐心解释道:“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齐王刘襄为保刘氏江山,起兵讨伐诸吕,并且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的元宵节,也称闹元宵那我又要问了,是谁起兵平诸吕的”

小八高举着小手,带着几分得意的道:“齐王刘襄”

“汉文帝是高祖的第几个儿子,叫什么”

这回是小七不加思索的回答道:“第二个儿子,叫刘恒”

还未到庙会,已是人山人海,几无立足之地。

裴旻见状,忍不住感慨道:“我华夏果真最不缺的就是人”

此情此景,让他想起了后世黄金周各大旅游景点以及春运时期的情形,有感而发。

李白却是诗兴大发,高声道:“唯有盛世,才能见如此景象”他一脸兴奋的左看右看,脸上带着几分自傲。

如今的大唐与历史上的大唐大不一样,而今的李白与历史上的李白,也大是不同。

现在的大唐远比同一时期的大唐更加强大,而李白也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受到歧视,怀才不遇,愤慨之下创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样桀骜不驯的诗句,倒是多了许多赞美祖国富强的诗。

小七、小八斗不觉明历的瞧着李白,让李白几分骚包的虚荣心,大感满足。

越靠近庙会,越是拥挤。

马车、马匹都不便于入内。

裴旻在周边找了一大户人家,将马车、马匹寄放。

大户人家见是裴旻,激动的连连拜见,热情非常。

裴旻将小七扛在肩上,李白也有样学样,扛着小八,王忠嗣则英雄护美,将乌琪儿保护的严严实实,生怕拥挤着给人占了便宜。他们三人开着路,将裴母、娇陈、王氏、李持盈护在身后,四人的身后又有王小白与一众护卫,确保他们女眷不受拥挤。

靠近庙会,周边也不再是行人,有人在卖东西,有人摆地摊,有人卖膏药,有人卖艺。各种小吃摊于,各种小点心,更是应有尽有。

长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几乎全城出动,分布于个个庙会。

庙里,香火鼎盛,庙外,人潮涌动。

越是如此,越显得庙会的好玩

“爹爹,去那小七要吃饴糖”

“爹爹,去那,小七要买小熊”

“爹爹,去那,小八要买木剑”

“爹爹,去那,小八要喝豆腐花”

突然,画风一变

“旻哥,去那,我要买个木钗”

风雨会京师第四十七章孔庙猜谜

裴旻一直听着小七、小八的指挥,不厌其烦的流连着左右小摊,将两个小家伙哄得嘴巴都合不拢。

突然出现这不对的画风,不免呆了呆,但见李持盈一脸期待与兴奋,也当起了开路先锋。

毫无疑问

除了小七小八,最开心的莫过于玉真公主李持盈。

其他人多多少少都见识过这般景象,即便不是身在长安,其他地方亦是如此,只是规模不同而已。

但李持盈却不一样,她虽一直定居长安,却是第一次真正参加如此聚会,就跟小孩子一样,喜不胜喜,乐不思蜀。

她为了不暴露身份,还特地改了口叫“旻哥”,指挥着他左突右入,乐此不疲,跟小七小八一个德行。

一条长街,他们花费了一个时辰,方才走完。

小七、小八身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小肚子吃的滚圆。

李持盈有着义务劳工丫鬟玲珑,依旧又蹦又跳,开心之极。

一行人步入了孔庙,参拜至圣先师孔子。

对于孔子这个人,后世人对他褒贬有加。更有的甚至将千秋功过,归罪他一人。

其实那些贬低孔子的人,大多有一种通病,一方面他们将孔子视为圣人,以圣人的标杆来衡量他,一方面将他的过错无限放大,从而达到诋毁的效果。

却不知孔子如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这类伟人一样都是人,是人皆有犯错的时候。

相比孔子这辈子对华夏文化卓越贡献,后世个别标新立异者,更喜欢研究他那若有似无的缺点。而不了解真相的人,往往信服这些标新立异的言论,从而人云亦云。

裴旻文科出身,自然知道孔子对华夏文化的承传有着多大的贡献。

在春秋时期,有一种说法叫做学于贵胄。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学习知识,寻常百姓天生就是劳动命,没有资格学习文化。

贵族天性也瞧不起百姓,不与白丁为伍。

是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说法

他打破了这个约束。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