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350

分节阅读 3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括了了靺鞨、高句丽、汉、契丹、奚、突厥、室韦等民族成为东北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唐中宗复位,派侍御史张行岌招抚大祚荣。大祚荣接受招抚,向唐朝称臣,并遣次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入侍,留为宿卫。

李隆基即位后,遣郎将崔忻摄鸿胪寺卿,前往震国,拜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且以其所统之地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后“渤海”成为震国的新国号,也就是渤海国。

渤海王大祚荣手段老练和平,而太子大武艺性子激进,更重视自主权。

唐朝东北和平,周边小部落都开始依附唐朝,而不愿意跟随渤海国,直接影响了渤海的利益。

国与国之间,一但利益有了冲突,就算关系再铁,也将步入兵戎相见的局面。

双方也渐渐有了摩擦,乃至于兵戎相见。

渤海国国王大祚荣、太子大武艺皆是一世人杰,幽州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人皆不是对手。

张守珪到任后,整顿军政,激励将士,伺机主动出击渤海国,频频取得胜利。

时势造英雄,天下自然不会围绕裴旻一人而转动。

就在裴旻与吐蕃、突厥博弈,谋划西域的时候,张守珪也一步步走下级军官走到了营州都督,平卢节度使兼御史中丞的高位,成为大唐在东北方的擎天玉柱。

李隆基也曾笑说:“西有静远,东北有元宝,朕高枕无忧”

静远是裴旻的字,元宝自然是张守珪的字。也许是张守珪家里穷,也有了这个喜庆的字。

就算李隆基的心情极差,面对张守珪这样战功不菲的边帅入京,还是隆重的亲自接待的,亲自设宴,命文武作陪。

在为张守珪,李隆基歌功颂德之际,张守珪也在宴会上向李隆基提了一个请求。

“陛下,平卢驻军连连备战,兵卒难免折损,兵器也耗损过快,臣申请补充兵额,更换淘汰军备。”

李隆基不想在宴会上说着扫兴的事情,直接让兵部去办了。

风雨会京师第八十二章投其所好

这一日,李隆基下得朝来。

有气无力的在武德殿发呆。

以往这个时候,李隆基通常是佳人在侧,梨园的乐师欢歌悦舞,以祝贺盛唐诗篇。

但现在李隆基却一个人在发呆,神色有些木然。

周边伺候的宫女太监见到这种情况,无不小心翼翼的。

他们都知道最近这位大唐皇帝有些喜怒无常,这个时候惹怒到他,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也只有高力士一人能够在一旁陪伴着

但即便是高力士,也不敢随意出声,只是在一旁静静的陪着,眼中露着一抹担忧。

这时殿外有一太监冲着高力士招了招手。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走了出去,原来是裴旻的私信到了。

裴旻是李隆基少有许可的几位能够以书信直达天听的人物,高力士自不敢有半点怠慢。

“陛下这是裴国公寄来的信”

李隆基回了回神,听到“裴国公”三个字,空洞的眼神露出了一些神采,伸手接过了密信,撕开了印泥,看了一眼足足四页的数,表情有些讶异。

认真的看了个开头,发现写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先是介绍一下自己的病情,谢他不远千里的安排京中御医往河西为他治伤,唧唧歪歪,啰里啰嗦的写了一大推。

然后又介绍了河西这里的情况,总之事无巨细,不管大事小事都写了上去。

李隆基非但不觉得啰嗦,反而看的津津有味。

裴旻能够深得李隆基欢心,亦不是没有道理的。

官场学问,投其所好。

裴旻对于李隆基这个皇帝不说了如指掌,但是对于他的爱好习惯,还是知之甚详。

李隆基在感情这方面很细腻,将一个人视为自己人,心底也希望对方也将自己视为自己人。

就如梨园里的一众乐曲好手,在梨园里,李隆基很反感叫他“陛下”,对于叫他陛下的人,往往不假以辞色,反而对于那些敢叫他“崖公”的人非常器重。

崖公,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男老鸨。

但是李隆基在梨园就爱这个称呼

正是因为他喜欢音乐,真心希望在梨园这一亩三分地,乐伶们不要将他视为皇帝来看,而是一个喜欢音乐的艺术狂人。

裴旻要是在信中毕恭毕敬的,反而让李隆基觉得生分。

这也是投其所好的一种方式。

李隆基一张一张的看,看到最后,裴旻在最后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说着,申请补充兵源这一事情,突然放声笑了起来,笑得极为畅快。

高力士在一旁一脸讶异,自从武婕妤给打入冷宫之后,自己这位主子就没有露出这种笑脸了。

将信往桌上一丢,李隆基用力的伸了一个懒腰对着高力士道:“静远这啰里啰嗦的东扯西扯说了那么一大推,真正有价值的也就是最后几句。总结一下,就是河西兵源不足,让朕补上就这点事情,说了这么一大堆,你说,好不好笑。”

高力士极会说话,此时道:“老奴觉得国公八成是有些念着陛下了,他此去河西事出突然。原本只是想去见薛都督最后一面,却不想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以至于招呼也未能好好打一个。现在国公在河西为陛下效力,而河西局面复杂,连他那般厉害的人物都难免受伤,再见也不知是何年何月。”

“是啊”李隆基叹了口气道:“朕也有些想他了静远此次走的实在太仓促,他这些年先是洮州,后又为了河西九曲地与吐蕃博弈,紧接着是陇右与天灾对抗,一直也没有好好歇息。本想着趁着这个诸国来贺,天下太平之际,让他在长安休息休息,好好享受享受。顺便促成他与玉真的美事,免得一个姑娘家,不是对着神像就是研究危险的黑火药却不想西北变故来的如此之快。”

“看了静远这信,朕才知道,河西的情况是何等的不堪七个都督,凉州都督纸上谈兵,累的边境失守,万余将士丧命。瓜州都督干脆就是由贼匪养起来的,是贼首的亲弟弟,西州都督德高无能,伊州都督越权,沙州都督贪财,还有一个都督平庸,唯有肃州都督可以大用是朕用人失当。”

高力士立刻为李隆基辩解道:“河西万里之遥,陛下远在长安,又哪里知道的如此清楚怎么能说是您的错”

李隆基颇为自恋,也认可这个说法,道:“话是如此说不假,但留着他们,终究是祸害。好在静远察觉的早,快刀斩乱麻,扫平了河西之乱。朕真的想不到,有人大胆至此,吃空饷,这个朕也略知一二。只要不过分,朕也不去计较这些,水至清无鱼,这个道理,朕焉能不明白”

“但这个沙州都督实在可恨,八千兵额的玉门军,实际人数竟然只有五千两百余人,他一人吃了近乎三千人的军饷,贪婪至此,实在可恶。闯营门而死,实在太便宜他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