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2 / 2)
裴旻最初带着几分忧伤,当认真的想一想,却也相通了。
就如他说的“八字不合”
回想郭子仪一生为大唐的功绩,设身处地的考虑,裴旻觉得自己会跟郭子仪走不同的道路。
郭子仪是用退让,顾念大局,恪守臣子本份,延长、维持唐朝的存在。
而裴旻觉得自己会走霍光的路,他没有郭子仪那种厚德载物的胸怀,所以手段会更加的激进。
以权以威望胁迫幼主,不破不立,将奸臣、奸佞杀个干净。
但是如此一来,结果只有两个,要不就是跟司马家一样篡位。
要不就是跟霍光一样,自己固然得到了一世英名,为汉宣帝创造了最强汉王朝的基础,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灾难。
世间就没有两全其美之事
裴旻念及如此,也庆幸自己没有面对郭子仪那样的局面,对上的也不是李亨、李豫、李适这些皇帝,而是心大的李隆基。
既然“八字不合”也没有必要强迫合在一起
裴旻想开了,心思也看淡了。
再说他麾下现在有王忠嗣、封常清、哥舒翰,少一个郭子仪,又能怎么样
当然对于郭子仪这样的人才,屈居一个左卫执戟还是看不过眼的。
裴旻或许没有郭子仪那样的胸襟,却也不会跟他计较。
动用了些许关系,将郭子仪提拔到了左卫旅帅,让他从正八品下的小吏,连升两级,成了从六品上能够领兵的校官。
郭子仪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刚刚升任为左卫旅帅的他,心思却有些沉重,并没有过多的喜悦。
“夫君”
郭子仪的夫人是王氏,正是家喻户晓的太原王氏,不过是王氏的偏支,有些沾亲带故。
身为王家女,王氏贤良淑德,是难得的贤内助。
心思细腻的她,很敏感的察觉了自己丈夫的异样。
“为夫是不是太过谨慎,辜负了一人,有些过意不去。”郭子仪长叹一声,这莫名其妙的官升两级,想都不用想是何人所为,将事情细说。
王氏道:“妾身以为谨慎无大错,既然裴国公心怀忠义,有心用夫君之才,改变禁军风气。天子禁军的劣性,夫君不知一次与妾身说道。原来夫君无力扭转乾坤,现在有张相、裴国公支持,夫君还怕什么”
郭子仪沉默不语,这要改禁军的奢靡之风,谈何容易
但想着张说、裴旻的器重,郭子仪道:“在其位,谋其政,某也只能殚精竭力,以报张相、国公了。”
风雨会京师第一章道别
长安酒肆。
裴旻、张旭、贺知章、李琎、李适之、苏晋、焦遂七大酒鬼聚在了一处。
封禅事了,裴旻已经决定动身返回凉州了。
在此之前,裴旻向张旭发起了邀请,请他入凉任职。
张旭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脾性真并不适合做官。
真要安排他什么事情,指不定一个不留神喝高了,万事皆休。
不过人到了一定的年岁,终究是要有个家的。
张旭用了二十五年,走边了大半天下。现在年近半百,想安定下来,裴旻自然要为自己这个老哥哥谋出路。
职位什么早想好了,华夏国会图书馆第一任馆主。
能够取这名字,裴旻自然是打算将凉州图书馆建造成大唐乃至于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以弘扬华夏文化,吸引周边异族学子来大唐学习,吸纳他族人才,让华夏文化传播天下。
张旭的文采名气,足以担任馆主职位。
尽管他自身好酒酗酒,可对待学问这一方面,张旭是一丝不苟的。
而且李隆基这边也答应了裴旻,让长安这边的昭文馆、丽正修书院予以配合,负责人正是礼部侍郎贺知章。
人熟好办事,这是古来不变的道理。
不论是于公于私,张旭都是最佳的选择。
张旭也在考虑在哪里落脚,以他的天下第一书法家的名号不愁没有下家。
但是张旭不想给束缚住手脚,一直没有决定。
裴旻的提议正中张旭下怀。
图书馆馆主一听就是闲职,修书看书写字本就是张旭的乐趣所在。
可以说这个华夏国会图书馆第一任馆主就是为了他张旭特别准备的。
裴旻如此周到,张旭自然也应诺下来。
这即将离开长安,几大酒鬼也就约着一起聚一聚,以作道别。
看着一个个胡吃海喝的酒鬼,裴旻不免这到了自己的徒弟李白,摸着下巴心道:“要是太白在此,可就筹齐八个人了,不知还有一人在哪还是因为自己的出现,将他挤掉了”
“上菜喽几位客官,小店最拿手的古楼子,普天之下,只此一家,诸位客官慢慢品尝”
店小二热情激荡的声音在包间里回荡,端着巨大的菜盘,将一张张猪头大小的大型面饼分别放在了众人的餐桌前。
这类饼制面食,大多传于西域,又称之为胡饼。
胡饼的传入,在汉朝的时候,已经有记载了。
汉灵帝好胡饼人尽皆知,晋书也有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
到了唐朝,啮胡饼更是成了一种最时髦的享受。
裴旻来到唐朝十年,也吃过不少面饼,但是这么大的面饼还是第一次见。
好奇的伸手点了点,面饼松软,有些弹性。
一旁的李琎见状,笑道:“裴公还未尝过这古楼子吧,是这家店的招牌菜。由致仕的御厨古老根据胡饼自发研究出来的。放眼天下也只此一家,值得一尝。”
这个李琎是宁王李宪的长子,睿宗皇帝李旦的嫡孙。
李琎继承了李家的优良传统,长得非常的俊美,简直就是王维第二。
王维的模样是妙年洁白,风姿都美,而李琎则是“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
这个评价是李隆基给的,当然有些夸张。
毕竟在裴旻眼中,他的小秘王维才是最漂亮的,李琎要逊色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