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439

分节阅读 43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小勃律实力非常弱小,依仗着地利的优势,抱着唐朝的大腿才苟活至今。

大小勃律是绝对不可能为了弗弄赞而得罪吐蕃,落下给打的口舌。

弗弄赞不叛李唐,去西域叛西域诸国

完全没有半点逻辑

达扎路恭察觉异样,立刻安排自己信任的人追击,自己返回了伏俟城。

果然起了变故。

吐谷浑大举反叛,多日隆亲率兵士追击。

达扎路恭了解到多日隆“合理”的安排,瞬间怀疑起他的动机。得知他给吐谷浑耍的团团转,更加坚定了信念,一路急行而至,并且伪造了证据。

听着达扎路恭正义言辞的痛斥,多日隆的副官心底也莫名一惊,这一路多日隆确实有些反常。

只是出于对自己长官的敬重,副官没有怀疑,如今让达扎路恭点破,瞬间起了疑心,带着几分不信的看着多日隆,将地上的皮革拣了起来,看着皮革里的内容,沙哑的看着弗弄赞,颤声道:“为什么”

达扎路恭直接喝了一声:“拿下”

多日隆的兵士没有动。

达扎路恭的亲卫一拥而上,将多日隆按在了地上。

多日隆怒骂连连,可他的兵却一动一动。

多日隆颇得军心,威望也不俗。但是他的威信还不足以令兵士跟着他造反,背弃自己的国家。

达扎路恭似乎一点儿也不急得追击,大义凛然的陈述着多日隆的罪行,直至将这位青海湖的军事二把手押到了大后方。

副官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叫喝道:“元帅,下令追击吧,我要将那群吐浑狗的脑袋拧下来”

达扎路恭下马拉着副官的手道:“布阁喜的勇名,我敬仰已久,只是此次事件很显然是李唐与吐谷浑他们早已安排好的局,追上去,我怕全军覆没你看,那边有什么”

他指着当金山的山峰耐心的说道。

副官布阁喜茫然的看着一座座起伏不定的山峰,道:“什么”

“就是什么也没有”达扎路恭道:“这座山脉的对面就是李唐的沙州、瓜州,他们只要翻过这座山就能进入我们青海湖。在这山中,我们安排了二十余所烽燧。吐谷浑他们进山那么久了,一座烽燧都没有示警,可见这山中绝不只有吐谷浑的那些叛贼,很可能有唐军。我们一但深入,怕是有去无回”

他看着深邃的山峦,心底有些发怵,就裴旻那熊心豹子胆,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子亭守捉

此间大事,裴旻亲自来到了这里。

正与王忠嗣下着象戏,也就是象棋的前身。

裴旻是围棋好手,只是王忠嗣不擅此道,裴旻只能委屈自己了。

得知达扎路恭拿下多日隆的却不进山追击吐谷浑的举动,裴旻一边点着头道:“忠嗣,你怎么看”

王忠嗣道:“无怪旻哥让我多多注意这个达扎路恭,确实是个人物。在败局中反赚了一手,有些了不起。而且,他似乎很了解旻哥。”

裴旻不太习惯象戏的下法,考虑了一会儿,才走了一步道:“怎么说”

王忠嗣道:“在极短的瞬间做出反应,尽一切可能挽回败局,见吐谷浑人进山,是不可为,冷静的选择退却,进退得当。不是很了解旻哥,不会连自己的领地都不敢进。他应该是相信旻哥完全有那个胆量无视唐蕃盟约,越境动兵,这才不敢入内。我还知道他一直将旻哥视为自己的劲敌,打败的对象呢。”

裴旻笑道:“他下一步应该是利用此次机会,将那些不服他的人清洗一遍,以便自己完全掌控青海湖的军政。一边是冒险的追杀一些老弱妇孺,一边是青海湖的安定大权,他选择了后者。未来的吐蕃军事,必然以他马首是瞻。这家伙,未来就交给你了。”

王忠嗣欢喜道:“明白,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用不着旻哥,弟就能收拾。”

风雨会京师第九章扩军之请二合一

在子亭守捉静候了小半月,一群衣衫褴褛,如乞丐难民一般的人流涌出了当金山口。

裴旻看着一个个比乞丐还乞丐的人,心底有些感慨,这就是人类求生欲望创造的奇迹。

当金山西面是阿尔金山,东边是祁连山。

阿尔金山、祁连山这两个地方与古代来说就是死亡之所,人力几乎是不可能翻越的。

两山交界的当金山是唯一的通道,这里固然可以为人力所征服,却也是层峦叠嶂,山势陡峻,植被稀疏,纵横沟谷。

在缺衣少食又断水的情况下,孤注一掷,八万多的人,任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翻山越岭的来到了唐境。

委实不容易。

裴旻大步迎了上去。

展鹏与一青年,搀扶着一个稍微有点人样的紫衣“乞丐”,走在最前头。

展鹏似乎跟紫衣“乞丐”说了裴旻的身份,向这边指指点点。

紫衣“乞丐”激动的推开了两人,一瘸一拐的向他这边尽可能的快步走来。

“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慕容延拜谢裴国公大恩大德,慕容氏愿意世世代代感激国公大德。”

慕容延叩匐于地,泣不成声。

现在的吐蕃就跟三国时期的蜀国有些相似。

蜀国小国寡民,而大魏拥有大半天下。唯有打出关中,才有希望一争天下。

坐地死守,不过是坐等灭亡。

不同的是蜀国有诸葛亮,出兵能占便宜。

而吐蕃前途局面却是非常渺茫。于军事完全不是唐朝的对手,打不能打,拖又不能拖。只能以压榨民力的方式,缩短两国的差距。

现在吐谷浑受到的不公待遇只是一个开始,越耗下去,情况越是严重。

面对这一情况,慕容延迫不得已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园,投奔大唐。

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慕容延受到了各种煎熬。

早三年前,他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一考虑就是整整三年,足见难以抉择。

他有八万族人,能够活着抵达大唐的有多少

是一直在吐蕃受压榨,苟延残喘的活着,还是孤注一掷

最终一事,让慕容延下定了决心。

他家的下人浑释之,是儿子慕容辉的书童玩伴,自小陪着慕容辉一并学习文武。

慕容辉才干平庸,学无所成,反倒是浑释之颇有天赋,有战阵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