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5(1 / 2)
已经成为地方节度使了,不知还会不会有这种想法。
任命一点一点布下,整个节度使幕府所有的人,皆有重担在身。
裴旻双手撑着案几,身子前倾道:“此战关系我大唐在西域的未来,一步错则满盘皆输。诸公当全力助我,一并面对开元朝至今最大的军事考验。”
众幕府官员一并齐声应诺。
裴旻单独留下张九龄说话。
“子寿,可是担心节度使的权柄过重,不利于长远”
张九龄见裴旻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惭愧道:“裴帅明鉴,属下惭愧。”
裴旻摇头道:“这有什么好惭愧的,你想的也是我想的。我从未有将军政一把抓的想法念头,跟了我怎么多年,你也应该清楚。”
张九龄深深作揖道:“裴帅的品行一直令属下佩服向往,自愧不及,不敢有半点怀疑。”
裴旻笑道:“所以此举是权宜之计,我已经跟陛下说了,只要目标一达成,什么乱七八糟的职位我都自己辞去,绝不让边将成为朝廷的危害,身为军人,只负责打仗就好了。”
人谁无情
李隆基对裴旻这般器重,裴旻又不是安禄山这样狼心狗肺的存在,焉能有二心
只要李唐不负他裴旻,他也绝不会负李唐。
风雨会京师第二十八章大方的鲜于仲通
送走了张九龄。
裴旻着看吐蕃方面的地形图,看着青海湖的某一点,露出了一丝阴笑。
早在多年前,他就想干一件事情,只是时机不成熟。
现在完完全全可以送吐蕃一份大礼了。
这大礼一到,保证让吐蕃上下所有人都会傻眼震恐,然后一点办法也没有。
“只可惜,无法亲眼见到吐蕃一众气急败坏的模样”
他摇头一脸可惜的,叫了一声:“摩诘,磨墨。”
裴旻取出纸笔,详细的写了一封密信,让人送给远在莫离驿的王忠嗣。
当天夜里裴旻与裴母、娇陈、公孙幽以及小七、小八做最后的相聚。
裴母、娇陈、公孙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固然不舍却也没有明显的表露出来。
小七、小八终究还小,忍不住伤感。
娇陈是望小七、小八成龙成凤,故而平素对他们的教导颇为严厉。
而裴旻却采用无为的方法教导自己的子女,不想给他们太大的负担,由着小七、小八的喜好来,培养他们的特长,平常的管教多是从德行上入手。
只要小七、小八不成为纨绔子弟,裴旻都能够接受。
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
何况裴旻相信自己给小七、小八找的老师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还能教出两个废材不成
都说严父慈母,但是在裴旻这里却是慈父严母。
故而小七、小八还是跟裴旻更亲,这也让娇陈很是吃味。
尤其是小七。
小八喜静,不怎么惹事。
小七却是好动,时不时惹些小麻烦,常惹娇陈生气。
裴旻有着中国人特有的习惯,觉得儿子是用来教训的,女儿是来疼爱的。
裴旻这里也成了小七最坚实的避风港。
听到裴旻要远去西域,一去就是几年,小丫头哭的稀里哗啦的。
裴旻安抚了好一阵才安抚下来,但依旧不舍的拉着裴旻的袖子。
即便到了深夜,也不舍得松开,小手拉得紧紧地,似乎一松手自己的爹爹就要跑了,不见了。
裴旻只好放弃陪娇陈、公孙幽的打算,用自己临行前的最后一夜,陪自己的小公主。
睡梦之中,小七还是不受控制的松开了手。
裴旻一早起身,小心翼翼的给小七盖好了被子,在那红嫩如苹果的脸上轻轻的一吻,踏上了西去之路。
裴旻并未宣告动兵,而是以军演的方式西去,掩人耳目。
裴旻最重视训练,军演早已是河西、陇右军家常便饭的事情。
对于军队的调集,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奇怪。
兼之陇右军、河西军的军纪天下闻名,不会干涉百姓生活,也无人重视,丝毫未有大战来临的那股压抑。
毕竟唐王朝也安逸了多年,即便是凉州这边陲之地,也许久未受兵灾影响了。
民心安逸。
在裴旻动身往西域的时候,哥舒翰与李隆基进行了第一次会晤。
哥舒翰作为将门之后,家族从哥舒沮降唐之后,族中数辈皆为唐王朝效力,从无叛心,无怨无悔。
仅从这点,哥舒翰在李隆基心底就加了不少的分。
加上有裴旻的举荐,哥舒翰自身的军事水平也毋庸置疑。
至关重要的还是李隆基就喜欢哥舒翰这样的异族大将。
李隆基的用人风格向来唯亲,只要得他信任器重,他能让一个蠢货身兼四十余要职。
但是能得他信任的人不多,余下的人尤其是边将边帅这类的权臣,他喜欢用寒族跟异族。
寒族家族势力弱,真有二心也掀不起风浪,而异族更是如此。
华夏民族骨子里就有一股傲气,异族想要起二心,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用的放心。
有这些潜在的原因,李隆基、哥舒翰的这一次会面结果堪称完美。
李隆基对于哥舒翰的种种表现,异常满意,让他配合裴旻的行动战略,找回唐王朝的面子。
哥舒翰如愿以偿的受封为剑南节度使,自然是信心十足,一口应诺,不日往蜀中赴任。
哥舒翰来过一次长安,对于长安的风花雪月还是极为了解的。
这出了皇宫,哥舒翰没有去免费的驿馆住宿,直接找了长安最豪华的一间酒楼,包了一间最贵的院子。
然后理所当然的一头扎进了长安著名的红灯区平康坊。
在平康坊挥霍了一通,光顾了两楼三坊。
这位来自西域的土豪终于解决了自己这些在凉州这些年的一大心病:钱太多了,花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