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4(2 / 2)
传令兵肃然的将金漆火印的密信交给了裴旻。
裴旻先查实了金漆火印的正确与有无破损的情况,无误之后,方才撕扯开金漆与火印,取出里面的密旨。
密旨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陛下病危,火速入京”
兴庆宫
作为李隆基游玩办公的场所,偌大的宫殿此刻充满了凝重的气息。
宫中内侍宫女,大气也不敢喘出,战战兢兢的忙着手中的事情。
越靠近李隆基的寝宫,守卫越是深严。
在这深宫大院里,此刻却如临大敌一般。
李隆基脸色灰败的躺着,腹部有些鼓胀,不正常的肿大鼓胀,身上没有半点的人的活气,有着一股死气沉沉的感觉。
偌大的寝宫,只有李隆基、高力士两个人。
李隆基沙哑着声音说道:“高将军,你说静远,他,他会来嘛”
高力士泪眼摩挲,泣声道:“会的,郡王一定会的。”
李隆基张了张嘴,半晌才道:“朕也觉得他会的,可是,可是,心底却有些不踏实。朕不怀疑静远的忠心,但,他对太子,是否能跟对朕一样太子,太子是否也会如朕一样的对待静远咳咳,孟子有一句话说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他有缄默半晌说道:“朕一直相信,能够与静远君臣相宜,就如姜尚辅文王、武王,诸葛武侯辅助刘备一样,开创佳话,成为后世君臣的表率。却不想上天会如此待朕。静远现在手握重兵,居于西北太子与他无恩无德,焉能不忌一但逼急了静远,以他的本事,如何是静远的对手太子不是朕,太子不是朕吶”
他急得怒火上心,连续咳了好几下,嘴角都溢出了点点鲜血。
高力士大为惊恐,跪地叩首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老奴相信郡王一定会来的”
李隆基好一阵子才平复了情绪,低声道:“其实,他不来,朕也不怪他,真的不怪他。换做是朕,也不敢来。毕竟这长安就要变天了,对于他而言,这里就是龙潭虎穴,来得,未必能够回去。不过,高将军,你听好了。朕现在不知什么时候就去了,要是静远不来,你传朕口谕。宣布威武郡王为国贼,召请天下节度使一并讨贼。”
“陛下”高力士神色震恐
李隆基用力的摇着手道:“就这样了,他要是不来,就说明他惧怕未来的皇帝容不下他。太子也会因此,更加容不得他。双方僵持下去,只会亲者痛,仇者快,早晚会有一战,不如直截了当咳咳,朕也不想见到这一幕奈何,天意难违,天意难违”
风雨会京师第五十一章去与不去
陛下病危,火速入京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让裴旻心头直跳。
裴旻拿这这金漆火印的急诏,脑袋里想过多种可能。甚至想过从哪个山旮旯里冒出一支叛军,兵临城下了。
怎么也没有想过居然是李隆基病危。
对于皇帝,生老病死是一种忌讳。
若不是真的到关键时候,不可能送来这种带着忌讳的急诏。
“怎么可能”
裴旻非常清楚历史走向,李隆基绝对是帝王中长寿的一个,六十岁还在跟杨玉环你浓我浓。
晚年为自己的儿子肃宗软禁,忧郁寡欢,便是如此,也活到了七十八岁,病故神龙殿。
现在的李隆基还不到五十岁,年不过半百,怎么可能就病危了
“我”裴旻正打算下令,立刻进京,心底莫名的一跳,手中的死抓着急诏,在一旁坐了下来。
这急诏是高力士的亲笔字,上面还盖着李隆基的朱漆大印,绝对是假不了的。
李隆基因为功成名就,起了懈怠之心,又受到王鉷、杨婕妤的诱惑,有些沉迷享乐,但绝对没有堕落到烽火戏诸侯的地步。
也就是说,现在的李隆基已经病入膏肓,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病故。
裴旻突然发现自己对于长安存着一定的恐惧
一朝天子一朝臣
自己现在手握四镇兵马,战功彪炳,威名赫赫。
一路过来,倚仗的就是李隆基这位奇葩的帝王性格,换做其他的皇帝,哪怕是李世民、刘秀、赵匡胤这样不杀功臣的帝王,也不会容忍自己这样的存在。
一但李隆基真的病故,新任皇帝即位,自己的地位可就尴尬了。
李隆基从不培养自己的儿子,太子毫无存在感,在庙堂上就跟摆设一样。
自己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威望人脉,足足甩现在的太子李琰十条街,自己此去长安,万一真的遇上李隆基驾崩,大唐易主,自己真的能够安全反回凉州
换做是十数年前的裴旻,孤身一人闯长安,自然是洒脱随意。但而今他有儿有女,还有妻子,这些人是他的支柱,也是致命的软肋。
裴旻心底非常清楚,自己人脉不弱,但敌人更多,只是因为权倾一方,无人敢惹,一但自己倒台,各种阿猫阿狗必定蜂拥而上,落井下石。
自己倒了,母亲,两位夫人,还有小七、小八、裴三郎岂会有好日子过
这些年自己在诸多事情上秉公处理,得罪了不少的小人,尤其是诸多心理变态的太监内侍。
他们可是毫无道德节操的存在
细细一想,裴旻身上冷汗直冒。
但想着这些年与李隆基相处的点点滴滴,李隆基或许有诸多毛病,好胜,好战,自负,还用人为亲,但是他对自己却是无话可说。
没有李隆基无条件的信任,自己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人,焉能获得今日地位
“若真有那一日,朕与静远,同享荣光。”
“朕有静远戍边,护卫庙堂,天下异族宵小,谁敢放肆朕自远当在长安,高枕无忧。”
“阿拉伯又如何朕以你为帅,率我大唐劲旅西征,马踏大马士革,将我大唐疆域推向极西黑海,让我朝疆域更胜昔年高宗时期。”
李隆基一字一句若雷霆震耳。
裴旻霍然起身,不说李隆基未死,就算李隆基已经去世,这长安自己也非去不可。
不仅仅是君臣之义,还有一路而来的提拔恩德。
身为一个后世人,裴旻没有君要臣死,臣立刻抹脖子自杀的愚忠。
但是他有身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