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六十二章 顾正臣的女真三条(2 / 2)
阿哈出、侯史家奴等人赶忙应承。
顾正臣端起茶碗:“侯史家奴之前臣服大明,证明了忠诚,并首先将部落迁移至辽东,难得可贵。至于你们其他人,我只提三条。第一,臣服大明,那就臣服得彻底。”
“从今以后,你们的第一身份与我们一样,都是大明人,是中华民族,其次才是汉族、女真族。汉族与女真族,在大明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别。”
身份的认同很重要。
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不需要任何个体、任何民族凌驾于中华民族之上。
中华民族,大明人,这个身份,必须固定下来。
至于民族平等,这一点老朱确实做得很到位,他不止不搞民族歧视,还相当宽博,多次下诏书,说“天下蒙古、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
一句话,他是天子,其他人都是他的孩子,没差。
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对这番话很是认可。
顾正臣抿了口茶水,继续说道:“第二,东北人烟稀少,各部落分散而居,不便管理,也不便日后推行教育、传达政令,落后的渔猎生活方式也不能让你们取得进步。”
“故此,各部落一旦臣服,当服从命令,在迁徙的命令送达之后,应率全族迁徙至朝廷安排之地,主动学习农耕技术,安居于居所之内,没有取得许可路引,不得擅自离开,全族上下,当修习汉字汉话……”
东北大开发之后,百万徭役百姓会撤回关内,那开发出来的黑土地这些良田谁来耕种,后续的粮仓谁来建设?
山西移民百万到山东、北平、河南才两年多,总不能再从这三个行省里移民到东北吧。
虽说后世也有闯关东,主体是山东人,还因为进东北的山东人太多,导致四省人在许多地方上都很相似,出现了山东人寻根到山西,东北人寻根到山东的现象……
但问题是现在的山东也没多少人口,再搞一次大移民朝廷也扛不住。
未来负责耕种,在黑土地上忙碌的,除了卫所将士军屯带来的家眷、馀丁这些主力外,那就是女真人、蒙古人。
所以,必须迁移。
都待在深山老林里搞渔猎,那不行。
稳定的农耕才是治理的关键。
阿哈出开口:“镇国公,我等愿意听从朝廷安排迁徙部落,说实话,我们这些部落穷困潦倒,不断迁徙,生活已是困顿不堪,若朝廷准给我们一块地,教我们农耕,我们只会感激涕零,岂会拒绝。”
猛哥帖木儿点头赞同。
被人像狗一样赶来赶去,迁徙对部落来说,压根不算什么事。稳定下来的部落繁衍、存续最重要。
至于学习大明的一切,那也没问题,落后就应该学习。
顾正臣听着几人表态,微微点头:“第三,服从大明律,听从地方府衙安排,该服徭役时服徭役,该纳税时纳税,你们与大明百姓一样,税相同,徭役相同。若有委屈、冤情,当上报官府申诉——”
“官府申诉之后,你们认为不公的,可以去找信访司申诉。信访司是什么,日后你们会知道。总之,有委屈,不得闹事,不得哗众,不得聚集部落之人袭击衙门。”
“这三条答应下来,我安排人送你们去金陵。若是不答应,我给你们指一条路,回到部落之中,带人一直向北,不要换方向,走过山林,翻过山,走到冰天雪地也不要停,一路向北直至大海,然后在那安顿下来,那是你们安全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