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的工业化道路(1 / 2)
朱元璋想了很久,以至于站着有些累,索性坐在了一河边,看着潺潺流水出神。
顾正臣什么也没说,安静地站在一旁。
如青松迎风。
终于,朱元璋一声叹息打破了沉默,问道:“小子,大明能不能研究出来一杆火铳比肩加特林,一门虎蹲炮比肩喀秋莎的火器?”
顾正臣眉头微抬。
朱元璋明显是抓住了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无论是预言中的西方瓜分中国还是日本进犯中国,都必须建立在一个他强我弱的情况下,否则,谁能瓜分,谁敢进犯中国?
唯有国强、兵强,方可谈和平。
而在朱元璋心中,大明卫所制没问题,大明军士的战力也不存在问题,真正该担心的是,大明的火器能不能始终保持优势,而不是被敌人碾压!
顾正臣上前一步,回道:“陛下,火器的进步,需要依托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工业。没有工业上的突破,火器很难实现大的突破。在臣看来,大明一定可以制造出强大的火器,但这需要两个因素。”
“仔细说说。”
朱元璋饶有兴趣。
顾正臣抬手:“第一,人才。格物学院一直提倡实干兴邦,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加一句科教兴国。让学院尊重客观事实,不断钻研各类学问,深入到更微观,更深层去研究,掌握不同材料、物质的特性……”
简言之,就是需要将材料工程学院拆分为物理学院、化学学院,让材料研究朝着各自的方向向下扎根。
朱元璋听得频频点头,询问:“第二呢?”
顾正臣回道:“工业!目前格物学院搭建起了初步的工业底子,但大明的工业实在太弱。臣以为,可以借助铁路建造这个机会,将相关的器具拆分出来,在民间打造各类工厂,而不是每一件东西都需要格物学院制造……”
朱元璋皱眉:“怎么,蒸汽机也可以让民间制造?这可是国之重器,格物学院不是干得挺好?”
顾正臣叹了口气:“陛下,格物学院是学院,它不是工厂,机械工程学院的使命在于研究、迭代、完善等,不能长时间将精力放在制造上。这些年来,为了朝廷的蒸汽机船,机械工厂学院已经牺牲良多。”
“朝廷可以单独设置一个蒸汽机工厂,专门生产锅炉与汽缸,至于蒸汽机的其他零部件,比如气阀、拉杆、摇杆、驱动轮、刹车铁块、烟囱等等,都可以拆分出去,交给民间的工厂负责。”
朱元璋抓了下胡须:“可是民间工厂如何能制造出质量过关的零部件?”
顾正臣回道:“所以,这是机械工程学院弟子的出路,也是他们需要去的地方。”
朱元璋诧异:“你想将这些人才分散出去,建立一座座工厂?”
顾正臣认真地点头,回道:“陛下,这是发展工业的必然之路,也是标准化生产必须经历的过程。唯有如此,民间才可能出现工厂,大明的工业基础才能搭建起来。”
“这些工厂可以为蒸汽机供应零部件,一旦有了设备、技术与人才,自然也可以承担起其他零部件的研究,也可以担负负责零部件的改造,甚至朝廷可以下派任务,让他们攻关某些零部件,以满足工业制造的需要……”
工业基础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