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备战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备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可以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开胃菜”,等到欧洲方面也全面开战后,届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彻底成型了。

弗里德里希皇储对于父亲的判断,表达了一定的认同:“如今日本和德国关系确实走的很近,两者未来还还真有可能形成同盟。”

“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就比一战更加扩大化,几乎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

德国和日本结盟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实在是二者利益和地缘上的互补性太强,尤其是针对苏联这个共同敌人上,两国的共同话题完全都说不尽。

苏联必然是两国的敌人,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对德国,苏联和其在中东欧地区有直接利益冲突,同时,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对德国也不可能联合,至于前世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谁都知道双方心怀鬼胎。

对日本,日本在东亚和苏联的矛盾同样尖锐,苏联根本不可能允许日本完全征服远东帝国,毕竟,日本如果彻底掌握东亚地区话语权后,日本下一个枪口就有指向苏联的可能性。

而且,对日本权贵而言,苏联意识形态对他们同样也是致命的。

因此,德国和日本,为了应对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最终走在一起,几乎已经注定,德国需要日本牵制苏联,而日本同样需要德国把苏联主要精力牵扯在欧洲方向。

当然,对于两国的靠拢,恩斯特是乐见其成的,毕竟打破现有国际秩序,重新分赃也是东非的重要目标,因此,就必须有德国和日本这种国家,充当急先锋,最终东非能分到多少蛋糕不确定,但肯定能让英国和法国等德不配位的国家,把世界市场的大头利益吐出来。

还有苏联这个国家,如果德国和日本能削弱苏联,对东非进军中东和中亚,同样是利好的。

这样一来,东非最后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美国,不过,东非有信心在和美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东非和美国的利益冲突点,实际上在未来的拉美,欧洲两个主要区域,不过,两国想独吞上述两个区域是都做不到的。

恩斯特说道:“基本上,未来世界格局,将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我们和美国已经预订了其中的两张门票,至于第三个国家,大概率在德国和苏联中决胜出,而我更看好苏联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本时空里,德国的实力比前世要强悍一些,因此德国战胜苏联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但是,恩斯特还是不会因此看好德国。

就苏联那种国情,恩斯特甚至相信,就是东非和苏联做上一场,也没有把苏联消灭的可能性,而德国的实力比东非要差太多,因此,德国想征服苏联,可能性不大。

当然,现在恩斯特希望苏联取得最后胜利,还有现实的利益需求,那就是如果德国取得欧洲霸权后,东非就会变得被动。

就比如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这两个重要海上通道,如果落入到德国手里,东非想把手伸入欧洲,基本就不可能实现。

德国统一欧洲的话,它是真能通过原奥匈帝国,把地中海纳入他的掌控之下,而苏联就完全不同了,苏联想冲出黑海都很困难,因此,苏联如果胜利,也不会威胁到东非在欧洲的利益和影响力。

恩斯特说道:“一个残血的苏联,它没有办法统一欧洲的能力,因此,我希望未来,德国能最大限度的削弱苏联,而一个强大的德国,天然就能成为欧洲的领导者,这就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了。”

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说处于欧洲的心脏位置,因此如果欧洲是一个国家的话,首都放在德国可以说是最合适的,而统一的欧洲,显然不符合东非的利益。

而苏联,它很难将势力范围拓展到西欧和南欧,即便战胜德国也是如此,毕竟不管是东非还是美国,都能断绝俄罗斯长期以来的欧洲梦。

弗里德里希对恩斯特的这番言论,也表达了支持,他问道:“因此,今年提前展开结算统计,就是对东非国力进行一次摸底,确定我们手中有多少筹码,以及如何下注的问题?”

恩斯特点点头说道:“就是这样,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战争预案,并且开始着手准备军事领域的部署,比如提前展开武器弹药的生产,并且做好储备工作。”

“这样,一旦未来东非下场时,我们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战争对国内经济运行的破坏。”

这并非恩斯特危言耸听,而是前世美国在二战后期发生过的教训,在二战期间,美国产能疯狂爆发,军工业蓬勃发展,但是,这也给战后美国经济恢复埋下了一些隐患。

就比如短时间内工业产能的疯狂扩张,导致了战后美国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而想再回过头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同时,战时经济也对美国经济结构形成了严重冲击,为了二战,美国动员了一千多万的庞大军队,而这一千万兵力,毫无疑问是美国原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力军,毕竟能参军的基本上是美国良家子弟,同时,也是最优质的年轻劳动力群体。

他们奔赴欧洲战场,直接就导致了美国本土的劳动力短缺,加上美国本土疯狂扩张工业产能,所以,美国工厂招聘大量妇女以及少数族裔参加工作。

而战争结束后,千万美国士兵回国,他们就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再就业的问题,毕竟,他们想找工作,就必须和那些正在工厂工作的人竞争,这就容易催生社会问题。

还有劳资问题,战争结束后,原本大量的军工订单终结,而在战争时期,因为用工荒,企业普遍提高工资招募工人,现在战争结束了,别说高工资了,就是如何转型活下去都困难,而原本习惯战时工资水平的工业,对裁员减薪也很不满……

总而言之,战时爆兵,爆产能确实很爽,可爽过之后,就是一大堆令人头疼的问题,因此,恩斯特既然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所以,提前进行军事领域的布局,就显得格外有必要,就比如武器装备生产,就可以提前进行,还有人员训练,装备研发,后勤等等。

东非完全可以通过拉长备战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缓冲,减少未来战争突发下,军事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只不过,这样做存在风险,尤其是世界整体局势发展如果大幅度偏离前世发展的轨迹,就有可能让东非的精心准备弄巧成拙,不过在恩斯特看来,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不大,同时也是可控的,所以,他认为完全值得东非赌一把。

就这样,父子两人悄然定下来东非军备扩张的长期发展方向,而这一也意味着未来东非八五期间,军事领域发展将成为重点,同时,一些大型民生工程和重要基础项目,也可能被暂时牺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