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二十五章 造船业的好日子

第二百二十五章 造船业的好日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是帝国陆军的重点研究方向。”

“在南洋,拓展到整个太平洋,海岛,丛林作战是我们主要研究方向。”

“这两个地区,前者更重视军队规模,大兵团协作性,还有装甲部队机动性,后者更侧重武器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欧洲方面的战争,更适合常规化作战,而南洋地区,就更适合特种化了,就南洋那个地形和气候,常规军队想要发挥作用也缺乏合适的环境。

恩斯特接着说道:“不过,对于帝国而言,最根本的还是海军发展问题,没有强大的海军,帝国军事力量就很难投射。”

“东非毕竟是海洋帝国,和欧洲隔着一个大西洋以及其附属的地中海海域,所以在海军力量筹备,是帝国军事扩张的重点方向。”

“但是,现在东非海军扩张并不适合公开化,而应该悄悄的进行,以免引发国际社会紧张,扰乱地缘平衡,这样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弗里德里希皱着眉头问道:“如果想悄悄的扩张海军规模,对我们而言可不容易做到,毕竟盯着东非的国家太多,我们东非本身因为国情,也不容易隐瞒。”

这里,弗里德里希所指的国情就是东非海岸线和港口条件,想要秘密建造军舰,并且不被敌人勘测到,就必须具备隐蔽性。

日本海军秘密扩张,这方面就具有地理上的优势,首先就是日本海岸线曲折,优良港口众多,多峡湾,其次日本山地多,这使得日本海军造船厂的隐蔽性很高。

而日本的优势,就是东非的劣势,东非港口相对缺乏,且沿海港口缺乏遮蔽物,一些东非造船厂从海上就可以被发现一些情况。

恩斯特说道:“我们是不好公开建造大型军舰,但是伦敦条约限制主力舰艇,可海军并不仅仅是由主力作战舰构成的。”

“尤其是辅助性军舰,我认为这可以是我们插手的一个主要方面,比如运油船,医疗船,冷藏船,修理舰,补给舰等。”

“这些舰船的建造,并不会受到限制,我们完全可以大规模建造。”

前世,美国海军的辅助性舰艇总吨位就高达数百万吨,支撑起二战美国海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因此,在这种辅助性舰艇的建造方面,东非的可操作空间很大,这样既可以为未来战争提供保障,又不会引起别国的戒心。

恩斯特说道:“我们可以以支撑三百万吨吨位规模海军全球远洋作战能力为参考,来制定八五期间,帝国造船业的发展规划,这样,即便短时间,帝国海军扩张到三倍,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百万吨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十分保守的数字,因为前世,一直到二战结束,美国海军的总吨位甚至超过了一千万吨,相当于现在美国海军规模扩张十倍还多。

而三百万吨规模的海军,这其实一战英国海军巅峰期就能达到这个水准,而英国和东非的工业体量对比,东非如果极限动员,显然可以轻松达到英国的三倍以上。

就算前世,同时期的美国,在工业能力上都比东非差许多,毕竟东非光是人口就高达两亿,两亿人口动员起来,工业产能的爆发只会更加夸张。

恩斯特接着说道:“其次,是对帝国造船业的资源整合,在八五期间应该进行统筹,这些年来,帝国造船业发展处于一个低谷期,现在,也应该进行整顿了。”

东非的造船业,在一战时期快速扩张,而一战结束后,因为欧洲造船业的恢复,东非造船业的好日子就到了头,仅仅是英国一家,在造船业上就能给予东非极大的压力。

除此外,还有军事订单的减少,也是东非造船业在一战后,就进入长期萧条的原因,在一战之前,东非海军的规模是在一直持续扩大的,而在一战爆发后,东非海军也没有停下脚步。

毕竟,东非当时要保证海军能够维持在世界第二梯队,而一战中,各国海军疯狂建造军舰,东非想维持第二梯队,就必须选择跟进。

至于第一梯队当时只有英国一个国家,不过第二梯队的德国,美国和东非,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至于为什么要维持在第二梯队水平,这是因为第二梯队在战争后期,就能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力量。

否则的话,在战争末期,东非协调欧洲停战,没有足够的海军实力背书,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效果。

调停国自身的拳头硬,其他国家才能乖乖的坐到谈判桌上。

因此,在一战中,东非虽然从始至终没有参战,但是海军规模却也在日益增加,以此来维持东非的世界影响力。

而伦敦条约之后,世界海军进入大休假时代,东非海军规模也直接夭折,失去军事订单的造船厂,很多都直接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同时,他们还要面临欧洲造船业的恢复,想要转型也十分困难。

同时,在二十年代,为了应对战后经济危机,东非政府忙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让东非造船业进一步受到创击。

许多造船厂因为产业升级这个国家经济大战略,被淘汰或者兼并,长远来看,这自然是一件好事,可在短时期里,确实让东非造船业受到了重创,产能大幅度萎缩。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现在,毕竟等到转型阵痛过去后,又遇到了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本来应该大干一场的东非造船业,因为世界需求萎靡而不得不暂时蛰伏。

但是现在,随着恩斯特打算重整东非造船业,可以预见在八五期间,东非造船业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这次调整显然和二十年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二十年代的产业升级,说到底就是政府限制造船业的野蛮生长,而这次,东非是打算支持和鼓励造船业整体的发展。

就比如之前恩斯特提到的辅助性舰艇建造计划,这就是一个大蛋糕,相当于另类的军事订单,如果能落实,就可以养活一大批造船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