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化玉(1 / 2)
长安城中一夜热闹不提,太宗亲至御门楼,持香汤沃灌佛身,留笔墨一卷以记今日奇景。
至于城中众佛寺,往来进香添灯的善信络绎不绝,只怕是要将门槛踏破了。
院中处处悬灯烛照,大雄宝殿内金身熠然生光,几如白昼。
若说这世事,向来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任他如何热闹煊赫,终归要曲终人散。
众和尚哪里不晓得这个道理,趁着今日奇景,铆足了劲造势。
这家佛光现世,那家地涌金莲,更有甚者,当日在佛塔下掘出前朝佛像。实在没准备的,便宣扬自家佛塔檐铜铃无风自鸣,恰是梵唱禅音之韵。
总之是手段齐出,各显神通。
车驾巡游还未完,便有许多寺庙摆出诸般祈福法器,价位不等。
有供贩夫走卒的竹制、木制护身符,上头粗略刻了佛相真言,便作价五贯钱。
还有镶珠嵌玉的挂坠、珊瑚珠子攒成的手串、紫檀木精雕细琢的挂牌,价钱也是一样比一样唬人!比平日贵出十倍不止!
那大师手抄的经书,不过是墨里掺了金粉,还未干透。知客僧便言这经书在佛前供了一百零八日,乃是受佛法加持的宝贝,哄得众贵眷慷慨解囊,不惜一掷千金也要请去供奉!
这些物件摆出来不到片刻功夫就被哄抢一空,一斗又一斗的金银财货搬去后院,倒叫这些硕鼠吃了个脑满肠肥!真个叫人唏嘘!
清晨阳光透过窗棂,在池面映出廊桥剪影,随水波摇曳如梦似幻。
陆停云正结跏趺坐于池中,闭着双眼,如水上莲花随波起伏,已是禅定到了极深的境界,神驰物外意游天地,不在此处不在彼处。
落虹圃跨池廊桥两端各有一暖阁,引活水为池。一个黄石砌圆池,蒸汽氤氲如金汤;一个白瓷方池,池底喷涌珠泡。
阁内设有隔间,纱幔垂地,屏风隔断。若到用时,取香药熏蒸,是处极为私密、舒适的所在。
暖阁仿的是楼船造景,酸枝木嵌螺钿桌椅,杯盏皆是龙泉青瓷、钧窑天青釉。地面铺陈青石板,经年累月下来泛出温润光泽,似青玉一般;窗棂更是奢靡,嵌蚌壳磨成的琉璃瓦,日光透来,呈祥云宝相花等吉祥纹影。
也难怪苏绛英对此念念不忘。
只可惜陆停云自以为客居,并不打算常住,只得辜负这般好景,空置阁中陈设以待来人。
正入定,陆停云忽的回神,却是有人叩门拜见。
来人正是吴王李恪府中长吏,只见他手捧一卷画轴,似是面有苦色。
却是昨夜梁王李愔忽发急症,头疼难忍浑身高热,已然起不来床。
急召太医诊治,却也瞧不出个所以然,几剂退烧的汤药下去,仍不见半分好转,脖上还发了青黑赤红色痘疱。
众医者疑心是巫蛊之术,便请钦天监袁守诚来瞧。
那袁守诚果真不凡,见着急病不损元气根本,心下便已猜出五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