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北归(2 / 2)
陈平安神色愈发枯槁。
……
原宫柳岛遗址,现在的天殛所在。
两人凭空落地。
崔瀺朝着那位道人法相,作了一揖,后者散出一道分身,亦是打了个道门稽首。
“见过陆掌教。”
“见过崔国师。”
两人之间,好似没有半点隔阂,云淡风轻。
崔瀺说要与陆沉单独聊聊,宁远也懒得多问,在管陆沉要了几盏油灯之后,独自来到渡口岸边。
陆沉是白玉京门人,身为道士,随身携带香烛灯火什么的,并不奇怪,毕竟青冥天下那边,几乎每个道宫子弟,都会修习水陆道场有关的道经。
也因此,索要香烛时,宁远还特别不要脸的,管陆沉要了一本道经,准备事后交给钟魁,让他也学一点。
书简湖的天殛怨气,想要化解,要么就靠境界碾压,要么就靠着水磨工夫,一点点去削减。
举办道家的水陆道场,无疑是最合适的方法。
宁远蹲在岸边,摆好七盏油灯,然后取出某人的七魄,两手并用,再一次剥离。
这等痛楚,比那剔骨剖心,还要来的厉害。
七魄出来的瞬间,顾璨满脸怨毒,嘴唇微动,想要逞口舌之快,结果男人动作迅速,生生给他拆解。
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痛不欲生,说的就是如此了。
七魄分离,宁远再接连弹指,那些油灯原本的灯芯,一一断裂。
男人开始以魄点灯。
七盏油灯,依次亮起,阴气森森,细看之下,寸余高的灯芯,极为古怪骇人,燃烧升腾而起的“袅袅青烟”,竟是人形模样。
面目狰狞,扭曲至极。
一声声细微惨叫,自油灯内弥漫而出。
宁远无动于衷,缓缓道:“小崽子,落得这个下场,你可真不能怨我,毕竟我早就说过,我是打算杀你,可从没想过,要给你搬上这么大的酷刑。”
“临死之前,你要是没说那最后一句话,那就都好说,我在斩你过后,说不定还会留着你的魂魄,让你自行投胎转世。”
男人笑眯眯道:“不过仍有一线生机,我的这些油灯,品秩很不错,你的七魄,如果可以燃烧百年而不消散,时间一到,禁制解除,随你离去。”
“够慈悲了吧?”
“生不如死,烧灼百年,想必也足以赎罪了,就连我,想想都有些不寒而栗,啧啧,可怜。”
夜色中,渡口另一边。
崔瀺与陆沉并肩而立,两人聊完了一些“正事”,几乎同时转过头,看向那个蹲在岸边的青衫年轻人。
老人笑问道:“陆掌教作何感想?”
陆沉说道:“崔国师何必问我?”
按理来说,因为当年陆沉在骊珠洞天,对齐静春落井下石的那档子事,崔瀺对他,应该抱有敌意才对。
可恰恰相反。
这次闲聊,极为融洽。
崔瀺罕见的叹了口气,双手拢袖,轻声道:“唯恐大梦一场。”
陆沉一语中的,“谁的梦?”
老人反问,“你说呢?”
陆沉微笑道:“一试便知。”
年轻道士忽然不再拐弯抹角,竟是说起了大白话,感慨道:“人间万年,生灭浮沉,真怕到头来,就只是那位天庭共主的嬉戏人间。”
崔瀺嗯了一声。
“那就打杀了它。”
陆沉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国师好大的口气。”
崔瀺淡然道:“蚍蜉撼树,虽不自知,但有气魄,那些高高在上的远古神灵,虽有武力,却无其他,早该易帜了。”
……
天亮时分。
渡口这边,宁远与崔瀺相互作揖拜别,后者神色平淡,从容转身,走向那处被山水印镇压的心相所在。
整座书简洞天,轰然一震。
与此同时,一直苦苦压在宁远身上的那道无形枷锁,终于消散。
与陆沉一道离开之际,年轻人转过身,最后望了眼这座书简洞天。
从崔瀺那儿得知,大骊的一支兵马,已经快要抵达书简湖,到时候,会迅速封锁此地。
等到与玉圭宗谈妥了此事,将会有一大拨墨家子弟前来,聚拢千余岛屿,修建宗门。
若是不出意外,几年之后,此地还会多出一座书院,不对外开放,专门招收原书简湖人士。
翻篇了。
宁远收回目光。
陆沉很快告辞,听他说,此次来浩然天下,除了代表道门送礼之外,他这个三掌教,还有不少私事。
比如收回几个心相。
比如还要去找散落九洲的几位弟子,他这个做师父的,总不好什么也不管,多少也要传几门道法。
两人在池水渡分别。
那顶得自藕花福地的银色莲花冠,也被陆沉要了回去,宁远起初不肯,只是在陆沉几次三番的倒苦水之后,只好还给了他。
然后为了公平起见,宁远退而求其次,管陆沉要了一本《说剑篇》,是三掌教早年亲笔书写。
不算什么登山法,可对于剑修来说,无异于是至宝,陆沉为此,足足耗费了数百年光阴。
宁远还旁敲侧击的,询问陆沉到底是不是剑修。
陆沉有些火大,表示无可奉告,在给出孙道长托他交给宁远的几样东西后,招呼也不打,拂袖离去。
宁远笑呵呵的,也没再逗留,御剑去往云楼城,结果在半道上,在打开那本说剑篇之后,又傻了眼。
陆沉摆了他一道。
这本剑经,只有上篇,没有下篇,绝大部分讲的,还是通俗易懂的剑道理解,哪怕丢在那山下,估计都算不得什么“绝世剑法”。
“草!”
年轻人破口大骂。
合着这趟书简湖,到了最后,除了满身疲倦,什么都没捞着。
命途为何总是多舛?
时运为何总是不济?
……
赶到云楼城,见到钟魁和宁姚,从后者口中得知,八位剑修,除了高冕以外,其余七位,已经在头天晚上,沿着那条快要弥合的青道轨迹,返回家乡。
至于去往朱荧王朝的两位剑仙,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办完了事,应该也在返回的路上。
宁远没说什么。
钟魁则是把自己昨晚与崔瀺的谈话,原原本本的说与好友听,对于这件事,宁远就更加不会反对了。
因为他原本就有这个想法。
正常的修道之人,对于书简湖那场天殛,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可对钟魁来说,却是难得的大道机缘。
属于是老天爷喂饭吃了。
不伸手接住,真不怕五雷轰顶啊?
这场天殛,在大骊国师的阴神接替之后,钟魁只需留在这边,一点点炼化那些类似鬼物,又不是鬼物的恶意,修为的进展速度,一日千里,是肯定的。
桐叶洲太平山那边,钟魁也已经书信一封,暂时交给了九娘,不出意外,等他下次返回,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上五境修士了。
交代完剩余琐事后。
第二天清晨时分,辞别钟魁,宁远带着小妹,去往云楼城北门的仙家渡口。
只是到了之后,宁远突然又改了想法,没有乘坐渡船,而是花了更多的神仙钱,牵来了两匹高头大马。
山上灵马,日行三千里,不在话下,不过跟鲲鱼渡船相比,又差了不少。
反正不管再慢,肯定能在年关之前,到达朱荧王朝,与阮秀相会。
宁姚却知道兄长是什么意思。
这趟北上,只要到了神秀山地界,她就会立即返回剑气长城,这也是老大剑仙最低的一个底线。
身为一座天下的大道化身,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不能随意离开,就算离开,也不能拖延太久。
待在浩然天下,于剑气长城,于她宁姚,都不会是什么好事。
所以兄长此举,毫无疑问,就是想要尽量慢些,陪她这个唯一的妹妹,多走点路。
一门两仙剑,一门两剑仙。
直到如今,这对兄妹,还是第一次结伴,游历江湖。
……
……
写点我可爱宁姚的剧情,明天会是本卷最后一章,第五卷名字还没想好,怎么办?
愁啊。
打卡晚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