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示恩拉拢(1 / 2)
蔡京的心情激动万分。
他知道,自己今日终于抓住了机会。
官家出题,他交上了答卷。
官家给他的判分显然不低,对他的回答或许有点欣赏,否则不会故意递出这句话。
官家当着他的面说,需要一个帮手。
这话啥意思?
官家总不可能在他面前说毫无意义的废话,这句话既然能出口,说明官家是经过了三思之后才说的。
没错,官家需要的帮手,正是蔡京这样的人。
官家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如今的官家缺少帮手,当朝宰相章惇,官家并没有当他是帮手,他与章惇正处于离心离德的阶段。
在此之前,蔡京对朝局的判断果然是精准且正确的。
官家与宰相确实存在矛盾,而且很尖锐了。
蔡京今日进宫觐见,也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一瞬即逝的机会。
这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
不,这是他判断准确,目光毒辣,完全迎合了官家的心意,才得到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赵孝骞对蔡京的表态很满意,他果然需要这样的臣子,尤其在目前这个重要的时期。
他要治理这个沉疴积弊甚重的国家,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他需要的是对他言听计从的臣子,而不是处处与他唱反调内耗的宰相。
蔡京,比章惇合适多了。
目前这个时期,一个听话的宰相很重要。
沉吟片刻,赵孝骞缓缓道:“蔡尚书,户部尚书一职先免了吧,今日起,朕任你为门下侍郎,龙图阁直学士,入政事堂参政。”
蔡京一怔,接着大喜过望,当即拜倒伏首,激动地道:“臣叩谢天恩浩荡,臣必不负官家所托,尽全力为官家分忧!”
说完蔡京的眼眶禁不住泛红。
宦海沉浮大半生,直到今日,蔡京终于入政事堂了。
门下侍郎,龙图阁直学士,这是通往政事堂的钥匙。
而门下侍郎这个官职,其实就是俗称的“副宰相”,与章惇只差了一个级别。
这个官职的含金量,绝非户部尚书能比的。
然而,蔡京的惊喜还没完。
赵孝骞接着语气淡然地道:“门下侍郎,不过是暂时过渡一下,元长先生,朕希望你能担起更大的责任,为大宋社稷做出更大的贡献。”
蔡京闻言愈发震惊,浑身忍不住抖了一下。
官家这话……也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他分明是要自己取章惇而代之,让自己当宰相啊,即“尚书左仆射”。
所以,官家如今与章惇的关系,已恶劣到如此地步了么?
果然,官家怕是早已存了罢相的心思,而他蔡京,狠狠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臣明白,臣一定唯官家马首是瞻,官家欲推行的政令,臣必不遗余力全力落实,不打一点折扣。”
赵孝骞心情顿时变得欣悦起来,就喜欢这种唯命是从没有主见的宰相,蔡京这眉眼五官,此刻看起来都比章惇那老货英俊多了,越看越顺眼。
奸臣?
不存在的,只要蔡京在朕的掌心里,他是忠是奸,朕可以决定。
说完了正事,赵孝骞突然道:“元长先生,朕与令郎曾是好友,但朕登基之后朝政繁忙,现在想来,朕好像很久没见到他了,蔡攸贤弟近来可好?”
提起犬子蔡攸,蔡京露出了苦笑:“承官家挂念,攸儿在国子监苦读多年,无奈前年科举时却失利了,未能中进士,如今闭门在家继续苦读,争取明年的科举能够高中。”
赵孝骞脸颊抽搐了一下,想笑,又觉得不礼貌。
果然,邪修就是邪修,正儿八经的修炼方式他们是真的干不了,就喜欢走捷径,抄近道。
奸臣也是一样,正经的科考中不了,只能找别的办法上位。
不过,赵孝骞如今需要奸臣,奸臣的家属自然也要照顾一下,以示天恩,拉拢人心。
“朕当年还是楚王世子时,与蔡攸贤弟的交情可不错,后来朕奉先帝之命率军北上戍边,抗击辽国,常年奔波在外,倒是与蔡攸贤弟的交情生疏了。”
“蔡攸贤弟这人,朕还是比较了解的,贤弟甚是聪慧,当年与朕一起玩耍,倒也曾在汴京风光过,当时汴京的纨绔们对朕和蔡攸多少都礼让敬畏几分,想想当年的情谊,委实令朕怀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