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兵变!斩你祭旗!(2 / 2)
或许王守廉并不敢行如此大不韪之事。
或许他一经举事,便被立时镇压,自己不过是虚惊一场。
徐妙锦甚至暗自盼着,自己只是多疑。
假传旨意,调动军队,也无非是事后请罪罢了。
可此刻,这名太监的话无异于当头一棒。
刚才的猜测,一切竟都成真。
王守廉不但举兵谏君,更已威胁到皇帝安危!
四周的侍卫们全都面面相觑,神色骇然。
先前见贵妃娘娘骤然如临大敌,他们心中便猜测必有要事,却不知具体缘由。
此时听小太监一番禀报,个个惊得面色失血。
古丽扎巴与笛娜渃娅更是惊得目瞪口呆,心底翻起滔天骇浪。
在此前的传闻中,大明皇帝权势炽盛,如日中天,几近神明。
怎会有人胆敢在文庙中以兵谏威胁圣驾?
这简直不可思议!
“莫慌。”徐妙锦眼底一抹惊色迅速敛去,沉声道,“本宫早有预料,所以才提前来此布置。”
短暂的惊愕过后,她迅速恢复了冷静与威仪,声音沉稳而有力。
侍卫们闻言,心头顿时安定许多。
先前贵妃娘娘下令发电报调兵的事,他们都亲眼目睹。
贵妃娘娘还令人拦住了所谓的前来接管电报机房的武丁。
看来,贵妃娘娘果然神机妙算,竟然能未卜先知,提前布置。
有贵妃坐镇,他们相信,此番必定是有惊无险。
众人目光,皆望向刚刚随徐妙锦一起进来的武丁将领刘镇邦。
他刚才口口声声说,乃是奉山东巡按王守廉之命,前来接管电报机房,莫不是早就串谋好了,要一起行谋逆之事?
刘镇邦也惊呆了。
没想到突然之间竟发生了这种事。
此时他一个人在堂内,麾下的武丁皆在外面。
刘镇邦顿时深感大事不妙。
想要逃跑,已经迟了。
徐妙锦脸色一变,喝道:“刘镇邦,你刚才说,是王守廉安排你听到枪声,就带武丁来包围电报机房,接管此地,你莫不是早与王守廉勾结,意欲行不轨之事?”
声音虽仍清脆,却是杀气腾腾。
刘镇邦刹时汗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不已:“贵妃娘娘明鉴,末将只是按预案行事,并不知那贼子王守廉,竟敢行如此悖逆之事。”
“若是末将知道的话,早就将王守廉拿下,交到陛下御前处置了,又岂会听他的调度安排。”
徐妙锦冷冷道:“事到如今,你还要巧舌狡辩吗?”
“你可知本宫为何不在孔府有前堂大院,却带着护卫,来到了这电报机房。”
“本宫早就已经知道,王守廉勾结武丁司的将领,欲行大逆不道之事。”
“就在刚才,本宫已经给政务处,军务处发了电文,将陛下祭祀圣人的祷文通告天下。”
“同时,调济南附近的新军,以及其他各路新军,快马加鞭赶来曲阜。”
“今天日落之前,第一支新军便会抵达。”
“你若现在回头,戴罪立功,事成之后,本宫还可在陛
“说不定不但无过,反而立了救驾大功。”
“若是再执迷不悟,本宫现在就先斩你祭旗。”
“待朝廷平定叛乱之日,再诛你九族!”
刘镇邦吓得浑身瑟瑟发抖。
本来被胁迫逼着做这种事,他就胆战心惊。
此际听到贵妃娘娘一番警告,也知道她出现在这里,是真的早有准备,继续硬抗,那就死路一条了。
“末将……末将……”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徐妙锦冷哼了一声,道:“若本宫猜得不差,必是你平日里贪污受贿,捞了银子,被那王守廉抓住了把柄,才会受他的要胁,听他的命令行事吧?”
刘镇邦顿时大惊失色,低声脱口道:“贵妃娘娘何以得知?”
他声音虽轻,却被徐妙锦听得清清楚楚,当即再度提高了音量喝道:“虽然大明律法对贪污受贿的处罚极严,但凡事总有轻重。贪污受贿,犹可救矣,若要造反,行大逆不道之事,那就只有满门尽诛,九族皆斩这一条路了。”
“莫不是你真以为,就凭他王守廉和区区几名官员,勾结在一起,就能反得了大明朝?”
刘镇邦放声哭泣道:“贵妃娘娘救我,末将只是迫不得已,受胁迫才行动,并无造反之意啊。”
他磕头不止,连声道:“末将就算再糊涂,也深知眼下天下人心皆向着大明,向着陛下,别说他一个王守廉,就算是十个,一百个,也绝无造反成功的可能。”
徐妙锦冷声道:“那你还跟着他一起行动,你是想自寻死路吗?”
刘镇邦哭着解释道:“王守廉派来的人说,此番行动,只是向陛下兵谏,请陛下废黜新学,重兴程朱理学,并不涉及造反之事。”
“他还说,此事若成,末将等不但无罪,反而有匡扶社稷之功。”
“此前因为“席云琅案”,按察使司大量官员牵涉其中,被罢职免官,下狱问罪。”
“虽然我们武丁司的将领,并不管刑名之事,受牵连的尚且不多,可我们毕竟归属于按察使司麾下,往日里与此前不少下狱的官员,都有人情往来。”
“如今朝廷要严查山东按察使司,我们也难免会被牵扯进去。”
“这些年官场沉浮,末将虽不是大贪巨蠹,却也受了一些官场不良风气的影响,拿过一些钱财。”
“前几日,王守廉找到末将,一番言语恫吓,末将本来就心虚,便向他认罪求饶恕。”
“王守廉便逼迫末将,要末将在陛下祭祀圣人之日,按他的命令行事。”
“末将一方面因为自己贪法受贿的把柄在他手里捏着,且若不听从,他是山东巡按,眼下朝廷又正好在大力整肃山东按察使司,他一道弹劾上去,立时便能要了末将的性命。”
“另一方面,也是真的相信他王守廉只是行兵谏之事,并无造反之意,才同意了配合他采取行动。”
“若那王守廉当真要造反的话,就算将刀架在末将的脖子上,末将宁愿死,也绝不敢追随他!”
“末将也想不到,那王守廉胆大包天,竟敢以兵谏为名,行造反之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