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易子而教(1 / 2)
几天时间,四个老头的住处来了无数访客。四个老头也开始在住处公开讲学,这一次讲的也是孟子。
这个时代讲学其实也没什么章法,先生打开书本,念一段圣人的着述,然后开始解释,从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到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
契合学术大会的主旨,这一次公开课讲的是教育,东园公唐秉从孟子摘出一个段落,讲“易子而教”这个话题。
据说孔子也并不曾亲自教导自己的儿孙,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先生是曾子。所以到了孟子的时候,就有人问孟子说,为什么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呢?
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这个道理,其实两千多年都没啥变化,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父母,总是很容易黑化。但是后世那个时代的老师显然对这个道理理解的不深,宁可冒着离间人家父子母子关系的风险,也坚持让学生家长指导写作业,甚至还要在家长群里给家长安排任务。
这也是后世的孩子和父母关系普遍不好的原因。
孟子不愧是大儒,两千多年前就看穿了真相,说当家长的不能陪孩子写家庭作业,如果当家长的陪孩子写作业,那就是世间最悲剧的事情。
东园公年纪虽大,但是人生阅历相当丰富,讲起这一段的时候,不仅仅能够字句翻译说的深入浅出,还能旁征博引,从自己家的亲身经历,到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君王在教育子女方面失误,最后不仅仅没有能寿终正寝,甚至导致自己身死国家分裂,一生荣光化为乌有。
东园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对家里孩子寄予厚望是对的,正确的方法是给他请名师、开小灶!无论老师有多严厉,学生最后怨恨的都是老师而不是父亲,这样父子关系得以保全,而孩子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我们在家里,最多也就是看看孩子的成绩单,而不是给孩子直接讲题!坏人让黄石公去当,我来扮好人”东园公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大家发出会心的微笑。
“其实当今天子也是律法大家,据说在上郡设馆教授弟子十年,也算是桃李天下了。但是能教得好弟子的,就未必会教得好太子。考虑到国祚传承,太子的教育也该早日提到日程上,应该请名师来教化。大秦以法家治国,世间儒法是显学,太子的师傅还是应该从儒法两家中间遴选才是。”
这个在商山四老公开课上的话题,没两天就被端到朝堂之上。
“太子现在在巩邑子弟小学读书,也已经拜巩侯张诚为师。就不需要另请高明了!”扶苏皱着眉看着朝中纷纷攘攘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