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科学普及(2 / 2)
而如今,校刊又以这样的方式,在影响着天下的普通人。
公孙尼子觉得,自己这一生,很值了。
但是又觉得,长城大学校刊是不是过于严肃和学术,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乡民,怕是不能听懂。看这两个工人所争论的,也不过是校刊上讨论部分比较浅显的内容。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限。
这一天傍晚,公孙尼子在长城大学的学术讲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如何能让我们学刊上的内容,让我们的知识,被更多普通大众了解和理解?”
“公孙校长,这是高深的学术问题,只能让学人自己努力学习以理解我们,哪里能我们放下身段,去迎合贩夫走卒呢?”一位主讲文学的大儒起立反问。
“孔子也说有教无类!”公孙尼子笑着说。
“夫子固然说过有教无类,但是夫子也说,‘自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也’!教化大众,孔夫子也要收学费的,没有上赶着送学问上门的。”
“大众也有求知的需求和愿望,自从长城大学创办以后,这个世界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黔首黎民能够多学一点、多掌握一点知识,总还是有好处的。这是利益大众的事情!”公孙尼子道。
台下师生窃窃私语。
“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的学术写的更通俗、更粗浅一些,让普通大众也有机会能够理解和了解!”有学生说。
“至少粗浅的内容可以写的更生动一些!”一个性格诙谐的数学系学生说:“让普通人理解未知数和方程当然很难,但是写一本日常能用的数算书总是可以!如果校长支持,我想写一本书,就叫《算的快!》”
这个学生周围的几个同学鼓掌大笑:“刘后一,你平时数算张口就来,有如神助,我们都知道你一定有秘法,怎么,这是要把独家秘法公之于众了?”
----
刘后一(1924—1997),湖南湘潭人,高级编辑,科普作家。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化石》杂志主编,《世界儿童》顾问。代表作《算得快》累计印数超千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