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沧海宏图(2 / 2)
这已远超经济贸易的范畴,而是蕴含着未来跨海远征,从海路夹击契丹,甚至经略更远疆域的惊天伏笔!
众人一听这才知道,这位年轻帝王,心中早有腹稿,有一统宇内,着眼于四海的胸襟。
今天依次问政,更多是考验众人……说出自己心里想法。
宛如一轮勃发日光,冉冉升起。
赵普深吸一口气,已然明了其中巨大的战略价值,率先躬身:“陛下圣虑深远,涉沧海以开利源,布武威于异域,臣,附议!”
潘佑更是激动:“此乃开百年未有之格局!臣愿参与此事,拟定详细章程!”
常梦锡见皇帝决心已定,且谋划周详,亦不再反对,沉声道:“枢密院当立即遴选精通海事之将佐,参与新船监造与水师操练。”
看着达成共识的众臣,李从嘉微微颔首。
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大唐的未来将不再局限于大陆的争雄。一支即将扬帆远航的舰队,但这更需要十年之功,开海贸,拓海疆……
夏末秋初,潭州城内桂子飘香,新唐立国后的首次新式的科举会试,在万众瞩目下如期放榜。
然而,金榜题名的喜悦尚未散去,一场关乎国策走向的激烈争论,已在皇宫政事堂内爆发。
宰相赵普将两份考卷恭谨地呈于御前,神色凝重:“陛下,此二卷乃今科争议最大者,请陛下圣裁。”
李从嘉接过,先看那篇引得旧勋哗然的“雄文”。
考生名为刘旻,文章辞锋犀利,直指当下隐忧。
“……今豪强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而国税日蹙。民不安则国本摇,当限民名田,以塞兼并之路;清查田亩,均平赋役,则府库可盈,民心可安……”
字字句句,如同匕首,刺向功臣贵戚和地方豪强最根本的利益。
也是很多朝廷灭亡的原因,从地主豪强而起、发展至世家贵族,土地兼并……
“此子胆魄不小。”
李从嘉淡淡评价,看不出喜怒。他放下刘旻的考卷,又拿起另一份来自格物科的图纸。
考生名为墨衡,绘制的是一套结构精妙的“水力连磨”原理图,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河流水力,驱动多组石磨、舂碓同时作业,可极大提升谷物加工效率。
老臣孙承佑便已按捺不住,出列痛心疾首道。
“陛下!刘旻之论,看似为民请命,实为动摇国本之言!限田均富?此乃王莽旧政,轻则引得士林怨怼,重则激起地方动荡,万不可行!至于那墨衡所绘,更是奇技淫巧,工匠之事,安能登大雅之堂,与圣贤文章同列科举?”
他身后,一众出身世家或与勋贵关系密切的官员纷纷附和。
“孙大人所言极是!治国当以仁政教化为本,岂能行此与民争利之苛法?”
“格物小道,纵有效用,亦难比经世文章!若使此等匠人位列朝班,岂不令天下读书人寒心?”
李从嘉见老臣反驳,心中了然,新旧的冲突,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