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57章 格物之学

第557章 格物之学(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更别说皇帝对邓贵人的喜爱,时常与之抱着《明物》讨论的事,早就被满腹怨言的阴皇后传扬了出去。

臣子因此得知少年早慧的天子,对哪方面的学问有着兴趣。

随后,

王充毕生的心血,直到他寿命将终前,才写好编成的《论衡》,便被当地官员急匆匆的抄录一份,送到了皇帝面前。

而这本书中承载的智慧,自然也给了已经刷了《明物》好几遍的皇帝新的启发。

能够在临别之前,对泰西使者说出“传道不传技”之语的皇帝,对于技艺的重要性,是有着一定认知的。

天下能够得“道”的人,是十分稀少的存在。

但“技”却是可以通过学习、磨练,掌握一些的。

大汉的人口有数千万之众,

假使得“道”者万一,其余者得“技”,那么天下会变得如何繁荣昌盛,就连聪慧到让世人诧异的皇帝,都无法想象出那样的画面。

但这并不妨碍他试着去做一做这件事。

毕竟他年轻,气血正盛。

当他的眼前流露出一丝有关美好未来的可能时,他是愿意去追逐的。

年轻人总怀抱着奇妙的想法,

而皇帝的身份更给予他将这个想法落实起来的可能。

至于传播先进技艺,乃至于教导世人学习、思索、开拓,会对统治造成怎样的后果,皇帝自然也是考虑过的。

如果放在后世,

他可能选择禁锢民智。

可现在是大汉的时代。

是承载满天星河之名的时代,

是掌握大权,平等折磨所有人的皇帝,也会潇洒的跟臣子讨论“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时代,

是延续了先秦气象,君臣坐而论道,可以互相指指点点,不需要一再磕头歌颂,将君王视为超乎一切的时代,

是会时常派遣官吏去往乡村传达政令,教授耕耘技术,并广开学校,让百姓可以认字明理,评议朝政的时代。

所以皇帝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这是他的国家,

这是诸夏自古以来生活的土地,

这个国家的百姓,

这片土地生活的民众,

如果能够利用更省力好用的工具,开创真正的盛世,

他作为大汉的皇帝,诸夏的天子,又凭什么不去做呢

世人常说,“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皇帝认为自己是天下人的君父,又怎么会不为百姓考虑呢

反正对才二十出头的皇帝来说,

为了消灭可能存在的隐患,巩固根本不可能永远传承下去的统治,便毁坏典籍、封锁技艺、愚弄民智的做法,实在是不可理喻。

就连被大汉推翻的暴秦,都只是收缴不利于法家“利出一孔”的诸子文章,而不禁百姓学习技艺的呢!

暴秦治下的百姓考吏员的硬性条件,还是通读律法,能写会算呢!

更别说西秦建立起来后,在格物之道上做出的贡献。

所以,

暴秦都不会做的事,

大汉凭什么要去做呢

王景听到皇帝的话语,心中也是一阵激荡。

但当今之世,儒学五经地位之高、弟子之众、影响之广,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

皇帝固然有权力,

可儒学的位置,也是经过前面好几任皇帝一手捧起来的啊!

皇帝想要做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达的。

好在还是那个道理——

当今是大汉,

不是后世其他的朝代。

诸夏作为文明的朝气,正在这个时代迸发。

这个时代不会畏惧于未知的改变,甚至其中的有识之士,还会因那改天换地的动静,而发出欢呼喝彩。

年轻人特有的叛逆,活力满满的诸夏也是可以有的嘛!

“即便再难,但朕还有很多年的时间,可以徐徐图之!”

王景听到年轻的君主这样说道。

他摸了摸自己白的胡须,随后便说,“臣已经年迈,只怕跟不上陛下的脚步。”

“是以,臣愿意举荐一人,为陛下分忧!”

“是谁”皇帝投来目光。

“张衡。”

……

“嗯”

“要我做什么准备”

“陛下怎么突然召见我”

还在太学读书,并没有如何出名的张衡得到消息后,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

被王延世拉为替死鬼,最终也找到张衡当替死鬼的王景没有回答。

他只是说,“你把自己有关格物的一切都整理起来便好!”

“左右不会是坏事!”

张衡听到他这样说,便只能乖乖应下。

第二天,

他入宫拜见皇帝。

等到出来之后,便被授以官职,负责疏通洛阳的渠道。

今年春夏,雨水比往年要多一些。

而经由当年王景修建的引水的渠道中,也随着时间流逝,沉积下了不少淤泥。

哗啦啦的雨水落下来,先是填满了伊洛之水,又填满了水渠,最后溢散出来,让洛阳的街道上泥泞一片。

这称不上灾祸,

毕竟城邑坐落在平原,几条河流相汇聚的地方,出现类似的情况,实在是正常不过。

但帝都中的贵人们仍然会为此发出抱怨。

百姓们的衣物被泥水沾染后,也需要面对清洗晾晒等等杂事。

着实恼人的很!

天子听到了这样的抱怨,知道自己没办法扭转天意,让雨水落成洛阳想要的模样,便让张衡去想办法,改善城内外的渠道情况。

王景称赞他是“日后必然超越自己的后辈”,

那前者都能疏通黄河了,

后者虽年轻,也是第一次任官做事,总不至于连水渠都搞不定吧

于是,

张衡来到了司空署,坐在王景当年的工位上,穿着王景入仕之初的官服,做起了和王景当年差不多的工作。

只是老头当年修的是白马寺。

张衡如今修的是环绕洛阳的水流。

而且围观的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白马寺在当年能招惹来一群闲着无事的老头老太太看热闹,

如今疏通渠道,自然也能招来一群退休无聊的老人指指点点。

“……要不您来指挥这件事”

全新的土木小子张衡抬起自己满是汗水的脸,颇为无语的看着一旁背着手,但嘴巴一直趴趴的王景。

老头赶紧摆手,嘴巴也闭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