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写报告(1 / 2)
《四九城日报》的报道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比预想的还要大一些。
不仅轧钢厂内部议论纷纷,工业局下属的其他厂子,甚至是一些区属、市属的其他单位,也都有人看到了这篇报道。
张霖一时间在这个范围内成了个小名人。
但这股风还没完全过去,一个更实质性的关注落在了他的头上。
年假前一天厂办又来了紧急电话,这次不是记者,而是工业局办公室直接打来的:“张霖同志吗?请你上午十点整,到工业局李局长办公室来一趟,李局长要见你。”
局长亲自召见!
这规格可比记者采访高多了。
张霖不敢怠慢,跟林副处长交代了一下工作,开上自己的车就赶往工业局。
工业局的办公楼显得比厂里更加肃穆。
经过通报,他被秘书引进了李局长的办公室。
李局长的办公室比杨书记的还要大一些,书柜里摆满了书籍文件,墙上挂着巨大的北京市工业布局图。
李局长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批阅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脸上露出笑容:“哦,张霖同志来了,坐。”
秘书沏了杯茶便退了出去。
李局长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打量了一下张霖:“小伙子精神头不错。最近可是成了咱们系统的名人了啊,《四九城日报》我都看了,写得不错,很扎实。”
“局长您过奖了,我只是汇报了实际情况,主要是厂里工作有基础,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张霖保持着谦虚。
“嗯,不骄不躁,很好。”李局长点点头,话锋一转,神情变得严肃了些:“今天叫你来,不是表扬你的。是想跟你深入地聊一聊。
你对当前咱们国家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路线,是怎么理解的?特别是结合你抓安全生产的实践,谈谈‘多快好省’这几个字,你是怎么看的?它们之间有没有矛盾?该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提得很大,也很尖锐,直指当前工业建设的核心矛盾。
张霖心里一凛,知道这是领导在考较他的真实水平和思想深度。
他沉思了片刻,没有立刻回答,仔细斟酌着用词。
“局长,我个人浅见,‘多快好省’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看。”他缓缓开口,“‘多’和‘快’是目标和速度,‘好’和‘省‘是基础和质量。没有‘好’和‘省’为基础的‘多’和‘快’,可能是虚假的繁荣,甚至是浪费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