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穿越明末成饿殍 > 第390章 朱梦瑶有喜

第390章 朱梦瑶有喜(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晨雾还没散尽,帅府书房的铜炉已烧得暖融融的。李明刚看完武昌送来的新军编练章程,案上的鎏金自鸣钟“当”地敲了七下,外面传来亲兵的通报:“都督,楚兴银行吴行长到了。”

“让他进来。”李明把章程推到一边,顺手端起桌上的热茶。

吴文轩推门进来时,棉袍上还沾着些露水。他手里捧着个厚厚的账册,进门就躬身道:“都督,这是楚兴银行近期的账册,请您过目。”

李明没接账册,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着说。湖广到南直隶这一路,银行铺得怎么样了?”

吴文轩坐下,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眼里透着股兴奋:“托都督的福,咱们的银行真是踩着大军的脚印往前铺啊!从武昌出发,沿江而下,安庆、池州、芜湖这些重镇都开了分行,到南京后更是趁热打铁,户部街的总行刚开业没十天,南直隶各府就添了十二家支行。”他翻开账册,指着上面的红圈,“您瞧,苏州、松江这几处富庶地方,士绅百姓见咱们能存能兑,还能凭票子取银子,都愿意来开户。昨日苏州分行报上来,光是存银就过了五十万两!”

“浙江那边呢?”李明呷了口茶。

“杭州府的分行上个月开的,由前任户部主事陈默打理,这人精于算计,把丝绸商、盐商的生意都拉了过来。”吴文轩话锋一转,眉头微微蹙起,“就是……人手跟不上了。您知道,咱们这银行不比那些旧式钱庄,既要会写票子、记账目,还得识得各地的银锭成色,算得清利钱。眼下招的人里,要么是旧钱庄的老伙计,守着老规矩不肯变;要么是些粗通文墨的,算盘都打不利索。杭州分行缺个管账的,我从南京调了三个人过去,还是顶不上趟。”

李明放下茶盏,指尖在案上敲了敲:“这点你倒不用担心。前些年我在湖广各府县开的那些学堂,今年开春刚好有一批学生结业。那些孩子从认字、算盘学起,跟着教谕学了三年,加减乘除、写票记账都不在话下,最要紧的是,他们懂新规矩,脑子活。”他抬头看向吴文轩,“我让人给你拟个名单,你从中挑些机灵的,分到各分行当学徒,带个半年就能独当一面。不够的话,让学堂再送一批过来。”

吴文轩眼睛一亮,猛地站起身:“这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属下这就去办,定不辜负都督的托付!”

“急什么。”李明摆摆手,“再说说,百姓对咱们的银票接受度如何?”

“刚开始还有不少人犯嘀咕,说一张纸哪有银子实在;还有人说这就是大明的宝钞翻版,骗百姓钱财的玩意儿,抵触很大。”吴文轩笑道,“后来咱们在各分行门口贴了告示,特意派了人去集市上,跟菜贩子、小商户还有往来百姓一遍遍说——咱们的银票,上面写着一两银子,到任何一家分行都能随到随取,一分银子不少,绝对没有手续费!就这么说开了,百姓才稍稍放了心。”

“也多亏都督您下令,所有官员的薪资、部队的饷银、官家采买、百姓交税一律只用楚兴银行的银票交易,百姓这才彻底放了心。这不,才过了一个月,南京城里的绸缎庄、米行都陆续乐意收咱们的票子了,连挑担子的小贩都说,揣着票子比揣银子轻便,还不怕被抢。”

李明点头:“做得不错。记住,银号的根基是信誉,哪怕亏点银子,也不能让百姓觉得咱们的票子兑不出银子。明日我再跟老钱(钱守庸)和谭师爷(户部尚书谭守业)两人说一声,和咱们在湖广一样,把户部银库的银子全部存入楚兴银行,今后所有税收得来的银票也都统一跟你们楚兴银行结算。这样就可以把户部银库裁撤了,省得那些蛀虫整日想方设法夹带、贪污库银。那些库吏居然能用腚沟子夹带库银,想想就恶心。”

吴文轩躬身应下,又汇报了些各地分行的琐事,才捧着账册告辞。他刚走没多久,书房外就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侍女青禾掀帘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都督,后宅有喜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