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电厂建设(2 / 2)
建成后的丰满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城市供水、农田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电站。除发电外,丰满电站水库是松花江上最大的水库,可保护下游吉林、哈尔滨及沿江城镇,耕地,免受洪水灾害。
经水库调节,下泄流量可满足下游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需要;水库面积达500平方千米,最大水深70余米,是理想的天然渔场;水库库区形成长为100多千米的优良航道,将成为两岸粮食、木材、煤炭、生活用品的重要运输航道。经丰满水库调节,下游松花江航道加深,将成为吉林、黑龙江两地的主要水上交通。
总之,这是北方特区第一座,也是最重要的一座水电站。
同一时间,北方特区电网建设开始,主持电网规划的正是特斯拉教授的第一助手,也是朝阳工业大学的高级讲师卡特-维克斯,他是真正掌握了特斯拉电网技术精髓的人,也是朝阳工业大学电力工程专业的系主任。
当然,北方特区的电网建设是以城市为主的,乡村就先等等吧。
电网建设第一个项目就是新奉天电网项目。
戈辉只提了一个要求,新奉天的电网项目,要比最高标准还要高,不怕花钱。戈辉这样说,不是因为他有花不完的银圆,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凌河投资公司在卖房子的时候,会把电网的费用加进去。
电在后世是平常的东西,但是二十世纪初的北方特区,绝对是高端的东西,一般人享受不起。
戈辉在北方特区布局电厂和电网的时候,也把目光投向了北京朝廷管理的长城以南。
8月25日,为期十天的第三届朝锦秋冬季时装周在锦州港区正式闭幕,戈辉在闭幕式上发表了“特区服装行业引领时尚潮流”的讲话。
闭幕式一结束,直接登上关内外铁路的列车(后世1435毫米标轨),和戈辉同行的是刚刚在朝阳陆军讲武堂毕业的载涛贝勒,以及200名纯旗人军事留学生,他们于当晚到达北京正阳门东站。
袁世凯等一众北京高官到车站迎接戈辉,参加了招待晚宴,然后入住了袁世凯为其准备的别苑。当晚,在袁世凯提供的别苑,和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交流到很晚,主要谈的是赵尔丰入侵印度一事,怎么解决?
戈辉认为这事儿很简单,英国人要光动嘴,不动手,那就赖着不走。英国人如果只派印度的咖喱兵,那就狠狠地打,打怕他们。如果英国派陆军过来,那就打一次,掂量一下对方的实力,打不过就撤,打得过就谈。
对袁世凯等人来说,戈辉这个主意,跟没说区别不大。说好听点儿叫见机行事,或者随机应变,说不好听的,就是赖着不走,扛一天算一天。
当然,袁世凯等人也是这样想的,既然已经去了,那就赖着不走,扛一天算一天,毕竟那条赵尔丰线,已经画完了,就等着英国人出招了。
而英国那边还在争论,要不要派陆军过去,派多少合适,少了肯定不行,派多了财政又负担不起。所以赵尔丰至少短期内不会遇到对手,看着沃野成片的恒河沿岸,赵尔丰越来越不想走了,他不断给北京朝廷发电文,描绘这里有多少,多适合种植粮食。
第二天上午,光绪御书房单独召见了戈辉。
戈辉一身长袍马褂,不是一直以来的素雅军装,但他就是没跪下磕头,只是微微躬身。
光绪也不介意,因为介意也没用,他不敢让戈辉有任何危险,说不好听的,现在整个大清的经济命脉都捏在戈辉手中。(大清银行要接受特区储备银行的监督,否则就解绑特区银圆和大清银圆的绑定关系。)
“说吧!找朕谈什么事儿?”光绪也完全放弃了君前奏对那一套。
“我想到了一个给朝廷延寿的办法。”戈辉直接说道:“如果做好了,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朝廷的善意,朝廷就会持续的更久。”
“什么办法?”不得不说,光绪意动了,他不甘心做一个亡国之君。朝廷没了,他的三十几个孩子怎么办?迫切地说道:“对朕来说,现在任何有益朝廷社稷的事,朕都愿意尝试。”
“改善民生”戈辉说道:“停止编练新军,改建发电厂,让更多的人用上电,他们一定会感谢陛下的。不然,只有陛下和朝中高官能用上电,普通百姓用不上,您说他们会念陛下的好吗?”
“建发电厂?为什么是发电厂?别的不行吗?”光绪问道:“他也曾想过建发电厂,但是详细了解之后,他放弃了,建发电厂太花钱。”
“别的不行,没有发电厂实在,而且天天在用,用的时候,就会想到这是陛下建的。”戈辉说道:“给粮食,会有吃完的一天,给衣服,有穿坏的一天,直接给钱,一是给不起,二是会很快花光,然后再向陛下要,如果不给,会更恨陛下。如此反复,得不偿失。”
“停止编练新军?”光绪犹豫道:“恐怕停不了,没人希望停下。”
目前,北京朝廷18个师的整编计划基本完成,剩下的18个师的整编计划,正在制定中,预计明年开始执行。
戈辉淡淡地说道:“朝廷还有钱吗?为了建设军队,别的不干了是吗?”
“停止铁路建设,顶多是一些利益相关的文官出来反对,但是如果停止军队建设,站出来反对的可是敢开枪军人。”光绪犹豫道:“朝中已经有很多人对朕不满了,因为朕断了他们的财路。”
“让皇家近卫军接管京城防务,把任何可能风险降到最低,甚至可以直接让某些人直接消失。”戈辉直接说道:“有时候需要陛下杀伐果断。”
“这……”光绪一直以宽仁的形象示人,他犹豫了。
“不一定非要杀人,杀人是万不得已。”戈辉说道:“让皇家近卫军接管京城防务,是展示力量,警告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
光绪轻轻点头,说道:“朕会考虑的。”
戈辉淡淡一笑,说道:“涛贝勒毕业了,和他一起入学的200名纯旗人军事留学生也毕业了,和我一起回来的。他们虽然没有指挥打仗的经验,但是有纸上谈兵的经验,他们缺的是理论结合实际,接管京城防务,顺便历练一下,肯定能帮上陛下。”
光绪轻轻点头,但没有接话,脑子里还在思考。
“总之,皇家近卫军要用起来,要时刻体现陛下的存在。”戈辉说道:“用好了,就是朝廷的定海神针,至少能保证陛下无忧。”
光绪再次点头,但还是不说话,显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戈辉也不着急,他也没别的事情,于是坐在边上慢慢等待。
良久之后,光绪说道:“不论是建设军队,还是建设电厂,朝廷都没钱。”
“朝廷不一定要出钱,给政策支持就行了。”戈辉说道:“有了政策,私人就会出资建设,电厂就是摇钱树,会不断的创造利润。”
光绪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额头,思考着允许私人建设电厂。
“朝廷只需要把税加到电价里,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财税收入了。”戈辉继续道:“如果有越来越多的电厂,朝廷就多了一份稳定的税源,因为人们一旦用上电,就离不开电了。”
很多电厂?源源不断的税源?光绪的思绪沿着戈辉指出的方向延伸。
戈辉又道:“北方特区新一轮的建设开始了,要建设更多的电厂,扩大电网覆盖范围,节衣缩食也要干,不为别的,就为有利可图,在这条线上,会产生巨大的财富。”
光绪动心了,问道:“详细说说,这条线上,都有哪些财富。”
戈辉信手拈来,掏出金属铅笔,直接在纸上列了二十几条。还不忘告诉光绪,这还是我理解不够透彻,能产生利润的地方,绝不仅仅这二十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