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土法子烧炭(2 / 2)
围在周围的村民们,听到柳老根说的话后,心里也是一阵火热。
“e=(′o`*)))唉,这窑烧废了。”
好在第一次烧炭实验了两窑,成了一窑,毁了一窑,成功了一半,也是一个好的开头。
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天里,烧制的炭就多了起来。
在他们选定的土坡这边,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已经大变样了,为了能抓紧时间烧炭,村民们一共做了十口土窑出来。
来回重复了十几窑后,村民们通过烧炭的记录,渐渐地熟练了起来,烧出木炭的品质也越来越好了。
村民们把品质好些的木炭小心的装在一起,至于品质一般,或者是碎炭,各家用粮食或者铜板交换都可以。
李家屯的村长李桥山知道后,对柳家屯的村民连连称赞,不管是种地还是干其他活,柳家屯总是能一鸣惊人。
他们守着大莽山过了这么多年,压根就没有想过烧炭来卖的做法,也活该人家柳家屯的村民越来越有钱。
就他们这种想一出做一出,偏偏还做成功的做法,确实是他们村没有人去做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前些日子他们屯子的女人,有不少都被请了过去教他们腌制酸菜。
自家婆娘回来的时候就说了,那边基本上每家每户,腌制的酸菜都在两缸以上,比他们准备的要多出三分之一。
作为回报,他们还给了不少自家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据说还是没被公布的新粮种,让他们自己吃千万别传出去。
当时李桥山就上心了,专门找到了柳长青,好话说了一箩筐,才让柳长青答应明年也给他们屯子一些种种看。
木炭烧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往外卖的事情了,因为有之前在各村用粮食换野猪肉的经历。
村长这次派了不少人出来,先各拉一车木炭,去了相邻的几个镇子试试行情。
外出之前,村长就已经派人打听好了这边木炭的价格。
一般的黑炭,烟尘多,易碎,烧起来味道也大,基本上是1.5~5文钱一斤。
中等的木炭,燃烧时间稍微长一些,烟尘少,味道也没那么大,基本上是6~10文钱一斤。
至于品质比较好的松木银丝炭,或者是核桃炭的话,是一般木炭的三倍以上,价格最高能卖到40多文一斤。
别的县城他们暂时卖不过去,就良乡县这边,其实也有不少烧炭的,只不过只有有钱人才会买品质好一些的。
柳家村烧制好的木炭,碎炭少,烟尘也少,加上价格合适,拉出去的几车很快就售罄了。
没几天的功夫,外出的一行人,除了拉出去的几车炭,他们又带回来了好几千斤的订单。
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的定价,村里烧出来的木炭,目前分两种品质。
一般品质的,卖3文钱一斤,一车卖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们也会把剩下的炭底子按照1.5文一斤的价格抛售了。
品质中等偏上的,卖7文钱一斤,不仅价格适中,还直接送货上门。
服务好,自然回头客就多了,就桥头镇的几家富户,都在柳家屯订了快2000斤的木炭。
有了木炭之后,村里又多了一项收入,慕焱和柳青青他们进山打到的猎物,也成了各家各户消费的重点。
村民们早就听说了,等大雪真的下实了,河里的冰都厚的能过马车。
家里的汉子们一直都没闲着,忙活了一年了,说什么冬天猫冬的时候,都要好好给他们补补身体。
村里那些没啥壮劳力的家庭,这段时间里也没闲着,重活他们干不了,就选择了一些辅助的活计。
搓草绳,编麻袋和背篓,做好成品后,一小部分由村长派人趁着集市的时候帮忙卖出去。
一大部分提供给了卖炭小分队,他们外出卖炭的时候,都是用的这些村里出品的背篓和麻袋。
有了这些额外的收益后,他们把一部分换成了粮食,冬天就不用担心挨饿了。
另外的一部分,换成了挑拣过的碎炭,加上之前囤积的柴火,也不用担心冬天受冻了。
之前在盖房子的时候,好有几家没啥人口的都按照逃荒时的那样,合成了一家人,互相照顾着倒也生活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