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太急(1 / 2)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如碎金般的光芒洒落在紫檀木桌案上,仿佛流淌成了一条浅金色的河流。张希安正悠然自得地端起那只精美的青瓷茶盏,小心翼翼地小口啜饮着。
这只茶盏的盏身描绘着细腻的缠枝莲纹,在阳光的映照下,那温润的釉色泛出一层淡淡的光晕,宛如羊脂玉般的质地,令人赏心悦目。然而,在茶盏的边沿,却沾染着半片未被擦拭干净的茶渍。这是刚才李清语匆忙给他续水时,手指微微一晃,溅上去的。那水渍晕染开来,形成了一个浅褐色的圆圈,犹如给这素净的瓷盏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窗外的桂树,不知何时已经挂满了细碎的金蕊,宛如繁星点点。微风轻拂,那若有若无的甜香便如丝般钻进屋内,与案头墨锭研磨后留下的清苦交织在一起,在这微凉的秋夜里,编织成了一张温软的网,轻轻地将屋里的人包裹其中。
“钟楠,还真是着急啊。”张希安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轻声说道。他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动作优雅而轻盈,仿佛那茶盏是一件珍贵的宝物。瓷底与木桌相碰,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这声音轻得如同一声叹息,在空气中回荡。
张希安的手指修长而白皙,他轻轻地叩了叩桌案上摊开的宣纸,发出“哒哒”的声响。然而,他的目光却并未落在宣纸上,而是越过纸面,直直地落在墙上挂着的鎏金鸟笼上。
那只画眉鸟静静地站在鸟笼里,通身覆盖着棕褐色的羽毛,唯有眉梢处有一抹雪白,宛如雪中的梅花,格外引人注目。它正歪着头,专注地啄食着笼底的粟米,每啄一下,鸟喙都会发出轻微的“咔咔”声。
随着穿堂风的吹拂,画眉鸟的尾羽轻轻晃动着,仿佛在跳一支优美的舞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鸟笼上,使得尾羽上的金斑更加耀眼夺目,宛如点点繁星,比那笼上的鎏金还要灵动几分。
李清语端坐在一旁的梨花木凳上,她的身姿优雅而端庄。她的手指如行云流水般在酸枝木算盘上拨弄着,那算盘珠子经过长时间的摩挲,已经被磨得光滑如镜,闪烁着淡淡的光泽。
当她听到那句话时,她的手指并没有停止动作,只是微微抬起下巴,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语气中带着些许戏谑:“可不是嘛?三千人马,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就算只是在城外扯起一面大旗,也足以自立门户了。不管是谁接手这个烂摊子,恐怕都得整夜整夜地趴在账本上,仔细盘算粮草和兵甲的数量吧。”
然而,就在她话音未落之际,她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只见她的指尖轻轻地戳着算盘上一颗卡住的紫檀木珠子,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颗珠子的卡住感到有些诧异。
她的目光凝视着那颗紫檀木珠子,若有所思地说道:“不过,这倒是有点奇怪了——三千重甲骑兵,光是那一身厚重的盔甲,得耗费多少铁料啊?更别说还有三千匹战马了,这可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成王殿下恐怕得把他私库里的金银珠宝都翻个底朝天,才有可能凑齐这些装备的费用吧。如此精贵的士兵,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就交给钟楠呢?难道成王殿下真的相信他能够立下大功不成?”
张希安没接话,只端起茶盏又抿了一口。茶是今早新沏的碧螺春,嫩芽在水里舒展开,此刻却已凉透,入口没有了热饮时的醇厚,倒比先前多了几分清冽,像把秋凉都含在了嘴里。他望着窗外渐浓的晨色,天边的朝霞渐渐变色,喉结轻轻动了动,声音慢得像揉过棉絮:"急的本质,从来不是怕赶不上,是想跳过该走的过程,直接攥住结果的贪念。"
"什么意思?"李清语放下算盘,双手撑在桌沿倾身过来,胸前的绣帕随着动作晃了晃。她鬓角的珍珠簪子缀着颗圆润的东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映得眼尾那颗淡褐色的细痣忽明忽暗,倒添了几分娇俏。
"贪念这东西啊......"张希安屈起食指,轻轻敲了敲桌案,声音里带着点说不清的怅然,"就像园子里那棵没熟透的海棠果,明明青得发涩,偏要硬摘下来尝鲜。咬一口,表层是有点甜,可里头的涩味能涩掉半口牙。有时候啊,为这点急着尝鲜的念头,要付的代价能大得惊人。"他忽然转了话头,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李清语腰间系着的绣囊上——那绣囊用粉绫子做的,上面绣着两只交颈的鸳鸯,针脚细密,一看就是精心绣的。"清语,咱家库房里,现在还有多少银子?"
李清语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她的嘴唇微微抿起,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令人烦恼的事情,脸色也随之沉了下来。
她缓缓伸出手,轻轻扯了扯自己的袖口。那袖口上绣着精美的缠枝莲图案,采用的是苏绣的技法,针线细密,栩栩如生。然而,仔细看去,却能发现袖口上沾了一点墨渍,显得有些突兀。
李清语的语气中流露出些许委屈,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您怎么又提起这件事呢!家里有几十口人要吃饭,下人们的月钱也得按时发放,这些都还能勉强应付。可单单就说那钱良吧——她每个月的月钱竟然要十两银子!我爹手底下管着三十口人的大帐房,那大管事一个月也才四两银子而已!她凭什么能拿这么多啊?”
她一边说着,一边掰着手指头细数,越数越觉得气恼:“上个月雪梅姐那么辛苦,我本来想着给她买一盒好胭脂,让她打扮得更漂亮些。我自己咬咬牙,从月钱里扣了半吊钱出来,结果转头钱良就跑来说要铁料!您说说看,这算怎么回事儿……一个女孩子家,居然向家里要铁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