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猛不代表蛮(1 / 2)
送走张一鸣后,中医住院部的走廊里瞬间热闹起来。
刚才还因张老先生的病情而沉郁的气氛,此刻被一股急切的求知欲取代,几个医生和护士簇拥着叶青云,脸上满是既惊讶又好奇的神色。
李星竹快步走到叶青云面前,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叶院,您刚才这诊断和用药,这效果也太夸张了吧?”
她顿了顿,看着周围同事们赞同的目光,继续说道,
“肝硬化腹水这病,在临床上可不是轻易能解决的,说句不好听的,很多时候都跟绝症差不多了。”
“张老先生寻遍名医,治了那么久都没见好,您这方子一出手就敢说有把握,我们心里实在没底啊。”
旁边的陈太恒也跟着点头附和,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诚恳:
“李医生这话在理。我之前也接触过几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腹水消了又涨,反复折腾,最后大多预后不佳。”
“张老先生这情况,我刚才看了病历,肝脾肿大都挺严重了,要不然也不会拖这么久没见效。”
“是啊叶院,”一个年轻护士也忍不住插话,
“您就跟我们透透底,这方子到底是啥道理?为啥别人用了那么多温和的药都不行,您反而敢用这么猛的药呢?”
叶青云看着眼前这群满脸求知欲的下属,淡淡一笑,眼神温和却带着几分笃定:
“咱们做医生的,治疗疾病时最忌讳先在自己心里下一个定论——这个病好治,那个病难医。”
他环视众人,语气渐渐严肃起来,“一旦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就会影响我们对疾病的客观判断,束缚住思路。所以,这种固有的偏见,万万不可取。”
这话一出,众人心里不禁一颤。
是啊,临床工作久了,确实容易被经验束缚,遇到疑难杂症时,第一反应往往是“这病不好治”,却忘了中医最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叶青云见众人若有所思,便继续说道:
“就拿张老先生这个案子来说,它恰恰凸显了大黄、甘遂、牵牛、海藻这些泻热逐水药的功效,尤其是大黄配甘遂这组配伍,更是关键。”
他顿了顿,回忆着医典中的论述,
“张仲景的大陷胸汤、大黄甘遂汤,都是用这两味药配伍来泻热逐水的。但大家要记住,这类药药性峻猛,还带着毒性,必须是水热壅结的实证才能用,绝不能轻举妄动。”
“不管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还是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用这类药之前,一定要辨证清楚,确认是实证。”
“而且必须配伍补脾益气的药物,做到正邪兼顾,这才符合仲景的用药之法。”
他举例道,“比如大黄甘遂汤里用阿胶补阴,十枣汤用大枣补脾,都是消补兼施的典范,既祛邪又不伤正。”
站在后排的一个岳冲听得入了神,忍不住追问。
“叶院,那甘遂这药毒性这么大,剂量上怎么把握呢?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