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金陵烬未央卷 > 第315章 御史初任遇暗流

第315章 御史初任遇暗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柳侍郎也附和道:“是啊,大人,宝玉刚任御史,就如此行事,分明是想公报私仇!”

宝玉冷笑一声:“我是否屈打成招,自有证据。茗烟,把张御史管家与来福的对话记录呈上来!”

茗烟连忙把记录递了上去,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了张御史管家给来福银子,让他帮忙传递消息的经过。左都御史翻看后,脸色愈发凝重:“张御史,此事你如何解释?”

张御史脸色惨白,却还是强辩道:“这都是伪造的,我的管家绝不会说这种话!”

“是不是伪造的,传张御史管家上堂便知!”黛玉的声音突然从大堂外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黛玉穿着一身素色衣裙,从容地走了进来。

左都御史愣了一下,问道:“你是何人?竟敢擅自闯入三司会审大堂!”

“回大人,民女林黛玉,是都察院御史贾宝玉的妻子,也是前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黛玉躬身行礼,“民女今日前来,是为了提供张御史舞弊的关键证据。”

她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封信:“这是张御史与江南盐商的通信,上面写着他如何收受贿赂,如何买通主考,还有盐商的签名和印章,足以证明一切。”

原来,宝钗的表哥昨日查到,张御史与江南盐商的通信被藏在聚赌坊的账房里,连忙派人取了出来,交给了黛玉。黛玉知道三司会审定有波折,便特意赶来,想助宝玉一臂之力。

左都御史接过信,仔细翻看后,猛地一拍惊堂木:“张御史,证据确凿,你还敢抵赖!”

张御史见状,知道再也无法隐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道:“大人,我认罪!都是江南盐商逼我的,他们说要是我不帮忙,就揭发我当年贪腐的事!我也是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啊!”

柳侍郎见张御史招认,吓得浑身发抖,再也支撑不住,也跪倒在地:“大人,我也认罪!柳明远确实买通了主考,我不该包庇他,还请大人饶命!”

苏文轩和柳明远见大势已去,也纷纷认罪伏法。三司会审很快有了结果:张御史、柳侍郎革职查办,打入天牢;苏文轩、柳明远取消功名,流放边疆;参与舞弊的主考和官员也一一受到惩处。

会审结束后,左都御史特意留住宝玉和黛玉,赞许道:“贾御史,林二奶奶,此次春闱案能顺利查清,你们功不可没。圣上要是知道了,定会重重嘉奖你们。”

宝玉和黛玉连忙谢过,心中却十分平静。他们查案并非为了嘉奖,而是为了心中的正义,为了不负父亲的期望。

走出都察院大门,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黛玉笑着道:“宝玉,终于结束了,你也可以松口气了。”

宝玉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爱意:“是啊,结束了。这都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找到这么多线索,我也查不清此案。林妹妹,你真是我的贤内助。”

两人正说着,只见贾政和周幕僚走了过来,脸上都带着笑容。贾政拍了拍宝玉的肩膀:“好小子,没给贾府丢脸!圣上已经听说了此案的结果,十分满意,说要召见你呢。”

宝玉心中一喜,连忙谢过父亲。周幕僚也笑着道:“贾御史如今在都察院可是名声大噪,不少老御史都对你赞不绝口。只是官场险恶,以后行事还需谨慎,不可大意。”

宝玉点头道:“多谢周先生提醒,我定会谨记在心。”

几人正说着,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宝钗带着丫鬟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宝兄弟,林妹妹,恭喜你们查清了春闱案。我表哥说,江南盐商的余党也已经被抓获了,算是彻底了了这桩事。”

黛玉笑着谢道:“多谢宝钗姐姐帮忙,这次若不是你,我们也找不到张御史与盐商的通信。”

宝钗摇摇头:“举手之劳罢了。只是以后查案,还需多加小心,那些盐商的余党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宝玉点头道:“我们会注意的。宝钗姐姐,改日我和林妹妹做东,请你吃饭,好好谢谢你。”

宝钗笑着应下,便转身离开了。看着宝钗的背影,黛玉心中暗暗感慨,宝钗虽然心思缜密,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分得清轻重的。或许,她们之间的隔阂,也能慢慢化解。

回到竹院时,紫鹃早已备好了庆功宴。看着满桌的佳肴,想着这几日的奔波终于有了结果,两人都十分欣慰。宝玉举起酒杯,对黛玉道:“林妹妹,这杯酒敬你,谢谢你一直支持我,帮我查案。”

黛玉笑着举杯,与他碰了一下:“我们是夫妻,本就该同心协力。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一起面对。”

两人一饮而尽,眼中满是幸福的光芒。窗外的翠竹在风中轻响,仿佛在为他们祝福。虽然官场依旧充满荆棘,但只要他们彼此相依,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难关。

第五折盐商余孽设毒计

春闱案尘埃落定后,宝玉在都察院的名声越来越响,不少御史都愿意与他共事。黛玉则在竹院里整理林如海的旧函,希望能从中找到些治理吏治的好办法,帮宝玉出谋划策。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仿佛之前的风波从未发生过。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五月初的一天,茗烟匆匆从外面回来,脸色苍白:“二爷,二奶奶,不好了!江南传来消息,柳梦得先生在苏州遇袭,身受重伤,现在还在昏迷中!”

宝玉和黛玉心中一震,连忙问道:“怎么回事?是谁干的?”

“说是江南盐商的余党干的。”茗烟喘着气道,“柳先生帮咱们查清了张御史与盐商的勾结后,就一直在追查盐商的余党,没想到遭到了埋伏。江南按察使府已经派人去追查了,只是还没有抓到凶手。”

黛玉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柳梦得是为了帮他们查案才遇袭的,她心中充满了愧疚:“宝玉,我们得立刻去江南,看看柳先生的情况,顺便帮忙追查凶手!”

宝玉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我刚任御史不久,擅自离开京城怕是不妥。我先去都察院禀报左都御史,请求去江南督办此案,若是获准,咱们立刻动身。”

他匆匆赶往都察院,左都御史听闻柳梦得遇袭,十分震怒,当即答应了宝玉的请求,还派了一队侍卫随行。宝玉回到竹院,收拾好行李,与黛玉一同赶往江南。

经过几日的奔波,两人终于抵达了苏州。江南按察使府的官员早已等候在码头,见他们来了,连忙上前禀报:“贾御史,林二奶奶,柳先生还在府中救治,郎中说情况不太乐观,一直没有醒过来。”

宝玉和黛玉连忙赶往按察使府,走进柳梦得的房间,只见柳梦得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身上缠着厚厚的绷带,气息微弱。他的妻子坐在床边,哭得泣不成声。

黛玉走到床边,握住柳梦得的手,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柳先生,都是我们连累了你,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

宝玉安慰了柳梦得的妻子几句,便向按察使府的官员询问案情:“查到凶手的线索了吗?盐商的余党现在藏身何处?”

“回贾御史,我们查到袭击柳先生的是一伙蒙面人,武功高强,现场只留下了一个银质的莲花标记。”官员递过一个银质小牌,上面刻着一朵莲花,“据我们所知,这个标记是江南盐商沈家的标志,当年沈万堂就是用这个标记号令手下的。”

宝玉和黛玉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惊。沈万堂不是已经被抓了吗?怎么还有余党?

“沈万堂的余党不是已经被肃清了吗?怎么还会有漏网之鱼?”宝玉问道。

官员叹了口气:“沈万堂经营江南盐务多年,党羽众多,当年虽然抓了不少,但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藏在暗处,伺机反扑。这次柳先生追查的,正是沈万堂的得力助手沈三,此人狡猾得很,多次逃脱我们的追捕。”

黛玉沉思片刻道:“沈三既然是沈万堂的得力助手,定知道不少沈万堂的秘密。他袭击柳先生,怕是因为柳先生查到了他的藏身之处,想要灭口。”

宝玉点头道:“极有可能。咱们现在得尽快找到沈三的下落,不然他还会继续害人。你在这里照顾柳先生,我去柳先生之前追查的地方看看,或许能找到些线索。”

黛玉点头应下,宝玉便带着侍卫和茗烟离开了。黛玉坐在柳梦得的床边,看着他苍白的脸,心中暗暗祈祷。她想起柳梦得之前卧底沈万堂府中,九死一生,如今又为了查案遇袭,心中充满了愧疚。

正在这时,柳梦得的妻子突然想起了什么:“林二奶奶,前日柳先生回来时,曾说过他查到沈三藏在太湖边的一个渔村里,还说要去那里探查,没想到第二天就遇袭了。”

黛玉心中一喜:“太湖边的渔村?具体是哪个渔村?”

“好像是叫莲花村,因为村里的人都以种莲为生。”柳梦得的妻子道,“柳先生说,沈三的母亲就住在那里,他定是回去探望母亲了。”

黛玉连忙让人把这个消息告诉宝玉,自己则留在府中照顾柳梦得。她知道,找到沈三,不仅能为柳梦得报仇,还能彻底肃清沈万堂的余党,让江南的盐务恢复清明。

宝玉接到消息后,立刻带着侍卫赶往太湖边的莲花村。莲花村坐落在太湖边,村里的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莲花,景色十分优美。然而,村里的气氛却十分诡异,村民们见了宝玉一行人,都纷纷躲了起来,眼神警惕。

“看来沈三确实在这里,村民们都被他收买了。”宝玉对侍卫统领道,“咱们分头搜查,注意别惊动村民,若是遇到沈三,立刻拿下!”

侍卫们立刻分散开来,开始搜查。宝玉带着茗烟来到村东头的一间房屋前,见房屋紧闭,门口站着两个黑衣汉子,神色警惕。宝玉心中一动,这定是沈三的藏身之处。

他使了个眼色,侍卫们立刻冲了上去,与黑衣汉子展开搏斗。黑衣汉子虽然武功不弱,但根本不是侍卫的对手,很快就被制服了。宝玉一脚踹开房门,只见里面坐着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正是沈三。

“沈三,你终于藏不住了!”宝玉大喝一声,“你袭击柳先生,罪加一等,还不束手就擒!”

沈三冷笑一声:“贾宝玉,别以为你们能抓到我!我告诉你,沈万堂留下的宝藏,只有我知道在哪里,你们要是敢动我,就别想找到宝藏!”

宝玉冷笑一声:“我们查案是为了还江南盐务清明,不是为了什么宝藏!你以为用宝藏就能要挟我们吗?”

沈三见宝玉不为所动,脸色一变,起身就要从后门逃走,却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侍卫拦住。沈三见状,拔出腰间的刀,就要反抗,却被宝玉一脚踹倒在地,生擒活捉。

宝玉让人把沈三绑了起来,仔细搜查房屋,果然找到了不少沈三与其他盐商余党的通信,上面写着他们如何反扑,如何报复查案官员的计划。宝玉看着这些通信,心中暗暗庆幸,幸好及时抓住了沈三,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带着沈三回到按察使府时,天色已经黑了。黛玉见宝玉回来了,连忙上前:“抓到沈三了吗?柳先生怎么样了?”

“抓到了!”宝玉兴奋地说道,“还找到了他们反扑的计划。柳先生怎么样了?醒过来了吗?”

黛玉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还没有,郎中说他失血过多,能不能醒过来,就看今晚了。”

宝玉走到柳梦得的床边,看着他苍白的脸,沉声道:“沈三已经被抓住了,你放心,我们定会为你报仇,彻底肃清盐商余党。你一定要醒过来,看看江南盐务恢复清明的样子。”

或许是听到了宝玉的话,柳梦得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眼皮也颤了颤。黛玉心中一喜:“柳先生有反应了!快,快去叫郎中!”

郎中很快赶来,为柳梦得诊脉后,笑着道:“太好了,柳先生的脉象终于平稳了,只要好好调养,很快就能醒过来。”

宝玉和黛玉松了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他们知道,只要柳梦得醒过来,就能彻底查清沈三的罪行,肃清盐商余党,还江南一个太平。

当晚,宝玉和黛玉留在按察使府,轮流照顾柳梦得。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柳梦得的脸上,静谧而温暖。虽然前路依旧充满荆棘,但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第六折太湖追踪破迷局

柳梦得苏醒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经过几日的调养,他的精神好了许多,虽然还不能下床走动,但已经能说话了。宝玉和黛玉经常来看望他,从他口中了解沈三的更多情况。

“沈三是沈万堂的侄子,也是他最信任的人,掌管着沈万堂的秘密金库。”柳梦得躺在床上,声音还有些虚弱,“当年沈万堂倒台后,沈三就带着金库的钥匙藏了起来,想等时机成熟,再卷土重来。”

宝玉问道:“那你知道秘密金库在哪里吗?沈三一直不肯说。”

柳梦得摇摇头:“沈万堂的金库极为隐秘,只有他和沈三知道。不过我曾听沈万堂的旧部说,金库藏在太湖中的一个孤岛上,岛上有沈万堂当年修建的密室。”

黛玉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太湖中的孤岛?咱们可以派人去搜查,总能找到的。”

柳梦得叹了口气:“太湖面积广阔,孤岛上百,想要找到金库所在的岛屿,谈何容易。而且沈三在岛上布下了不少陷阱,贸然前去,怕是会有危险。”

宝玉沉思片刻道:“看来咱们得从沈三身上下手,逼他说出金库的位置。只是沈三极为顽固,审讯了几日,还是不肯开口。”

黛玉道:“沈三最在乎的是他的母亲,咱们可以从他母亲入手,或许能让他开口。”

宝玉点头道:“好主意!我这就去莲花村,把沈三的母亲接来,看看沈三会不会心软。”

他立刻带着侍卫赶往莲花村,没想到刚到村口,就见村民们神色慌张地跑来跑去,嘴里喊着:“不好了,沈三的母亲被人掳走了!”

宝玉心中一沉,连忙抓住一个村民问道:“怎么回事?是谁掳走了沈三的母亲?”

“是一伙蒙面人,刚才突然闯进村里,把沈三的母亲抓走了,还说要是沈三不交出金库钥匙,就杀了他母亲!”村民慌张地说道。

宝玉脸色一变,看来沈三的余党为了金库钥匙,竟然掳走了沈三的母亲。他连忙让人通知按察使府,加强对沈三的看守,自己则带着侍卫往蒙面人逃走的方向追去。

蒙面人逃走的方向是太湖边,岸边停着一艘小船,显然是早有准备。宝玉让人立刻备船,紧紧跟在后面。太湖上风浪很大,小船在湖面上颠簸起伏,宝玉站在船头,紧紧盯着前面的小船,生怕跟丢了。

追了大约一个时辰,前面的小船停靠在一个孤岛上。宝玉让人把船停在远处,悄悄观察。只见蒙面人带着沈三的母亲走进了岛上的一间木屋,木屋周围站着不少黑衣汉子,神色警惕。

“看来这个岛就是金库所在的岛屿了。”宝玉对侍卫统领道,“岛上守卫森严,咱们不能硬闯,得想个办法混进去。”

他让人找来几个渔民的衣服,和侍卫们换上,装作是打渔的渔民,划着小船靠近岛屿。刚到岸边,就被黑衣汉子拦住了:“干什么的?这里不准靠近!”

宝玉连忙陪着笑脸:“这位爷,我们是打渔的,刚才遇到风浪,想在岛上避一避,很快就走。”

黑衣汉子上下打量着他们,见他们穿着渔民的衣服,身上也带着鱼腥味,便放松了警惕:“好吧,只能在岸边待着,不准往里走!”

宝玉和侍卫们趁机在岸边观察,发现岛上除了木屋,还有一间隐秘的石室,石室门口站着两个武功高强的黑衣汉子,显然是金库的入口。沈三的母亲被关在木屋里,有两个黑衣汉子看守。

“咱们兵分两路,一路去救沈三的母亲,一路去打开金库,拿到证据。”宝玉低声道,“我去救沈三的母亲,你带着人去打开金库,注意安全。”

侍卫统领点头应下,两人立刻行动。宝玉带着几个侍卫悄悄靠近木屋,趁看守的黑衣汉子不注意,突然冲了上去,将他们制服。沈三的母亲见有人来救她,吓得浑身发抖:“你们是谁?是不是沈三让你们来的?”

“我们是按察使府的,是来救你的。”宝玉道,“沈三已经被我们抓住了,只要你配合我们,打开金库,我们就放了你。”

沈三的母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我知道金库的钥匙在哪里,沈三把它藏在了石室的佛像后面。”

宝玉带着沈三的母亲来到石室门口,侍卫统领已经制服了门口的黑衣汉子。沈三的母亲从佛像后面取出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石室的大门。石室里堆满了金银珠宝,还有不少账本和书信,都是沈万堂当年贪腐的证据。

“太好了,这些证据足以肃清所有盐商余党!”宝玉兴奋地说道,“快,把这些证据都搬出去,带回按察使府!”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打斗声,只见沈三的余党带着更多的黑衣汉子冲了进来,显然是发现了他们的行动。

“不好,他们人太多了,咱们快撤!”宝玉大声道,让人带着证据和沈三的母亲先撤,自己则带着侍卫断后。

黑衣汉子们疯狂地扑了上来,宝玉和侍卫们奋力抵抗,却还是渐渐不支。就在危急关头,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官兵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江南按察使。1

原来,按察使府的官员见宝玉久久未归,担心他出事,便亲自带着官兵赶来支援。黑衣汉子见官兵来了,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四散逃窜,却被官兵一一抓获。

宝玉松了口气,走到按察使面前:“多谢大人及时赶到,不然我们真的危险了。”

按察使笑着道:“贾御史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证据和人都抓到了,终于可以彻底肃清盐商余党了。”

带着证据和沈三的母亲回到按察使府时,天色已经亮了。黛玉见宝玉回来了,连忙上前:“怎么样?找到金库了吗?沈三的母亲救出来了吗?”

宝玉笑着点头,把情况告诉了她:“都找到了,还拿到了沈万堂贪腐的全部证据。沈三见他母亲平安无事,终于肯开口了,供出了所有盐商余党的下落。”

黛玉心中一喜:“太好了,这下江南的盐务终于可以恢复清明了。柳先生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两人来到柳梦得的房间,把情况告诉了他。柳梦得听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太好了,我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贾御史,林二奶奶,多谢你们,是你们帮我完成了心愿。”

宝玉和黛玉连忙安慰他,让他好好调养身体。看着柳梦得欣慰的笑容,两人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江南的盐务终于可以恢复清明,百姓们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第七折京华喜讯伴归帆

江南的盐商余党被彻底肃清后,宝玉和黛玉并没有立刻回京城,而是留在苏州,帮助按察使府整理沈万堂贪腐的证据,安抚受到牵连的百姓。柳梦得的身体也渐渐康复,能下床走动了。

这日,宝玉正在按察使府整理证据,突然接到了京城来的圣旨,让他即刻回京城复命,圣上要亲自召见他。宝玉心中一喜,连忙把消息告诉了黛玉。

“太好了,圣上召见你,定是要嘉奖你。”黛玉笑着道,“咱们也该回京城了,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看看老太太和父亲了。”

两人立刻收拾好行李,向柳梦得和按察使府的官员辞行。柳梦得亲自送他们到码头,握着宝玉的手:“贾御史,林二奶奶,多谢你们为江南百姓做的一切,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

宝玉笑着道:“柳先生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好好调养身体,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派人给我们送信。”

船缓缓驶离码头,黛玉站在船头,望着江南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这次江南之行,虽然充满了危险和波折,但最终还是圆满结束了。她想起父亲当年在江南任巡盐御史时的情景,或许父亲也像她和宝玉一样,为了江南的清明,付出了许多努力。

经过几日的航行,船终于抵达了京城码头。刚下码头,就见茗烟带着荣国府的人等候在那里,脸上满是喜色:“二爷,二奶奶,老太太和老爷都在府里等着您呢,说有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您!”

宝玉和黛玉心中疑惑,跟着茗烟往荣国府而去。刚进荣国府大门,就见贾母带着众人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笑容。

“我的乖孙儿,可算回来了!”贾母拉着宝玉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快,快进屋,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进了屋,贾母才笑着道:“宝玉,圣上召见你,是要封你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官职,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和绸缎呢!”

宝玉心中一喜,连忙谢恩。贾政也笑着道:“好小子,没给贾府丢脸,以后可要好好做事,不辜负圣上的信任。”

黛玉也十分高兴,连忙向贾母和贾政道贺。正在这时,元妃的贴身太监也来了,带来了元妃的赏赐,还有一封信。信中说,圣上对宝玉在江南的表现十分满意,还夸黛玉是个有勇有谋的贤内助,让他们好好为朝廷效力。

当晚,荣国府设宴庆祝,众人说说笑笑,气氛十分融洽。宝钗也来了,笑着向宝玉和黛玉道贺:“宝兄弟,林妹妹,恭喜你们。我就知道你们一定能办成大事。”

黛玉笑着谢道:“多谢宝钗姐姐帮忙,这次江南之行,若不是你表哥提供的线索,我们也找不到沈三的下落。”

宝钗摇摇头:“举手之劳罢了。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只要我能帮上忙,定不会推辞。”

宴席结束后,宝玉和黛玉带着赏赐回到了竹院。看着满室的赏赐,两人心中都十分感慨。宝玉握住黛玉的手,眼中满是爱意:“林妹妹,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帮助,若是没有你,我也做不成这些事。”

黛玉笑着道:“我们是夫妻,本就该同心协力。以后无论你官做到多大,都要记得清正廉明,像我父亲一样,做个好官。”

宝玉点头道:“我知道,我定会谨记在心。林妹妹,往后余生,我定护你周全,让你永远开心快乐。”

黛玉靠在宝玉怀里,眼中满是幸福的泪水。窗外的月光透过翠竹,洒在两人身上,静谧而温暖。虽然官场依旧充满荆棘,但只要他们彼此相依,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次日清晨,宝玉早早起身,赶往皇宫复命。圣上在御书房召见了他,对他在江南的表现赞不绝口,还勉励他以后要继续努力,为朝廷效力。宝玉连忙谢恩,表示定会不负圣上的期望。

从皇宫回来后,宝玉更加勤勉地处理公务,在都察院的威望越来越高。黛玉则在竹院里整理林如海的旧函,时常给宝玉出谋划策,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在官场中站稳了脚跟。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宝玉在都察院的职位越来越高,查处了不少贪腐官员,为朝廷肃清了吏治。黛玉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赢得了荣国府上下的尊重,也成了宝玉最坚实的后盾。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宝玉和黛玉站在竹院的窗前,望着远处的京城美景,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他们彼此相爱,同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这场关乎吏治清明和江南太平的风波终于彻底结束,而属于宝玉和黛玉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在封建末世的洪流中,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勇气,书写了一段属于他们的传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