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159章 麦子熟了,人却往北走

第159章 麦子熟了,人却往北走(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金黄!满眼都是金黄!

淮南的田野,像是被土豪随意倾倒的金币,亮瞎人眼。

赵十三叉着腰,站在那半亩“新法田”旁,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

“三石六斗!我的娘咧!这可是翻了一倍都不止啊!”她那破锣嗓子,此刻也像是被蜜糖浸过,甜得能腻死个人。

一群老农围着田埂,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们伸出粗糙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把麦穗,放在鼻尖使劲儿地嗅着,仿佛在闻什么绝世珍宝。

“这穗子…也忒大了!比我家那小兔崽子的拳头都大!”一个老农惊呼,声音都劈了叉。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种的!”另一个老农酸溜溜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嫉妒恨。

这时,一个穿着绸缎长衫,挺着啤酒肚的东家模样的人,挤了进来,他搓着手,一脸谄媚地看着赵十三。

“赵家嫂子,你看这麦子长得真好啊!这…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赵十三啐了一口,鄙夷地看着他:“呸!当初是谁说这‘新法’是瞎胡闹,要老娘滚蛋的?现在知道来摘桃子了?晚啦!”

她说着,抄起一根竹尺,狠狠地敲了一下田埂边的粪肥方抄本。

“这麦子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陈野先生’手把手教的!想学?可以啊,先把地里的活儿干了再说!”

“就是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没门儿!”

周围的农妇们纷纷附和,一个个撸起袖子,凶神恶煞地瞪着那个东家,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了。

那东家被吓得连连后退,灰溜溜地跑了。

当天晚上,赵十三在村里的场院里,点起了一堆篝火。

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他们眼中对未来的希望。

三十户贫农围坐在火堆旁,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金灿灿的麦穗。

“乡亲们,今天咱们就把话说开了!这地,谁种谁得!这粮食,谁出力谁吃!以后,咱们就按‘陈野先生’教的法子,一起种地,一起分粮!”赵十三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掷地有声。

“好!”众人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

赵十三拿起一把石灰,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田契图。

“从今天起,咱们就立个‘共耕契’!田由人耕,产归实劳!最重要的是,女子也能列名!谁要是不服,就让他尝尝老娘的竹尺!”

她说着,狠狠地挥舞了一下手中的竹尺,吓得几个想浑水摸鱼的男人赶紧缩了缩脖子。

众人纷纷拿起麦穗,在契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他们还用麦汁代替鲜血,歃血为盟,共同发誓要遵守契约,永不背叛。

这一夜,淮南的星空格外明亮,仿佛也在为这些敢于改变命运的人们祝福。

与此同时,孙思邈正在淮南的三乡农科田里,忙得焦头烂额。

他一会儿看看这边的沟渠,一会儿摸摸那边的土壤,一会儿又抓起一把肥料,放在鼻子底下仔细地闻着。

“妙哉!妙哉!这沟渠合工法,能省一半的力气!这施肥依物性,能让地力更持久!简直是土中有道,胜于老夫的炼丹房啊!”他忍不住赞叹道。

他赶紧吩咐随行的医童,把这些宝贵的经验都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淮南耕术录》。

他还结合这次瘟疫的经验,写了一篇《疫后地力复原论》,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草木灰、粪便等天然肥料,恢复被瘟疫破坏的土地。

写完这些,他还觉得不够,又连夜疾书了一封八千字的《农科推广疏》,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圣上!老臣恳请您重视农科啊!现在有这么一位无名夫子,他不穿官服,不住庙堂,却一心一意地教百姓种田,使荒田变金,疫地回春!这可不是什么小小的技术,而是安邦定国的根本啊!”

他在奏疏的最后,还特别强调:“工、医、农三科必须并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巩固国家的根基!”

武媚娘最近很忙。

自从上次在李承乾那里“进修”之后,她就觉得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了。

这天晚上,她偷偷地把八名农籍宫婢叫到了冷宫的井边。

“姐妹们,你们都识字吧?”她轻声问道。

“回媚娘姐姐,我们都认得一些字。”一个宫婢回答道。

武媚娘点了点头,拿起一根麦穗,蘸了蘸地上的灰尘,然后在地上画了一幅简易的“密植图”。

“你们看看,这就是‘陈野先生’教的密植法。用这种方法种麦子,产量能翻好几倍!”

她指着图,详细地讲解着密植法的原理和方法。

宫婢们听得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

“媚娘姐姐,这种方法真的能让麦子多活一茬吗?”一个宫婢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