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国公,一等侯(1 / 2)
“开春闱在即,不知此番北方士子、南方文人,又有几人能中,几人会名落孙山?”
“我大明科举已开数回,虽说增了些许明经、算法科目,可这对我等文人而言,才是千秋万载的好事。”
“《大明日报》每逢榜单宣扬之时,都有其名目传出,也能为我一众文人宣扬文气,再好不过了。”
街头四处,满是文人的赞誉之言。
忽然,京城城门之处,一阵宣扬声四起:“回来了。我大明王师回来了。”
“远清侯、威武侯、宁远侯,凯旋归来。大破大清皇朝。这般浩浩荡荡的威武之师,才是我大明气象。”
“区区建州鞑子,已是悉数破灭,今朝乃是我大明一朝的天下。”
街头百姓本就车水马龙,此刻更是齐齐向城门口处奔去,个个红光满面,脸上尽是兴奋之意,挥舞着双臂不时欢呼。
全是赞扬远清侯洪承畴以及一众将领的话语。
洪承畴嘴角微扬,身后左右将领左良玉、孙传庭、曹文诏一干人等,皆坐于大马之上,面色间带着几分笑意,面对百姓也时不时伸手示意、回应叫好声。
“此番,大都督定能亲封国公,就是不知会是什么封号。还有便是你孙传庭了……”
左良玉咂巴着嘴,话里怎么听都带着一丝遗憾。
此番灭清之功,怕是只有洪承畴板上钉钉能得重赏;剩余的,便属孙传庭一番奇功。
他先行攻入盛京皇城,实在让人无法忽视。
除此之外,余下的自己虽是军中第三人,可恐怕从三等侯晋升为二等侯,便已是极限,一等侯是万万不敢奢望了。
左良玉目中闪过几丝艳羡,孙传庭却笑而不语,只拉着缰绳慢悠悠地朝前走去,享受着此刻京城所有的欢呼与荣光。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此刻用来形容他孙传庭,正是理所当然该得的美誉。
“微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午门之前,朱由检率领文武百官在此特地相迎。
虽未亲自出城,但若以天子之尊俯身相迎,已是对臣子最高的礼待。
洪承畴见状,赶忙翻身下马,面上未有半分桀骜之意;身后孙传庭等诸将也同样如此,个个面露谦逊,不敢坏了规矩。
“远清侯为我大明鞠躬尽瘁,立下这不世之功,今日朕领百官前来,便是为了庆贺,远清侯不必多礼。”
众目睽睽之下,朱由检亲手将洪承畴扶起,还抓着他的胳膊让他立在身侧。
这份天子恩宠,在场众人皆肉眼可见。
“传庭你素来能力出众,此番若非你的奇功,这战事恐怕要持续到明年,足足缩短了大半时间。
朕这几日看了不少为你请功的折子,你当得起这份赏。
还有其他诸将,也都是立功不少,在军武之中为大明征战,置身刀锋之下、立足险地之间,朕心甚慰。”
崇祯朱由检面色满是笑意,看向殿中一众武将时,心中不由豪气自生,目光里也满是抚慰。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将这些军武之心收归己用。
他朱由检才能真正坐稳这大明江山。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传庭一声大喝,满脸感动;左良玉等其他诸将也同样再度行礼。
朱由检带着众人回宫,到紫禁城没多久,便登上了奉天殿。
洪承畴如今也立于文武两侧的武将之列,甚至今日连往昔受重视的梁国公主相关事宜,都要暂时屈居于这份军功之下。
百官面露笑意,无人敢随意开口。
朱由检坐上帝位,身旁早已等候多时的太监王承恩手持备好的圣旨,将其展开,嘴角微勾,正气十足地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远清侯洪承畴带兵有道、指挥有方,今率领我大明王师破大清八旗。
虽未将其全军覆灭,然大清已被驱逐于关外,我大明九州神器重归一统,此功不可不赏、不可不立。
今封远清侯洪承畴为清国公,明正典刑。
古人有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日便以清国公为表率,警示关外之人,彰显我大明天威。”
话音未落,王承恩语气稍稍一顿,和善的目光看向武将一列中新上任的清国公洪承畴。
洪承畴心领神会,忙从队伍里走出。
此刻他早已不穿轻甲,换了一身便装,连朝臣的礼服都未来得及换。
待洪承畴谢恩过后,王承恩才继续宣读剩余旨意:“威武侯孙传庭,战局之中时机把握敏锐有度,一举攻入盛京皇城,此功非比寻常,特晋其从三等侯为一等侯;
宁远侯左良玉,晋封为二等侯。”
旨意到此为止,剩余的秦良玉等人也统统被封为二等侯,与左良玉唯一的区别,便是左良玉的爵位加了“世袭”二字,而他们的仅为自身一代。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又一声整齐的叩拜。
今日朝会的核心旨意顺利宣读完毕,在奉天大殿之内暂时告一段落。
剩余的旨意自有兵部后续调遣、一一传到军中,无需在奉天殿上继续宣读。
至此朝会结束,可百官心中门儿清:勋贵一方的势力又要迎来新一轮暴涨,不过幸好他们早已做足了心理准备。
如今这崇祯一朝,本就有文人治国与军功勋贵制衡的态势,倒也不算意外。
“清国公这等封号,既告诫我大明天下人,也警示大殿之内的文武群臣,一语双关。”
“陛下的手段,可是越发高深莫测了。”
梁国公祖大寿心中暗忖,面上却不减热情。
下朝后第一时间便与刚封爵的清国公洪承畴聚到了一起。
他们二人本就是新派勋贵的核心,昔日以洪承畴为主,后来明面上改以祖大寿为首,如今洪承畴封公,怕是又要重归此前的主次。
不过两人之间的地位终究仍相差无几。
“此番可要庆贺清国公心想事成。”
祖大寿微微拱手,笑意洋洋。
洪承畴自然知晓祖大寿的用意,却也不在意:“些许位次变动,不会有什么影响。天子大权在握,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理当归顺本心、踏实做事。”
“只是可惜了传庭!他本也有封公之机,可惜我先一步封公,他这国公之位,倒是要有些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