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礼亲王代善归顺(2 / 2)
他回到属于自己的营帐内,里面竟已等着不少满人,而且这些人腰间都挂着一把弯刀,看上去并非敌人,反倒是友人。
这些人,正是他九五二八在部落之内拉拢的、愿意投靠大明的女真族人。
谁让如今大明强、大清弱,所以自然有不少女真人愿意投入大明的怀抱。
“大人,我们何时才能正式加入大明?大明的申请书我们可都写好了。”
“没错总旗,我们一个个可都盼着能成为锦衣卫,什么时候能升小旗?”
“这一次,您有没有给上面的人发话?还要等多久?在这草原之处,我们都快待不下去了。”
很难想象这些女真人会背叛自己的部落,还一个个心甘情愿加入大明,可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这草原之上实在太正常。
女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努尔哈赤吞并、征服各个部落之后才成立的,这和之前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这些来自各个部落的人,哪有什么强烈的归属感?
原本对大清或许还有些认同,可大清才刚成立没几年就亡了,那点归属感,自然就更成了笑话。
“不急,不急。”
九五二八安抚着众人。
他温和的笑容,也同样抚慰着这些女真人的心。
……
崇祯十五年三月初,兵部下令,秘密调遣宁远侯、威武侯左良玉与孙传庭二人前往辽东边关,配合新上任的辽东总兵展开军事行动。
时间过得飞快,只过了一个半月的工夫,锦衣卫虽还没动用,但因互市传回的情报,兵部才及时调派了孙传庭、左良玉他们二人前来。
夜色渐深,四处皆是一片昏暗,甚至都看不到十步之外的光景。
左良玉咧着嘴角,压抑着笑意,旁边跟着的自然是孙传庭。
两人如今的关系好到,几乎能同穿一条裤子。
“老孙,真没想到这一次兵部那些文人居然会派咱们出来,我还以为会派那些老勋贵。”
孙传庭闻言翻了个白眼:“就他们也配?哪怕是成国公朱纯臣,也打不了这种袭击战。
除了靠着京营的火炮撑场面,老派勋贵早就不行了,让他们跟着镀镀金就得了,像这种真刀真枪的硬仗,还得咱们这些新派勋贵出手。”
可孙传庭话说到这儿,依旧没解开左良玉内心的疑惑:“可那不还有曹文诏、秦良玉他们这些人吗?
一个个都是三等候、二等候,哪像咱们两个是一等候?
要是再立功,指不定真能往国公那边走了。如今这崇祯一朝,双国公的位置还不够吗?”
左良玉用后脑勺想都觉得,坐在龙椅上的那位陛下,应该要开始制衡了。
而文武制衡,本就是历朝历代各个帝王都在做的事。
“呵呵。”
孙传庭也能看出这一点,所以他进一步解释:“正是为了制衡,才要再多出几个国公来。
等把这正蓝旗、正红旗还有草原之上的各个部落清扫之后,我大明恐怕未来三五年间,必定不会再有仗打。
即便太祖他老人家据说在宫内画了份世界地图,那也要等到六七年之后才能继续推进。
反正陛下如今还春秋鼎盛,而且还有太子殿下一代,一代一代都是太祖倾力培养的帝王人选,所以完全不用急于一时。
这场战事的结束,也就在这一两年间了,接下来便是长达六七年的承平之世。”
“到时候那些文人的势力,必定会急剧膨胀。
六七年间,每年科举一开,朝堂之上必定会涌入不少文臣。
虽说我们武人也有军校,可又如何能同这千年科举的根基相提并论?
国公越多、一等侯之类的豪杰越多,我们新派勋贵的实力就越强,才能在未来的六七年间压住这些文人,最起码也能跟他们斗一斗。”
“如此一来,陛下才能放心。”
孙传庭把这些事情掰碎了一一说明,左良玉这才恍然大悟。
随后他看向面前不远处正红旗所代表的部落,一双眼珠像荒郊野外的恶狼一般,恨不得一口将其吞下,好一次填饱肚子。
“就这两年了,这一场仗打完,剩下的战事我们两人顶多也就是打辅助。到时候曹文诏还有秦良玉那些人,也就该调过来了,恐怕再也没我们二人的份。
新派勋贵之内,这功劳分配也得一人一份,如此才能维持住勋贵势力内部的平衡。”
并非只有崇祯朱由检要平衡,各个派系内部同样要讲究大体的公平公正,才能保持派系的稳定和强大。
……
天越发地凉了,正红旗部落里,代善紧了紧身上的棉袄。
这棉袄是从互市那边换回来的,外层的布料和里面的羊毛都绝对是最厚实的,往身上一裹,外面如刀子般的寒风便都冲不进来。
悉悉索索的暖意传来,可代善浑浊的老眼四处望去,满是落寞。
原本史书上记载。
他在这个年纪还能有所作为。
可如今亲眼看着大清帝国衰落,又眼睁睁看着膝下孩子之间的争权夺利,这人的精气神一旦没了,衰老起来自然就变得特别快。
更何况,原本正红旗、镶红旗是由大清这个国家供养,由上面的帝王操心。
他们这些旗主只需保证对兵权的掌控即可。
可到了如今,这一切几乎全要由他代善一人来承担,所以心生疲惫、精力大幅度衰减,有了眼前这老态龙钟的样貌,倒也说得过去。
刚走出几步,代善忽然眯着眼张望着四周。
只觉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今晚寂静得有些过分了。
虽说凛冽的寒风会让草原之上的各种动物都缩在自己的巢穴里,可今晚未免安静得太不寻常。
“不对,有敌袭。”
代善瞳孔一缩,迅速意识到这一点。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呼喊,只因为此刻必定有更让他惊恐的事发生。
那便是大明对他们下手了。